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02篇
  免费   1031篇
  国内免费   166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8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073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108篇
内科学   469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79篇
特种医学   120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7617篇
综合类   7364篇
预防医学   1129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2338篇
  73篇
中国医学   4383篇
肿瘤学   176篇
  2024年   281篇
  2023年   796篇
  2022年   774篇
  2021年   819篇
  2020年   763篇
  2019年   760篇
  2018年   328篇
  2017年   623篇
  2016年   718篇
  2015年   908篇
  2014年   1427篇
  2013年   1458篇
  2012年   1795篇
  2011年   1932篇
  2010年   1812篇
  2009年   1735篇
  2008年   1598篇
  2007年   1506篇
  2006年   1280篇
  2005年   1314篇
  2004年   1234篇
  2003年   1071篇
  2002年   809篇
  2001年   654篇
  2000年   554篇
  1999年   620篇
  1998年   614篇
  1997年   547篇
  1996年   427篇
  1995年   337篇
  1994年   293篇
  1993年   166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大部分LDH患者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达到一定临床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经正规的非手术治疗后,其症状未见明显改善,需行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治疗方法分为传统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两大类。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费用低、住院天数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近20年来,随着微创理念的推广和手术器械的改进,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  相似文献   
932.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腰椎不同运动状态时椎弓根钉的置入位置对邻近节段椎间盘应力的影响。方法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正常人有效性腰骶椎(L_3~S_1)模型。根据椎弓根钉在椎体的位置,分别建立融合模型A、B、C。并根据不同工况对这3种模型施加相应的预载荷及扭矩,分析比较不同腰椎轴向运动时相邻节段椎间盘应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成功建立正常有效的L_3~S_1三维有限元模型及椎弓根钉棒系统融合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后伸状态下,模型A的L_3/L_4椎间盘应力明显增加,而模型B、C较融合前无明显变化;在侧曲状态中,模型B、C的L_3/L_4椎间盘应力变化不大,而模型A显著增加;在其余状态中,3个模型的L_3/L_4椎间盘应力均升高,其中以模型A增加最为明显。3个模型在所有状态下L_5/S_1椎间盘的应力均较融合前略有升高,其中模型B、C应力的变化小于模型A。结论椎弓根钉尖端位于椎体上1/3区域会显著增加融合节段上位邻近椎间盘应力,进而引起相邻节段退变;腰椎融合术不会明显增加邻近下位椎间盘的应力。  相似文献   
933.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管减压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及椎体支柱块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痪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4-01采用后路椎管减压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及椎体支柱块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42例,所有患者均为单椎体爆裂骨折。比较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9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12~22个月,平均17个月。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损伤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5例,D级7例,E级27例。术后3 d、3个月、9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分别为(92.3±3.8)%、(91.0±3.6)%、(91.1±3.5)%,较术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403,P0.001)。术后3 d、3个月、9个月Cobb角分别为(6.0±1.3)°、(6.2±1.4)°、(6.2±1.2)°,Cobb角矫正后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310,P0.001)。结论后路椎管减压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及椎体支柱块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痪疗效满意,是满意临床疗效与恢复椎体合理生物力学的有效结合,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34.
[目的]观察术中浸润氨甲环酸对减少腰椎手术术后失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本科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拟行腰椎后路双节段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术中分别用氨甲环酸对切口局部进行浸润;对照组术中切口不使用氨甲环酸。两组患者术后对比引流量、血红蛋白、总失血量、输血例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以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输血者、血红蛋白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PT、APTT、D-二聚体以及术后DVT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浸润氨甲环酸可明显减少腰椎手术术后出血,减少输血量,且并无增加DVT的风险。  相似文献   
935.
目的比较单侧和双侧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51例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其中行单侧PLIF治疗26例(单侧组),行双侧PLIF治疗25例(双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率和植骨融合率。结果手术时间:双侧组(168±20)min,单侧组(94±18)min;术中出血量:双侧组(750±41)ml,单侧组(450±40)ml;术后输血:双侧组7例,单侧组均未输血;以上各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硬膜囊撕裂:双侧组1例,单侧组无。术后神经根痛加剧:双侧组2例,单侧组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30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率:双侧组为84.0%(21/25),单侧组为92.3%(2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融合率:双侧组为92.0%,单侧组为9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率优于双侧PLIF。  相似文献   
936.
