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7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20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2篇
基础医学   261篇
临床医学   451篇
内科学   46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19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564篇
综合类   771篇
预防医学   127篇
药学   251篇
  5篇
中国医学   117篇
肿瘤学   44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262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274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阐述3D打印定制一体化半骨盆假体的设计理念和手术技巧,评价并讨论该假体治疗髋臼周围原发恶性骨肿瘤的短期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我中心共11例髋臼周围原发恶性肿瘤接受3D打印定制一体化假体半骨盆置换术患者资料.男5例,女6例,平均年龄45.6岁,其中累及骨盆Ⅰ、Ⅱ区3例,累及骨盆Ⅰ、Ⅱ、Ⅲ...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分析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闭合复位后残留髋臼发育不良指数变化的特点,探讨DDH闭合复位的最佳干预时间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4年7月间7家医院277例DDH闭合复位后残留髋臼发育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变化.结果 277例患儿中,男34例,女243例.闭合复位后18个月残留AI异常(髋臼发育不良)相关风险因素为:闭合时年龄、闭合复位术前的AI.统计DDH患儿行闭合复位前、后不同时间点AI,其在逐渐减小,且在闭合复位1年内下降最快,2~4年后AI下降基本稳定.手术干预组(22例)术后1年AI为(18.8±1.1)度,与术前(30.6±0.9)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保守治疗组(255例)复位后3年平均AI为(26.7±4.5)度与手术干预组干预后1年平均AI(18.2±1.6)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保守治疗组复位后4年平均AI为(24.9±5.3)度与手术干预组干预后2年平均AI(14.8±2.3)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闭合复位后残留髋臼发育不良的风险因素为闭合复位时的年龄、闭合复位术前的AI.手术干预的近期效果较保守治疗好.在DDH在闭合复位2~4年后,如仍存在髋臼发育不良,AI>23度,应考虑进行手术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髋臼内陷技术对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假体的生物力学效应。方法 获取1名成人单侧DDH患者双侧髋关节CT图像数据,进一步构建患侧半骨盆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臼杯不同内陷水平的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原位组和不同水平内移组之间的生物力学差异。结果 在模拟拔出试验中,原位组最大抗拔出载荷强度为1 166 N;相比原位组,4 mm和8 mm内移组抗拔出载荷强度分别增加了45.8%和57.1%;原位组髋臼假体在步态周期站立位相载荷工况下的臼杯-骨界面最大微动为166.4 μm,内移4 mm及8 mm组相对原位组分别减少了46.2%和62.1%。对于臼杯植入后髋臼周围即刻应力分布,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而在步态周期站立位相载荷工况下,原位组髋臼周围平均应力及峰值应力均最小,平均应力随内移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内移4 mm组峰值应力最高。结论 相较原位植入假体,髋臼内陷技术可以提高假体初始稳定性,稳定性和内移程度成正比。但内移程度不足导致骨覆盖面积不足时,臼杯-骨界面边缘应力显著增加,可能会导致假体相关并发症风险的升高。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MBT系统在膝关节翻修及复杂初次膝关节置换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采用MBT系统行翻修或复杂初次置换并获得12-54个月随访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13例;年龄47-78岁,平均(66.5±8.6)岁。均为单侧,左侧9例、右侧8例。运用MBT原因:翻修4例,创伤性关节炎并骨缺损4例,严重骨质疏松3例,严重畸形并骨缺损4例,骨缺损并韧带松弛2例。7例配合运用延长杆,10例仅用袖套未加延长杆。术后6周、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以及以后每年定期随访,根据HSS膝关节评分和X线检查评估临床疗效,包括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透亮线、骨长入、膝关节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随访12-54个月,平均(30.4±10.5)个月,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47.6±12.8)分增加至(86.1±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P=0.00)。17例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66.7±13.5)°增加至(103.5±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P=0.00)。随访期间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假体相关感染、松...  相似文献   
65.
