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3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52篇
儿科学   61篇
基础医学   211篇
临床医学   312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1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071篇
综合类   588篇
预防医学   81篇
药学   187篇
  5篇
中国医学   85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切开复位接骨板螺钉内固定是目前治疗髋臼骨折的首选方法,但由于髋臼部位深在,术中暴露困难,判断螺钉是否误入髋臼比较困难。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术中投照骨盆侧位 X 线片,但当遇到螺钉被髋臼前后壁遮挡的情况则难以判断。有学者报道螺钉轴位可以具有与 CT 相似的判断能力,而对于螺钉方向指向髋臼且没有穿入髋臼的情况则不能判断。为此,我们通过研究髋臼的空间结构,总结出90°旋转透视法来确定螺钉是否进入髋臼,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总结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3年8月- 2005年1月北京市顺义区院骨科手术治疗有明显移位的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45例46髋,获得完整随访.影像学结果采取Matta放射学标准进行评价,临床效果采取改良的Merle d'Aubigné和Postel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 4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 ~48个月,平均34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根据Matta的X线片评估标准:优17髋,良18髋,中7髋,差4髋;优良率76%.根据改良的Merle d' Aubigné和Postel评分系统对临床结果评估:优14髋,良22髋,中8髋,差2髋;优良率78.3%.结论 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行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疗效,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合理的手术入路、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3.
临床资料 女性,45岁.1988年因左髋痛和跛行,照片发现左髋臼部骨质破坏约4cm×7cm,拟诊为骨巨细胞瘤(图1).1989年分2次行骨肿瘤刮除、骨胶填塞术.术中取组织活检确诊为左髋臼部骨巨细胞瘤(II级).术后疼痛消失,可弃拐跛行.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分析盂唇重建与盂唇部分切除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合并无法修复盂唇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68例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合并无法修复盂唇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盂唇重建与盂唇部分切除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疼痛评分,治疗满意度,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3、6个月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满意度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评分、健康状况评分、总体精神评分、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评分为(96.32±3.32)分,健康状况评分为(96.34±2.52)分,总体精神评分为(94.12±3.63)分,活动能力评分为(94.16±3.33)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12±3.36)、(78.35±3.63)、(88.32±3.63)、(89.15±3.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合并无法修复盂唇损伤患者治疗中,盂唇重建与盂唇部分切除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满足患者治疗需求,故可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2):2069-2073
[目的]通过CT断层扫描数据的三维重建模型构建髋臼前柱表面信息数据库,设计符合髋臼前柱表面形态、具有成角稳定性的解剖锁定钢板。[方法]采集146例全骨盆,男94例,女52例,年龄18~78岁,平均43.6岁。将所获取骨盆.dicom格式数据导入Mimics 17.0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测量髋臼直径大小。再将三维重建数据转入3-matic 9.0软件中,设立截取平面,测量髋臼危险区大小、四方区-髂窝夹角,并根据测量数据,设计两款髋臼前柱解剖锁定钢板。最后将设计好钢板模型导入数码铣床制作成实体。[结果]男女髋臼直径分别为(57.37±3.10)mm、(53.28±3.37)mm,髋臼危险区大小分别为(51.76±2.94)mm、(48.18±2.71)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四方区-髂窝夹角比较中,男性(116.07±2.88°)和女性(114.67±2.69°)夹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设计的各型号的解剖锁定钢板与髋臼前柱表面吻合良好,抽取不同大小髋臼三维图像进行匹配,匹配程度高。所有预设螺钉打入方向均可完全避开髋臼。[结论]髋臼前柱解剖结构存在着个体差异,但这种差异与髋臼大小、性别无明显相关性。设计的解剖锁定钢板与髋臼前柱形态匹配度高,锁定螺钉方向可完全避开髋臼,为复杂髋臼前柱骨折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76.
目的对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的髋关节的X线及CT表现的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本院接诊的33例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具有完整的X线及CT检查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X线以及CT检测手法对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的诊断价值。结果与X线相比,CT检测的检查形式对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的诊断具有更大的帮助价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X线扫描的基础上进行CT片扫描对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的早期诊断具有重大价值,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7.
