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46篇 |
免费 | 97篇 |
国内免费 | 20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62篇 |
基础医学 | 268篇 |
临床医学 | 454篇 |
内科学 | 46篇 |
神经病学 | 40篇 |
特种医学 | 19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1566篇 |
综合类 | 774篇 |
预防医学 | 127篇 |
药学 | 253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117篇 |
肿瘤学 | 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篇 |
2023年 | 81篇 |
2022年 | 113篇 |
2021年 | 146篇 |
2020年 | 82篇 |
2019年 | 78篇 |
2018年 | 50篇 |
2017年 | 75篇 |
2016年 | 107篇 |
2015年 | 108篇 |
2014年 | 187篇 |
2013年 | 221篇 |
2012年 | 262篇 |
2011年 | 249篇 |
2010年 | 262篇 |
2009年 | 274篇 |
2008年 | 272篇 |
2007年 | 210篇 |
2006年 | 196篇 |
2005年 | 209篇 |
2004年 | 171篇 |
2003年 | 140篇 |
2002年 | 92篇 |
2001年 | 79篇 |
2000年 | 55篇 |
1999年 | 43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对于每个患者来讲都属于灾难性的并发症,给患者精神及经济上造成很大压力,也给临床医师带来巨大挑战.随着对该并发症认识的逐步深化和治疗方式的改进,术后感染率的控制和关节功能的恢复有了显著提高.虽然目前治疗方式各异,但取出关节假体彻底清创,使用临时占位器避免软组织挛缩,为关节内提供高浓度抗生素,待无明显...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对比研究使用同种异体骨板联合钛缆与仅使用钛缆在全髋关节翻修中应用大粗隆延长截骨术(ETO)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贵州省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9年2月行全髋关节翻修时应用ETO的患者资料,共31例。其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37 ~ 83岁,平均63.5岁;根据截骨块固定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5例)使用同种异体骨板联合钛缆,对照组(16例)仅使用钛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Harris评分、截骨块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患者均随访12 ~ 67个月,平均33.8个月。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假体松动、截骨块移位、假体周围骨折、假体周围感染等并发症。观察组、对照组Harris评分术前与末次随访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Harri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Harris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截骨块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种异体骨板联合ETO应用于全髋关节翻修,可以获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93.
利用计算机图像动态观察先天性髋脱位复位后髋臼的形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正常及脱位髋关节X线片进行处理。了解髋臼的形态变化。方法 先天性髋脱位经手法复位患儿33例,共49髋,男12例,女21例;单侧脱位17例,双侧脱位16例(其中22髋随访期间行切开复位,故将该22髋删除)。以单侧髋脱位患者的对侧正常髋关节为对照组(17髋),手法复位后髋臼发育良好组为19髋,髋臼发育不良组为8髋,将复位前后各时期髋关节的正位X线片输入计算机,并叠加在一起,计算髋臼的横向生长速度、纵向缎斜速度及其比值。结果 髋臼横向生长与纵向倾斜速度的比值分别是:对照组24.695,复位后发育良好组10.350,复位后发育不良组2.115,对照组的髋臼顶壁沿水平方向向外侧生长,6~8岁以后髋臼外侧缘逐渐向下方生长,手法复位后发育良好组6~8岁以后无骨臼外侧缘逐渐向下方生长。手法复位后髋 相似文献
994.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临床常见 ,但导致髋臼软骨完全剥脱较少见 ,我科收治 1例。1 病例资料患者 ,男 ,5 4岁 ,农民。半年前在一次劳动时右髋扭伤出现疼痛跛行 ,曾用中草药外敷无效 ,疼痛逐渐加重 ,伴小腿外侧麻木和足下垂无力。诊断为“右髋关节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入院。查体 :右下肢呈屈髋屈膝位 ,短缩畸形 ,股骨大转子明显上移 ,股四头肌萎缩 ,髋后方可触及股骨头 ,小腿外侧皮肤感觉减退 ,足下垂。X线片示 :右股骨头后脱位 ,股骨头外形正常 ,髋臼外上方可见一弧形密度增高影。2 治疗患肢持续骨牵引 1周后 (图 1) ,行右髋开… 相似文献
995.
近年来随着脊柱外科学的发展,脊柱内固定器械更新换代,脊柱外科手术在我国得到推广和普及,各级医院包括县医院都开展了该技术,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由于各级医院手术和技术条件参差不齐,脊柱内固定手术广泛无序地开展,出现了许多问题。由于不规范的内固定技术,导致手术失败的病例越来越多,并有明显蔓延的趋势,临床上翻修术日渐增多。 相似文献
996.
997.
目的:评价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例721髋(676例),因各种原因行翻修22髋(22例),翻修率为3.1%。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髋关节功能检查,并进行术前、术后的Harris评分,术后疼痛发生评估及X线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10~79个月,平均36个月,无感染、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髋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改善,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3分(31~51分),随访时平均84分(72~96分),其中优10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86.4%;X线评价:无假体移位下沉等不稳现象,假体周围均无新出现的透亮带。结论:人工髋关节翻修术近期疗效显著;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重建需充分术前准备,做好骨缺损评估。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分析比较髋臼后壁骨折3种内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髋臼后壁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成人半骨盆-股骨固定标本28具,随机分为A、B、C、D4组,A组为结构完整组,余3组制作髋臼后壁2/3骨折,其中B组采用重建钢板固定,C组采用拉力螺钉固定,D组采用V形钢板固定。用万能材料实验机测定负荷加载下后壁骨块的应力变化,最大载荷设置为3000N。从计算机读取负荷在300N,600N,900N,1200N,1500N,1800N,2100N,2400N,2700N,3000N时的应变数值,以A组为对照组,将A,B,C,D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在负荷从0加载至1200N时,3种内固定方法的应变值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负荷加载超过1200N时,C、D组与A组的应变值比较明显减少,而B组与A组比较,总体应力变化趋势相似;C、D两组的应变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种内固定方法均有一点的抗压强度可适于髋臼后壁骨折术后早期部分负重的功能锻练;重建钢板的固定強度较大,有利于早期较大负重的锻练。V形钢板固定为临床治疗髋臼后壁骨折提供了1种新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螺旋三维CT重建(3D—CT)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髋臼形态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7例3岁以下DDH惠儿,行三维CT重建检查观察髋臼的病理形态,从髋臼的前、后、外、下多个平面分别测量前外侧臼唇角(ALAL)、侧面髋臼上缘倾斜度(LAI)、髋臼前倾角(AA)和髋臼横向旋转角(TRA)等参数。结果DDH患儿异常侧的ALAL、LAI、AA和TRA均大于正常侧(P〈0.05),各项参数均较正常侧具有显著性差异。正常侧髋臼的髋臼横向旋转角TRA,〈18个月组平均为(12.37.4-4.54)°,≥18个月组平均为(12.91±4.35)°,P=0.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脱位侧髋臼的髋臼横向旋转角TRA,〈18个月组平均为(24.50±4.21)°,≥18个月组平均为(23.03±5.11)°,P=0.043,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三维CT测量对揭示DDH时髋关节的病理改变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2011年21例DDH患者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5年,术后关节功能及Harris得分优于术前;术后优良率为93%。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效果显著,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