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103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年龄相关的循环内皮祖细胞变化与动脉弹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 研究年龄对循环内皮祖细胞及动脉弹性的影响,探讨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与动脉弹性损伤的关系。方法 56例健康男性志愿者分成青年组(n=26)和老年组(n=30)。采用桡动脉脉搏分析法无创性评价健康志愿者大动脉弹性指数(C1 )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 ), 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CD34+单个核细胞的水平,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2周,荧光显微镜鉴定FITC UEA I和DiI 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内皮祖细胞。结果 老年组与青年组相比较,C1 和C2 明显降低[C1(11. 73±1 .45)比(16 .89±1 .69)ml/mmHg×10, P<0. 001; C2 (8 .40±1 45)比(10. 58±1 .18)ml/mmHg×100, P<0 .001 ];循环内皮祖细胞数目明显减少[ ( 0 .13±0. 02 )比( 0 .17±0. 04 )%,P<0 .05];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与动脉弹性指数变化呈正相关(r=0. 47, P<0. 01;r=0 .4, P<0. 01),荧光显微镜鉴定贴壁细胞FITC UEA I和DiI acLDL双染色阳性。结论 增龄导致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减少,提示血管内皮修复能力下降和功能障碍,损伤动脉弹性,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有可能作为评价血管功能的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胶(fibri nglue,FG)对完全横断性脊髓损伤修复和再生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雌性SD大鼠10只,体重250~300g,制备急性完全横断性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脊髓断端注入FG(100 μL/只),对照组不予任何治疗。术后4周,采用BBB运动评分法进行运动功能评价。术后4周处死动物,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神经中丝(neurofilament,NF)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采用图像分析方法,对脊髓横断处远、近端进行神经纤维计数及GFAP面积比分析。结果BBB运动评分:对照组(2.40&#177;0、51)分,实验组(3.00&#177;0.45)分,两组间运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示,对照组近、远端可见少量NF阳性细胞和GFAP阳性结构;实验组近、远端可见大量NF阳性细胞及GFAP阳性结构生长,并向损伤中心区汇聚,但未到达中心区。图像分析显示,神经纤维数量:实验组近端(113.10&#177;20.75)根、远端(73.60&#177;33.61)根,对照组近端(45.50&#177;17.18)根、远端(23.50&#177;8.20)根;GFAP面积比:实验组近端33.75%&#177;11.06%、远端27.75%&#177;7.15%,对照组近端23.78%&#177;5.76%、远端19.78%&#177;5.17%;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G对脊髓损伤具有一定程度的修复及促进其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体外培养条件及睫状神经节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h-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梯度离心法和全骨髓法相结合,利用含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h-MSCs,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预诱导24 h后再以不同浓度CNTF诱导,传至第3代时h-MSCs开始向神经元样细胞方向分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培养细胞及其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h-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能保持旺盛的增殖能力,CNTF诱导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伸出突起,类似神经元;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显示CD44、CD54以及诱导后神经元特异性蛋白(NSE)和巢蛋白(nestin)均呈阳性表达.10 ng/mL 实验组NSE阳性细胞占细胞总数的(42.42±1.39)%,nestin阳性细胞占细胞总数的(45.36±1.60)%.结论 h-MSCs可在体外扩增、培养.h-MSCs经bFGF预诱导后再经CNTF诱导可向神经元样细胞方向分化.10 ng/mL为CNTF的最适诱导浓度.  相似文献   
35.
显微分离培养与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人毛囊干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从人毛囊隆突区细胞(bulge cells,BCs)获取高纯度有活性的人毛囊干细胞(hair folliclestem cells,HFscs)的方法及条件. 方法 取自愿捐献的成人头皮标本,显微分离培养获得BCs,应用免疫磁珠纯化BCs中CD200阳性的HFSCs.苔盼蓝染色比较纯化前后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纯化效率;免疫荧光检测纯化前后细胞CD200的表达情况. 结果 显微分离培养获得的人毛囊BCs,培养6 d后细胞生长融合,呈铺路石样.所得细胞角蛋白19组织化学染色阳性.CD200免疫磁珠分选法纯化细胞后,苔盼蓝染色显示纯化前细胞活力为95.0%±0.6%,纯化后为94.2%±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及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纯化前CD200阳性细胞的纯度为8.31%,纯化后CD200阳性细胞纯度为82.31%,纯化后CD200阳性细胞回收率为65.39%. 结论 联用显微分离培养与免疫磁珠法,可获得高纯度HFSCs,且细胞活性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36.