刘晶晶  刘锋 《江苏医药》2015,(7):852-853
病例1,女,59岁,2000年因左股骨颈骨折行生物型全髋置换术,术后功能良好。2009年4月出现左下腹痛并牵涉到腹股沟区,B超显示盆腔左侧囊性包块80mm×70mm×50mm,诊断为左侧卵巢囊肿。行手术切除,术中见囊肿位于髂腰肌深面经腹股沟韧带后方向左侧髋关节延伸,沿髂腰肌深面达髋关节前内侧与关节囊相通。完整切除囊肿后,见髋臼金属假体,内含陈旧血性液体。病理检查为假体滑膜囊肿,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内衬一层滑膜  相似文献   
78.
目的 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研究新型动力化前路方形区钛板螺钉系统(DAPSQ)固定髋臼高位双柱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并比较其在不同方形区螺钉置钉方法 下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应用1例成年男性志愿者骨盆CT图像构建左侧髋臼高位双柱骨折的全骨盆有限元模型,并采用新型动力化前路方形区钛板螺钉系统固定.分别构建DAPSQ联合单方形区螺钉(A组)、双方形区螺钉(B组)、三方形区螺钉(C组)和四方形区螺钉(D组)固定模型,施加600 N垂直载荷或8N/m扭矩,模拟骨盆站位、坐位、站位+健侧旋转和站位+患侧旋转,比较各组内固定方法 下骨折线平均位移和内固定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在站位、坐位、健侧旋转和患侧旋转4种工况下,方形区骨折线路径上各节点平均位移表现为A组>B组>C组>D组,组间比较显示D组位移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C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力分析结果 显示,站位和坐位下D组应力主要集中在钛板螺钉结合处,以近端第1枚方形区螺钉承担应力最大.结论 新型动力化前路方形区钛板螺钉系统固定髋臼高位双柱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可靠,推荐在方形区应至少置入3或4枚螺钉进行固定,且靠近坐骨大切迹的方形区螺钉为关键钉.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生物力学机制及其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取6具经福尔马林防腐处理的女性尸体骨盆标本,建立髋关节生物力学模型,在模型上模拟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对骨盆缓慢施加连续纵向压力0~500 N,测量术前和术后载荷100、200、300、400、500 N时的股骨头承重区应变值,计算应力值。2007年7月至2014年10月应用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25例(26髋),男6例,女19例;年龄11~57岁,平均31岁。术后以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摄骨盆正位X线片测量头臼指数、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angle,CE角)及Sharp角。结果-随着脊柱纵向压力加大,股骨头上的应力值随之增加。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后应力值在载荷超过300 N后由上升趋势转变为下降趋势,总体呈抛物线状。100~500 N载荷下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后的应力值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临床随访18例(19髋),随访率72%。随访时间7~85个月,平均40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64.3±7.2)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5.6±5.3)分;头臼指数平均增加36.5%、CE角平均增加33.1°、Sharp角平均减少12.3°,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具有较好的矫正髋臼畸形的能力,可增大股骨头的髋臼覆盖面和降低承重区压力。  相似文献   
80.
髋臼方形区骨折的治疗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烨  张立海  唐佩福 《中国骨伤》2015,28(5):472-475
髋臼是人体的重要承重关节,髋臼方形区是髋臼内侧壁的重要结构,具有特殊的形态结构和重要功能。方形区骨折是髋臼骨折中常遇到的骨折,由于髋臼方形区处于骨盆内侧,所以手术中的显露及复位十分困难。同时,髋臼方形区骨质较薄较难固定,外侧有髋关节,选择合适的内固定和对相关解剖的了解十分重要。方形区骨折后,股骨头容易向内侧移位,甚至突入盆腔造成嵌顿,其复位和治疗一直是骨科中的难点。对于方形区骨折不同的治疗方法,其疗效也不一。本文就方形区的解剖学特点、手术入路选择、内固定治疗方式、治疗要点和疗效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