目的探讨双侧经Quadrant微创通道椎弓根置钉联合单枚cage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央型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Quadrant微创通道组(微创组,n=20)和传统开放组(开放组,n=20)。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应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定患者术前和术后6、12个月的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判定症状改善程度。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无脑脊液漏、神经根损伤、伤口感染、伤口延迟愈合、椎弓根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出现。微创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P0.05),术中出血量与切口长度少(小)于开放组(P0.05)。两组术后6、12个月VAS评分及ODI评分与术前1 d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6、12个月ODI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经Quadrant微创通道椎弓根置钉联合单枚cage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央型及有双侧根性疼痛患者值得选择的术式。  相似文献   
937.
目的评价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微创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开放TLIF)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3例腰椎不稳症患者分别采用开放TLIF(34例)和微创TLIF(19例)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ODI、VAS评分等指标。结果 2例失访,51例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术中失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微创TLIF组均少于开放TLIF组(P0.05);手术时间与术中透视时间:微创TLIF组均长于开放TLIF组(P0.05);腰背痛VAS评分:微创TLIF组术后2周、12个月时低于开放TLIF组(P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术后2周、3个月、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12个月随访时均未发生植骨不融合。结论微创TLIF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38.
汪勇刚  徐林军  胡伟  许永涛 《骨科》2016,7(2):94-97
目的:探讨采用经后正中入路腰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er interbody fusion, P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时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我院通过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40例,以常用的脊柱骨盆平衡参数中的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 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 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 SS)及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LL)为观察指标,分别测量患者术前、术后7 d、术后1年、术后2年的脊柱骨盆平衡参数。予以比较这些参数的变化,从而评估PLIF手术对脊柱骨盆平衡的影响。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腰腿痛评分标准对患者手术前后腰腿痛进行评分,评估患者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患者术前、术后的LL、SS、PT比较,LL从术前的38.6°±5.2°增加到术后的46.8°±7.3°(t=2.904,P=0.01),SS由术前的28.2°±6.7°增加到术后的33.4°±5.3°(t=3.608,P=0.038),PT由术前的21.6°±7.8°减小到术后的18.2°±9.4°(t=3.062,P=0.041);而术后不同时间段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5例患者的JOA评分较术前增加,由术前的(12.5±1.8)分升至末次随访的(21.6±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IF术式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可以有效地改善腰椎前凸的病理状态,恢复腰椎正常的生理前凸,从而对维持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9.
耿晓林  贾金领 《骨科》2016,7(3):172-175
目的评价一期经椎间隙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2010年9月至2014年4月于我院诊治的33例脊柱结核患者,均为单间隙病变,累及2个椎体,采用经椎间隙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术前进行2~3周常规抗结核治疗,并行X线、CT重建、MRI等影像学检查,拟定病椎椎弓根钉的进钉角度。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血常规、生化检查结果、并发症、有无复发及腰部愈合情况;摄X线片了解植骨融合、脊椎生理曲度、内植物和植骨块位置;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评定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经病理或细菌检查确诊。平均手术时间为(3.01±0.43)h,平均出血量为(366.52±74.13)ml。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未见病灶残留及复发。平均植骨融合时间为(8.14±1.25)个月,红细胞沉降率恢复正常的时间为(6.02±1.57)个月。术后3个月VAS评分为(1.24±0.31)分,较术前的(7.23±1.45)分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07,P=0.000)。结论对于术前无明显腰大肌脓肿的腰椎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好转后,行一期后路经椎间隙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效果良好,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940.
徐峰  韩晶  蔡贤华  丁然  康辉  黄勇 《骨科》2016,7(1):8-12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 RLDH)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于我院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本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直腿抬高角度、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估治疗分数,并采用Macnab标准评估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0~150 min,平均75 min;术中出血量为5~25 ml,平均10 ml;住院时间为4~14 d,平均7 d。术前患侧直腿抬高角度为(28.41±6.53)°,术后为(62.21±5.73)°;术前VAS评分为(8.04±1.12)分,术后为(2.42±1.38)分;术前JOA评分为(11.50±2.80)分,末次随访为(25.30±3.70)分。以上指标在手术前后数据的比较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60个月,平均28个月。根据Macnab标准进行评估:优28例,良19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为83.93%。结论对有合适手术适应证的RLDH患者,使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具有不破坏腰椎稳定性、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明显优势,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