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54篇
  免费   779篇
  国内免费   59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31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152篇
内科学   3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29篇
特种医学   5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516篇
综合类   5815篇
预防医学   144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783篇
  29篇
中国医学   9999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118篇
  2023年   426篇
  2022年   433篇
  2021年   494篇
  2020年   477篇
  2019年   418篇
  2018年   185篇
  2017年   448篇
  2016年   538篇
  2015年   601篇
  2014年   1319篇
  2013年   1244篇
  2012年   1669篇
  2011年   1888篇
  2010年   1746篇
  2009年   1510篇
  2008年   1531篇
  2007年   1333篇
  2006年   1234篇
  2005年   1210篇
  2004年   1147篇
  2003年   1047篇
  2002年   924篇
  2001年   759篇
  2000年   591篇
  1999年   517篇
  1998年   491篇
  1997年   421篇
  1996年   370篇
  1995年   305篇
  1994年   216篇
  1993年   169篇
  1992年   140篇
  1991年   108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报告21例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做好术前评估,心理护理,指导气管推移训练和呼吸道护理。术后做好体位安置,保持颈部制动,密切观察呼吸,切口引流情况,同时做好呼吸道的护理,并给予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指导,本组均痊愈出院,未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932.
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椎间融合器在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对颈椎生理曲度、椎体间隙及颈椎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选择2003-06/2004-03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应用颈椎可吸收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患者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56.6±10.7)岁;病程3个月~6年,其中混合型9例,神经根型14例。于术后1周和3及6个月摄颈椎正侧位X射线片,观察术后颈椎功能综合恢复情况,颈椎生理前凸及椎体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评定标准:①采用Cobb法测量颈椎生理前凸恢复情况,Cobb角前凸为(+),后凸为(-)。②X射线侧位片测量椎间隙高度。③采用Odom标准以无不适症状为优良,以不适症状间歇发作且不影响工作为良好,以日本骨科学会(JOA)17分标准评定患者颈椎功能恢复情况及改善率,以改善率≥75%优,50%~74%为良。④采用Weiler分级评估局部反应,分为0级(无临床症状,不需治疗),I级(溶骨<1mm,一般不需治疗)。⑤根据颈椎正侧位X射片植骨块和椎体终板间有连续的骨小梁、骨桥形成,判断为骨性融合情况。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23例均进入结果分析,并完成6个月随访。①术后1周及6个月颈椎生理前凸恢复好于术前(8.9±2.6)°,(8.7±2.4)°,(-3.5±4.1)°,(t=2.369,P<0.05),术后1周与6个月随访无明显差异。②术后1周及6个月椎体间隙高度较  相似文献   
933.
颈椎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由椎间盘变性所造成的颈椎骨、软骨、韧带等多种退行性改变,根据受损组织及其症状表现的不同,颈椎病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近年来针灸治疗颈椎病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评述如下:  相似文献   
934.
目前,颈椎病和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治疗手段主要采用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技术和(或)椎管成形术.2003-11~2005-02我们使用了由Benezech设计的颈椎融合器-钢板一体化系统(PCB),通过对63例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较好,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935.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颈椎的急慢性损伤及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椎体间松动 ,椎体缘产生骨赘或椎间盘破裂脱出等压迫神经根、脊髓或椎动脉而引起的各种症状。为了使病人能积极配合治疗 ,尽快康复 ,减少复发 ,2 0 0 1年 3~ 11月笔者从门诊就诊治疗的 6 5 8例病人中抽取城区及城郊结合部的 16 8例病人 ,分 2组进行观察和对照 ,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 ,对病人及家属实施“三步曲”健康宣教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颈椎病 :局部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共 16 8例。男 96…  相似文献   
936.
头环背心外固定架是一种三维颈椎半固定架,通过前后两根支撑杆,连接胸廓上的背心夹,头环固定于头颅而起固定作用。可用于不稳定型颈椎病的固定,是近年来骨科常用的一项颈椎外固定技术,具有稳定性好、复位率高、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等特点。我科自2006年3月~2007年2月开展手术并配合此项技术治疗不稳定型颈椎病,取得一定的效果,现将有关护理干预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37.
前后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治疗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型颈椎病在临床上常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随着影像学的迅速发展,对诊断脊髓型颈椎病是否确定手术治疗较为容易,手术治疗已成为广大学者所共识,但选择何种手术方式,许多学者尚存在分歧。本文就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38.
作者所在医院采用颈下部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47例,治愈29例,治愈率61.7%,有效率100%,疗效明显。该工作多在疼痛门诊进行,治疗前护士应做好就诊病人的心理护理,并准备好神经阻滞用具、药物和必备的急救药品、器材,摆好病人的体位。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应注意观察病人是否有胸闷、气急、多语、烦躁等表现,以便及时处理,同时还应注意预防颈部血肿的形成。病人治疗后如出现头晕、声嘶、眼睑下垂、颜面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向病人说明其原因和预后,以免造成病人的紧张和不安。  相似文献   
939.
我们自 1999年以来 ,探索应用颈 6横前结节部注射阻滞星状神经节 ,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6 8例 ,效果较好 ,现总结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确诊为颈椎病 136例随机分为 A、B两组 ,每组 6 8例 ,A组行颈 6横前结节部注射 ,B组行颈 7横突基底部注射 ,两组一般情况大致相同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1.2 方法  A组 :患者仰卧 ,肩下垫薄枕 ,口微张 ,选择胸锁关节上 2 .5 cm,距中 1.5 cm处为穿刺点。操作者站于穿刺侧 ,用左手食指按压胸锁乳突肌内侧缘 ,将胸锁乳突肌、颈总动脉鞘抠向外侧 ,把气管推向内侧 ,指尖下可触及颈 6横突…  相似文献   
940.
电刺激痛觉相关诱发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前临床上尚缺乏实用、客观的检查痛温觉障碍的方法,本文研究了20例伴有感觉障碍病人的电刺激痛觉相关诱发电位(electricalpainrelatedevokedpotentials,EPREPs)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