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3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52篇
儿科学   61篇
基础医学   211篇
临床医学   312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1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071篇
综合类   588篇
预防医学   81篇
药学   187篇
  5篇
中国医学   85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发育性髋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Hip)简称DDH,是因为髋臼发育不良,使股骨头不能正常容纳在髋臼内,造成股骨头半脱位或全脱位。该疾病及早发现和治疗是关键,而围手术期术前术后护理是治疗成功的措施之一。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4年7月对15例DDH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做好围手术期术前、术后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复合型髋臼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对64例复合型髋臼骨折患者中的29例采用Kocker-langenbeck入路,对13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对22例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根据骨折类型选用螺钉、可吸收螺钉或重建钢板进行固定,术后定期进行X线片或者CT检查。结果治疗后经疗效判定,本组患者优37例,良18例,可5例,差4例,优良率85.9%。X线片和CT检查显示术后髋臼骨折处均出现骨性连接,没有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折断和伤口感染情况。结论正确的诊断、充分的术前准备,合适的手术入路、准确可靠的骨折复位以及术后及时的髋关节功能锻炼是保证复合型髋臼骨折手术顺利,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优良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3.
目的调查分析导致髋臼双柱骨折术中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3月行移位髋臼双柱骨折术的患者6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将研究对象分为感染组16例和未感染组44例,调查与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对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然后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分析。结果干预护理后有16例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为26.7%,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身因素及手术因素等是造成髋臼双柱骨折术后感染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导致髋臼双柱骨折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及手术因素,针对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64.
<正>髋臼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骨与关节损伤,尤其是涉及髋臼顶区后壁的骨折,髋臼顶又称髋臼穹窿,为支持股骨头的关节面负重部分〔1〕。许多学者就髋臼顶区后壁的骨折提出了很多治疗方案,但是这些手术方法一般都要离断臀中肌或者行大转子截骨以便更好的显露术野,术后功能锻炼时间延长,并且增加了异位骨化的概率,然而微创手术治疗是现代外科学发展的必然和发展的方向,如何应用微创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特别是髋臼顶区为髋骨最厚实,最狭窄的部位,本文就我院收治髋臼顶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僵直髋的术中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4—2018-04采用后外侧入路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0例僵直髋,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 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6~24)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疼痛、麻木等症状及关节脱位发生。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15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0%。结论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有效重建髋臼内侧壁,假体压配稳定,恢复髋关节的旋转中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和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的保障;术后患者Harris评分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患者满意度提升,是治疗僵直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6.
《现代医院》2014,(11):40-40
<正>异位骨化是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在7%至100%之间,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既往研究发现手术入路的不同可能会影响异位骨化的发生,和髂腹股沟入路或扩大髂股入路相比,KocherLangenbeck入路发生异位骨化的风险较高。双侧入路、转子间截骨也会增加异位骨化的风险。同时,异位骨化还与男性、合并颅脑外伤或胸腹外伤、延迟手术等因素有关。美国的学者Reza Firoozabadi对髋臼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进行了一项研究,惊奇的发现只有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究股骨髋臼撞击症的 X 线 CT 及 MR 的影像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上述三种方式对58例77患侧关节实施相关检查,观察异常征象特征。结果:软骨下骨硬化囊性病变,α角异常,头颈交界骨突,髋臼缘增生性硬化,股骨头颈偏离位置不正常几种正常的 CT 显示性最强,MR 和 X 线的差异不显著,关节四周水肿与软骨撕裂两种征象 MR 检查有显著优势,剩余几种征象三种技术显示型一致。结论:在诊断FAI 方面,应用 X 线检查有效性和经济性最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8.
股骨髋臼撞击症是指由于股骨近端形状异常导致股骨头颈结合部与髋臼边缘发生撞击[1-2].如果不早期干预,会导致髋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近年来,股骨髋臼撞击症发生率有所增加,国内外对其诊断及临床治疗报道逐渐增多,有明确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以及诊断治疗方法.现将该症近年的诊断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通过观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骨盆的旋转变化,探讨术中骨盆旋转对髋臼假体前倾角植入的影响,评估使用髋臼横韧带作髋臼假体前倾定位的准确性以及对骨盆旋转角度变化的校正作用。 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行初次THA的40例44髋的髋关节疾病患者纳入本研究。纳入标准为:初次THA术的患者,术前、术后CT扫描质量符合标准、能确定髋臼解剖前倾角、髋臼假体前倾角的患者。排除标准:髋臼发育不良、强直性脊柱炎、既往有髋关节严重创伤手术史以及翻修术等,术前、术后双髋关节CT扫描,CT横断面上骨盆明显倾斜、两侧髋关节的中心显示明显不在同一层面、难以确定水平线测量前倾角的患者,予以排除。手术均采用侧卧位后外侧入路,切皮前将1枚施氏针以垂直于地面方向打入髂骨嵴,术中髋臼假体的前倾角,以髋臼横韧带为参照标志,通过直接参照或间接参照髋臼横韧带进行髋臼挫磨及安装臼杯,使髋臼假体开口平行韧带进行安放,在此过程中用摄像机记录施氏针相对于地面的角度变化,确定手术过程中骨盆旋转度数,同时测量并记录挫磨髋臼及安放假体时,相对于身体长轴髋臼手术前倾角的数值。术后通过CT测量髋臼假体前倾角,对术中手术前倾角和术后髋臼假体的前倾角、术前髋臼解剖前倾角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 结果术中骨盆旋转发生在本研究中的平均度数为(18±4)°。44个髋关节中,所有的病例都能对髋臼横韧带进行辨认,术中手术前倾角平均为(33±5)°,有93%(41髋)的病例大于Lewinnek提出的"安全区"的前倾角上限25°,余下的7%(3个髋)也全部大于24°。术后CT测量髋臼假体的解剖前倾角为(21±10)°,与术前髋臼解剖前倾角度(1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4,P >0.05)。 结论在后外侧入路THA术中,体位改变骨盆前旋转会影响髋臼假体植入的准确性,使用髋臼横韧带作为解剖标志指导髋臼假体前倾角度的植入,可以排除患者体位改变骨盆旋转对前倾角的影响,提高髋臼假体放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