BCR/ABL阳性细胞中,磷酯酰肌醇-3-激酶(P13K)途径是BCR/ABL激活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对于BCR/ABL阳性细胞恶性表型的维持是必不可少的。现对PI3K在BCR/ABL阳性细胞中促进细胞周期进程和抗凋亡的作用和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建立制备皮质神经元细胞核的方法,以便用于核移植研究。方法 (1)采用胎龄17d的胎鼠进行皮质神经元的分离培养,用抗MAP2和NeuN免疫细胞化学法进行鉴定;(2)用梯度离心法制备神经元细胞核,并用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透射电镜检查等方法进行鉴定,用台盼蓝染色检测其活性。结果 (1)胎鼠皮质神经元呈多角形,伸出多个突起,MAP2染色显示神经元细胞浆和突起呈免疫反应阳性,NeuN染色显示神经元细胞核呈免疫反应阳性,部分核周胞质和部分近端突起也呈免疫反应阳性,MAP2和NeuN阳性细胞比例均在90%左右;(2)HE染色和Hoechst33342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神经元梯度离心后在22%~30%Ficoll400梯度层可见到大量圆点状细胞核,台盼蓝染色显示活细胞核比例为99.6%;在22%~30%Ficoll400梯度层细胞透射电镜标本中可观察到圆形的细胞核,在细胞核的周围仅见到一层薄薄的胞浆成分。结论 梯度离心法是制备皮质神经元细胞核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8.
王岩峰  吕刚  许卫兵  金哲  黄涛 《中国骨伤》2008,21(6):427-429
目的:观察低温保存(-70℃)的神经干细胞(NSCs)复苏后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NSCs在处于对数生长期阶段冻存2周,复温后由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法(Brdu)标记,制备大鼠SCI模型.实验分为3组:NSCs移植组(A组)、DMEM填充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脊髓损伤后立即进行移植干预,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Brdu标记的移植细胞的存活及迁移情况,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法观察损伤处轴浆运输的重建.结果:复苏的NSCs经Brdu标记后移植到SCI区,在损伤脊髓区域可检测到标记的阳性细胞,辣根示踪技术显示细胞移植组较DMEM填充组阳性细胞明显多,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温保存的NSCs在移植到脊髓损伤区域后可存活,并参与脊髓损伤处轴浆通路的结构重建.  相似文献   
39.
乳腺大汗腺癌的形态学与免疫表型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乳腺大汗腺癌(apocrine carcinoma,AC)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并探讨其诊断标准。方法 对HE染色片中显示有大汗腺细胞学特点的30例乳腺癌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并选取5例大汗腺化生(apocrine metaplasia,AM)及2例大汗腺腺病(apocrine adenosis,AA)和AA伴导管原位癌(DCIS)1例标本作对照组。使用的-抗包括GCDFP—15、Mucin—1、AR、ER、C—erbB-2、Ki-67。结果 ①8例被确定为AC,均为高核级,其中大汗腺导管原位癌(ADCIS)1例、ADCIS伴浸润性大汗腺癌(IAC)5例,IAC伴导管原位癌(DCIS)2例。镜下AC细胞的共同特征为:细胞大,胞界清,胞质丰富,深嗜伊红染,颗粒状;核大、圆,核仁常大而突出。依据胞质形态可分为:A型,胞质深伊红染,有数量不等的清晰颗粒;B型,胞质内大量细空虚的小泡,可聚呈泡沫状,类似组织细胞或皮脂腺细胞;C型,胞质浅染、均质,如细磨砂玻璃样;②8例AC与5例AM及2例AA均共同表达GCDFP—15、AR、Mucin—1及Ki-67;除1例外,ER均不表达;③AC的GCDFP—15的表达与大汗腺化生不同:前者呈胞质内弥漫颗粒或空泡状,表达有异质性;后者阳性颗粒聚成小球状团簇,位于细胞质的核上区。④AR平均阳性细胞数在Ac及AM分别为33.4%及93.8%;Ki-67平均阳性细胞数在AC及AM分别为52.4%及40%。结论 AC的诊断须具备3项标准:①HE细胞形态成分90%以上符合Ac型细胞;②GCDFP—15阳性,阳性细胞数占癌细胞总数50%以上;⑧AR阳性,阳性细胞数大于癌细胞总数20%。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