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85篇
  免费   831篇
  国内免费   866篇
耳鼻咽喉   164篇
儿科学   262篇
妇产科学   103篇
基础医学   957篇
口腔科学   430篇
临床医学   2214篇
内科学   1385篇
皮肤病学   254篇
神经病学   399篇
特种医学   4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694篇
综合类   4382篇
预防医学   1115篇
眼科学   98篇
药学   1656篇
  19篇
中国医学   1026篇
肿瘤学   405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14篇
  2023年   362篇
  2022年   443篇
  2021年   540篇
  2020年   390篇
  2019年   381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295篇
  2016年   383篇
  2015年   453篇
  2014年   635篇
  2013年   631篇
  2012年   866篇
  2011年   945篇
  2010年   783篇
  2009年   826篇
  2008年   927篇
  2007年   777篇
  2006年   847篇
  2005年   858篇
  2004年   643篇
  2003年   524篇
  2002年   444篇
  2001年   449篇
  2000年   277篇
  1999年   258篇
  1998年   235篇
  1997年   226篇
  1996年   240篇
  1995年   200篇
  1994年   172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胃嗜酸性肉芽肿13例诊诒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3.
14.
报道了ALP,ATPase和 G-6-P在小鼠胚肝细胞和出生后 2,4,6,8,10和16周的肝细胞分化和发育过程中超微结构定位的研究。发现:小鼠胚肝发育过程中见有两种类型肝细胞:一种胞浆清沏透明,称为亮细胞;另一种胞浆呈絮状,称为暗细胞;此外,见有一种梭形细胞,胞浆含有丰富的内质网和线粒体,属间充质细胞。在上述细胞的接触面可见有电子密度很高的ALP和ATPase沿着细胞膜分布,而游离面无酶反应。出生两周以后小鼠的肝细胞结构和成年者相同;ALP和ATPase沿着毛细胆管区微绒毛分布,并且后者比前者反应更强。G-6-P沿着核膜和内质网区分布。并对这些酶出现的意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胰岛毒性作用的机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引起胰岛毒性作用的机制予以综述,并着重探讨了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在肾移植、胰岛移植中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16.
谢萌 《妇幼健康》2005,(7):51-52
很多女性朋友经常会无缘无故出现身体疲劳、记忆力减退、腰酸腿痛、头昏、失眠、便秘等症状,但是到了医院又检查不出什/厶毛病。其实,这是酸性体质在作怪。  相似文献   
17.
细胞核仁形成区(NORs)由核糖体RNA基因组成,位于此区调控rRNA转录的酸性非组蛋白可被硝酸银染色(Ag-NOR),肿瘤细胞中Ag-NOR数目、分布和强度可作为肿瘤诊断、细胞分型和分化分级的重要指标;由于肿瘤细胞相关分子等的毒性作用,病人淋巴细胞NORs区的酸性非组蛋白表达。有别于非恶性疾病,可以此进行肿瘤诊断和病情监测。方法北京健尔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提供的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5%硝酸银及相应的银染试剂,RPM1640培养液,普通细胞银染技术对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结果对70例正常人和各种肿瘤患者的淋巴细胞酸性非组蛋白表达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恶性疾病与正常人之间有明显差异。35例肿瘤病人中有28例阳性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说明I.S%阳性结果与肿瘤有较密切联系,但并无特异性,这与有关文献报道相符。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检测,可作为恶性肿瘤诊断及病情监测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消化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少见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该病于1937年由Kaijser首次报道,至1997年文献报道仅300余例 [1].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且尤特异性,误诊率很高.我们于2003年9月至2008年9月共收治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3例,对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近日报道,水果和蔬菜可增加人体的碱性度,对骨骼的强健有益处。食用大量高蛋白和谷类会导致身体产生过量的酸性物质,从而增加钙质的流失,减弱骨骼的强度。美国的研究人员通过对近两百名50岁以上女性的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上升,人体代谢和分解酸的能力也随之下降,当人体的酸性度上升,骨骼会自动分解出一些矿物质和钙质来试图中和血液中过量的酸性物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嗜酸性胃炎的CT表现.方法 4例嗜酸性胃炎均行CT检查并经实验室检查、胃镜和病理证实,其中2例又经手术病理证实.男女各2例,年龄25~42岁,平均32.7岁.结果 4例嗜酸性胃炎均显示胃壁弥漫性增厚,最厚约11~15 mm,边缘光滑,胃腔正常.2例合并腹水,1例合并回结肠套叠. 结论 CT可以显示胃壁弥漫性增厚,边缘光滑,结合实验室检查及胃镜和病理检查,可提示嗜酸性胃炎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