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3519篇 |
免费 | 21228篇 |
国内免费 | 1999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782篇 |
儿科学 | 4244篇 |
妇产科学 | 2857篇 |
基础医学 | 25556篇 |
口腔科学 | 4030篇 |
临床医学 | 41413篇 |
内科学 | 39698篇 |
皮肤病学 | 2982篇 |
神经病学 | 7924篇 |
特种医学 | 669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36篇 |
外科学 | 16329篇 |
综合类 | 97216篇 |
预防医学 | 21669篇 |
眼科学 | 2966篇 |
药学 | 43193篇 |
715篇 | |
中国医学 | 28772篇 |
肿瘤学 | 1645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3513篇 |
2023年 | 11245篇 |
2022年 | 12836篇 |
2021年 | 16667篇 |
2020年 | 10795篇 |
2019年 | 10908篇 |
2018年 | 5863篇 |
2017年 | 9060篇 |
2016年 | 9437篇 |
2015年 | 10417篇 |
2014年 | 14044篇 |
2013年 | 14381篇 |
2012年 | 19291篇 |
2011年 | 21538篇 |
2010年 | 20396篇 |
2009年 | 19481篇 |
2008年 | 19484篇 |
2007年 | 17783篇 |
2006年 | 17047篇 |
2005年 | 17957篇 |
2004年 | 14270篇 |
2003年 | 12441篇 |
2002年 | 10017篇 |
2001年 | 9039篇 |
2000年 | 6875篇 |
1999年 | 5524篇 |
1998年 | 4537篇 |
1997年 | 3857篇 |
1996年 | 3322篇 |
1995年 | 2901篇 |
1994年 | 2330篇 |
1993年 | 1578篇 |
1992年 | 1330篇 |
1991年 | 1299篇 |
1990年 | 1056篇 |
1989年 | 1010篇 |
1988年 | 430篇 |
1987年 | 295篇 |
1986年 | 230篇 |
1985年 | 141篇 |
1984年 | 47篇 |
1983年 | 31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3篇 |
1965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 :旨在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与分娩的关系。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分别对 3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和 2 0例妊高征妇女血清中的TNF -α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及妊高征妇女分娩前的血清TNF -α水平与分娩启动后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而妊高征妇女分娩前及分娩启动后血清TNF -α水平与正常晚期妊娠妇女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晚期妊娠妇女血清中的TNF -α水平与分娩的启动可能无关 ,但与妊高征有关 相似文献
62.
胸腺肽α1治疗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胡咏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2):94-94,96
目的 :了解胸腺肽α1治疗重型肝炎的效果。方法 :在综合护肝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治疗重肝患者 ,1.6mg皮下注射 ,1次 /d ,连用 7~ 15d ,病情好转后改为每周 2次。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1.8%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 8.6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胸腺肽α1用于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 ,安全可靠 ,无毒副作用 ,可提高其治愈率 ,降低死亡率 ,可作为抢救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3.
血清sVCAM—1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在肝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以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肝硬化患的血清sVCAM-1水平。结果:(1)肝硬化组的血清sVCAM-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肝硬化患血清sVCAM-1水平随肝功能分级增加而升高。结论:血清sVCAM-1水平可反映肝硬化损害程度和炎症活动性,对其进行动态观察可对病情作出有价值的评估。 相似文献
64.
AZF基因的研究赵亚力谷志远作者单位: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分子生物学研究室人们一直致力于发现和确认控制精子生成或称为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afactor,AZF)的基因。随着对精子发育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深入研究,逐... 相似文献
65.
66.
67.
68.
自1898年 Tigersted、Bergmam 首次发现肾素以来,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生化链及其有关酶介导的肽类激素的形成已基本清楚。这一系统在健康及疾病状态下所起的作用,加深了人们对其生理及病理意义的理解。60年代中期,有人首先报告了心肌的血管紧张素效应,随后许多研究者相继发现这一肽类激素对心脏的直接及间接作用。由于第二信使学说的建立,奠定了阐明这一肽类激素效应的基础,而广泛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应用 相似文献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