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456篇 |
免费 | 1687篇 |
国内免费 | 90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30篇 |
儿科学 | 64篇 |
妇产科学 | 95篇 |
基础医学 | 1325篇 |
口腔科学 | 537篇 |
临床医学 | 5518篇 |
内科学 | 1773篇 |
皮肤病学 | 36篇 |
神经病学 | 1150篇 |
特种医学 | 129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4884篇 |
综合类 | 11074篇 |
预防医学 | 2270篇 |
眼科学 | 215篇 |
药学 | 4405篇 |
89篇 | |
中国医学 | 6955篇 |
肿瘤学 | 62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385篇 |
2023年 | 794篇 |
2022年 | 886篇 |
2021年 | 1396篇 |
2020年 | 1173篇 |
2019年 | 854篇 |
2018年 | 449篇 |
2017年 | 783篇 |
2016年 | 943篇 |
2015年 | 1182篇 |
2014年 | 2105篇 |
2013年 | 2025篇 |
2012年 | 2532篇 |
2011年 | 2726篇 |
2010年 | 2599篇 |
2009年 | 2425篇 |
2008年 | 2693篇 |
2007年 | 2424篇 |
2006年 | 2152篇 |
2005年 | 2099篇 |
2004年 | 1811篇 |
2003年 | 1609篇 |
2002年 | 1265篇 |
2001年 | 1061篇 |
2000年 | 891篇 |
1999年 | 684篇 |
1998年 | 561篇 |
1997年 | 472篇 |
1996年 | 466篇 |
1995年 | 371篇 |
1994年 | 287篇 |
1993年 | 189篇 |
1992年 | 162篇 |
1991年 | 132篇 |
1990年 | 132篇 |
1989年 | 133篇 |
1988年 | 54篇 |
1987年 | 43篇 |
1986年 | 44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重症急性胰性炎非手术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非手术治疗组在ICU监护下综合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胰酶分泌、透血胰屏障抗生素使用、早期营养支持、器官功能监护、并发症处理.手术治疗组早期进行手术,包括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胰床引流等.结果(1)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的年龄、性别、入院距发病时间、病情分级、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2)非手术组病死率(5.08%)明显低于手术组(35.29%),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ICU普及、生长抑素使用、能穿透血胰屏障抗生素应用、加强营养支持等非手术治疗同样可以治愈SAP病人. 相似文献
92.
淋巴孔是毛细淋巴管在间皮面的微小开口 ,是恒定的结构。在动物的卵巢囊和人的卵巢上皮表面有淋巴孔。现将卵巢囊、卵巢 (囊 )淋巴孔结构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3.
曾慧皋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1990,(4)
通过对60侧颈丛神经分支浅出点的测量,观察到颈丛神经分支多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附着点与乳突最突出点连线的中点以下穿出,並提出颈丛神经浅出点的体表投影。 相似文献
94.
产妇胡某,26岁。足月顺产,但失血偏多,当晚突发间隙性颈痉挛。起初每小时约发4~7次,程度轻微,略有震颤点头。后虽经多家医院中西医治疗近两月,但颈痉挛间隙越来越短,发作程度越趋加剧。否认以前有类似病史。 相似文献
95.
杨正坤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2,16(6):719-719
产妇 ,3 0岁 ,农民 ,1 984年 4月因妊娠 78天来我院要求终止妊娠 ,当日给宫腔内注射 5 0 %葡萄糖 40ml及留置尿管一根 ,翌日行钳刮时 ,见宫颈未产型 ,阴道后穹窿有 2× 2cm陈旧性瘘孔 ,与宫颈口及宫腔相通 ,部分胚胎组织血液从瘘孔流出 ,手术顺利。追问病史 ,产妇无阴道外伤史 ,半年前因未婚先孕 4个月 ,在当地医院行羊膜腔内注雷佛奴尔引产 ,胎儿娩出后阴道流血多 (量不详 ) ,胎膜不全行指搔及肌注催产素后流血减少 ,未清宫。根据病史分析 ,此瘘孔是由于引产造成的创伤。1年后足月妊娠 ,从未作产前检查 ,腹阵痛 1小时入我院临产 ,未述… 相似文献
96.
中国人离体第一双尖牙解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了解国人第一双尖牙具体统计数据、解剖特点,为临床医生提供根管治疗正畸的有关依据。方法;用游标卡尺和根管扩大针测量探查320个离体第一双尖牙的有关解剖数据。结果:发现上颌牙单根管的出现率为4.4%,而下颌牙双根管的出现率为34.65%,根尖孔至根尖距离平均为0.88mm。根尖孔并非位于根尖正中,它可偏向远、近、颊、舌侧等。而牙根可弯向远、近、颊、舌侧等。根尖孔位于根尖正中有22个牙,牙根不弯的有46个牙,而根尖孔位于正中同时牙根不弯的只有8个牙,根分叉的位置,上牙最低为11.00mm,下牙为13.85mm。结论:中国人第一双尖牙单根管的发生率远远高于以前资料,第一双尖牙根管治疗时的工作长度距真正根尖应为1.88mm左右。 相似文献
97.
98.
前言 只能从火箭滑车或飞行实验室的弹射椅试验中测量人体模型的颈部载荷,才可能通过试验来确定综合惯性和气流吹袭的载荷影响。这些载荷要保持在人体耐受水平以下,以防止发生损伤。方法 在各种空速、横滚、坡度、侧滑条件下测试了俄罗斯K-36D弹射椅、带有小身材的和大身材的男性ADAM人体模 相似文献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