髂前下棘的解剖及其在骨盆骨折外固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髂前下棘进行应用解剖学研究,为骨盆外固定钉直径的选择和微创置钉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2例44侧骨盆的髂前下棘进行观察测量,获取髂前下棘横、矢径,以及体表投影等数据,按性别分组进行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应用于26例骨盆骨折外同定手术.结果:男性髂前下棘横、矢径分别为(12.23±1.91)mm和(20.09±2.43)mm;女性分别为(11.05±1.56)mm和(19.25±1.85)mm.男性髂前下棘在髂前上棘下方(29.49±7.66)mm,内侧(21.79±6.48)mm;在耻骨结节上方(51.70±9.31)mm,外侧(67.74±5.36)mm.女性髂前下棘在髂前上棘下方(23.74±8.89)mm,内侧(16.86±8.92)mm;在耻骨结节上方(43.93±9.04)mm,外侧(70.16±6.39)mm.依据本研究数据对26例骨盆骨折髋臼上方行外固定手术.有效的减少术中放射学暴露和手术时间.结论:根据解剖学测量数据进行固定钉选择和术中定位,使得髋臼上置钉外固定支架可迅速准确实施,适应骨盆骨折急诊处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真骨盆缘完整的高位前柱骨折的形态学特点,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8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2例真骨盆缘完整的髋臼高位前柱骨折患者资料,9例单纯型骨折患者,7例仅采用髂腹股沟入路第1窗进行手术,2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第1窗和第3窗手术,均采用空心拉力螺钉结合重建钢板的方式进行固定;3例合并后壁骨折型患者,2例采用了髂腹股沟入路第1窗联合K-L入路,1例采用了扩展的髂股入路。结果 12例术后随访6~45个月,平均28.4个月。手术时间100~200min,平均134 min;术中出血量300~1 000 mL,平均612 mL;6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牵拉伤,随访时均恢复;术后按Matta影像学评定标准,优10例,良2例,优良率100%;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4.2个月;1例出现异位骨化,Brooker分级Ⅰ级;末次随访按改良的Merle d’ Aubigné和Postel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优10例,良1例,总体优良率100%。结论 真骨盆缘完整的髋臼高位前柱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髋臼骨折,骨折主要累...  相似文献   
67.
目的评估股骨头负重区压缩对老年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合并股骨头负重区压缩损伤的老年髋臼骨折患者36例, 男22例、女14例;年龄(73.2±6.5)岁(范围60~87岁)。术中对股骨头负重区压缩未行处理。髋臼骨折按照Letournel-Judet分型:双柱骨折14例, 前柱+后半横断骨折12例, "T"形骨折4例, 横断骨折4例, 后柱+后壁骨折2例;其中14例伴髋臼关节面压缩, 29例伴关节脱位。随访时采用Merle d’’Aubigné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Matta分类法评价髋臼骨折复位、Kellgren-Lawrence分级评估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Ficat-Alert分期评估股骨头坏死。将随访期间出现股骨头坏死Ⅲ期、Ⅳ期或创伤性关节炎Ⅲ、Ⅳ级或接受关节置换术定义为手术失效。术前、术后(第2~5天)行骨盆CT扫描, 于冠状面、横断面片测量股骨头压缩大小, 并计算压缩体积。将压缩严重程度按照体积大小分为小(<1 cm3)、中(1~2 cm3)、大(>2 cm3)。采用二项Logisti...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DAA)行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安全性、临床有效性及手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因各种原因需要接受髋关节翻修术且手术入路为DAA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12例,平均年龄(66.8±12.0)岁。初次髋关节置换失败的主要原因包括假体松动8例,磨损2例,骨溶解3例,假体周围骨折2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长、术中出血量、肌酸激酶(CK)水平变化及是否发生并发症等,术后随访复查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等评估假体情况。末次随访评估患者的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12)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15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6.5±9.3)个月,其中9例为单纯的髋臼侧翻修,6例为髋臼侧及股骨侧翻修。手术时间平均为(148.0±56.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31±13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长(5.2±3.8)d,术后第3天CK较术前平均增加(535.4±238.5)U/L。术后患者双下肢不等长均在5 mm以内,翻修术后臼杯前倾角和外展角分别为20.4°...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天玑机器人辅助下髋臼前柱顺行螺钉置入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天玑机器人辅助下髋臼前柱顺行螺钉置入的46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的资料,观察置钉位置,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曝光次数、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功能等结果.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47.46±7.69)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2.9...  相似文献   
70.
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是一种由于髋关节解剖结构异常, 导致股骨与髋臼异常接触从而引起髋关节弹响或疼痛的疾病, 是引起髋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的主要原因之一。若得不到及时治疗, 可能会导致髋关节软骨及髋臼盂唇损伤, 进而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 但FAI的发病较为隐匿, 不易引起重视。因此, 尽早发现对治疗FAI十分重要。超声、X线影像、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可通过观察髋关节骨形态及周围软组织的情况, 尽早诊断FAI并区分其分型, 以便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基于此, 本文将对FAI的最新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以期为FAI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