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87篇
  免费   1031篇
  国内免费   166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9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08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126篇
内科学   477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80篇
特种医学   12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7641篇
综合类   7430篇
预防医学   1144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2349篇
  80篇
中国医学   4406篇
肿瘤学   180篇
  2024年   282篇
  2023年   796篇
  2022年   888篇
  2021年   895篇
  2020年   763篇
  2019年   760篇
  2018年   328篇
  2017年   623篇
  2016年   718篇
  2015年   908篇
  2014年   1427篇
  2013年   1458篇
  2012年   1795篇
  2011年   1932篇
  2010年   1812篇
  2009年   1735篇
  2008年   1596篇
  2007年   1506篇
  2006年   1280篇
  2005年   1314篇
  2004年   1234篇
  2003年   1071篇
  2002年   809篇
  2001年   654篇
  2000年   554篇
  1999年   620篇
  1998年   614篇
  1997年   547篇
  1996年   427篇
  1995年   337篇
  1994年   293篇
  1993年   166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目的评价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微创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开放TLIF)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3例腰椎不稳症患者分别采用开放TLIF(34例)和微创TLIF(19例)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ODI、VAS评分等指标。结果 2例失访,51例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术中失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微创TLIF组均少于开放TLIF组(P0.05);手术时间与术中透视时间:微创TLIF组均长于开放TLIF组(P0.05);腰背痛VAS评分:微创TLIF组术后2周、12个月时低于开放TLIF组(P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术后2周、3个月、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12个月随访时均未发生植骨不融合。结论微创TLIF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12.
汪勇刚  徐林军  胡伟  许永涛 《骨科》2016,7(2):94-97
目的:探讨采用经后正中入路腰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er interbody fusion, P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时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我院通过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40例,以常用的脊柱骨盆平衡参数中的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 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 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 SS)及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LL)为观察指标,分别测量患者术前、术后7 d、术后1年、术后2年的脊柱骨盆平衡参数。予以比较这些参数的变化,从而评估PLIF手术对脊柱骨盆平衡的影响。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腰腿痛评分标准对患者手术前后腰腿痛进行评分,评估患者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患者术前、术后的LL、SS、PT比较,LL从术前的38.6°±5.2°增加到术后的46.8°±7.3°(t=2.904,P=0.01),SS由术前的28.2°±6.7°增加到术后的33.4°±5.3°(t=3.608,P=0.038),PT由术前的21.6°±7.8°减小到术后的18.2°±9.4°(t=3.062,P=0.041);而术后不同时间段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5例患者的JOA评分较术前增加,由术前的(12.5±1.8)分升至末次随访的(21.6±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IF术式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可以有效地改善腰椎前凸的病理状态,恢复腰椎正常的生理前凸,从而对维持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13.
耿晓林  贾金领 《骨科》2016,7(3):172-175
目的评价一期经椎间隙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2010年9月至2014年4月于我院诊治的33例脊柱结核患者,均为单间隙病变,累及2个椎体,采用经椎间隙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术前进行2~3周常规抗结核治疗,并行X线、CT重建、MRI等影像学检查,拟定病椎椎弓根钉的进钉角度。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血常规、生化检查结果、并发症、有无复发及腰部愈合情况;摄X线片了解植骨融合、脊椎生理曲度、内植物和植骨块位置;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评定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经病理或细菌检查确诊。平均手术时间为(3.01±0.43)h,平均出血量为(366.52±74.13)ml。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未见病灶残留及复发。平均植骨融合时间为(8.14±1.25)个月,红细胞沉降率恢复正常的时间为(6.02±1.57)个月。术后3个月VAS评分为(1.24±0.31)分,较术前的(7.23±1.45)分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07,P=0.000)。结论对于术前无明显腰大肌脓肿的腰椎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好转后,行一期后路经椎间隙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效果良好,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914.
徐峰  韩晶  蔡贤华  丁然  康辉  黄勇 《骨科》2016,7(1):8-12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 RLDH)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于我院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本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直腿抬高角度、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估治疗分数,并采用Macnab标准评估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0~150 min,平均75 min;术中出血量为5~25 ml,平均10 ml;住院时间为4~14 d,平均7 d。术前患侧直腿抬高角度为(28.41±6.53)°,术后为(62.21±5.73)°;术前VAS评分为(8.04±1.12)分,术后为(2.42±1.38)分;术前JOA评分为(11.50±2.80)分,末次随访为(25.30±3.70)分。以上指标在手术前后数据的比较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60个月,平均28个月。根据Macnab标准进行评估:优28例,良19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为83.93%。结论对有合适手术适应证的RLDH患者,使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具有不破坏腰椎稳定性、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明显优势,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15.
佟磊  李华  魏东  刘加元  张姚  王斌 《骨科》2016,7(6):398-402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蛋壳"技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10月采用经椎弓根"蛋壳"技术治疗的12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为25~57岁,平均为46.5岁.通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的改善情况,并比较胸腰椎椎体后凸Cobb角矫正情况、融合情况、临床疗效等.结果 12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60~232 min,平均为215 min;术中出血量为1000~2400 ml,平均为1600 ml.术中有2例患者出现硬膜撕裂,予以修补;1例患者术后切口浅表感染,经1周换药后,转归良好.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的腰痛VAS评分平均分别为(8.08±1.00)分、(2.25±0.97)分、(1.41±0.51)分;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的椎体后凸Cobb角平均为49.08°±11.79°、13.67°±4.23°、14.50°±3.99°.术后1周、术后1年的VAS评分、椎体后凸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均P<0.05),术后1年与术后1周椎体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弓根"蛋壳"技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矫形效果及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16.
目的:研究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就诊的94例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入院观察治疗。用椎间孔镜的技术经侧路椎间孔镜入路切除黄韧带和少量关节突內缘,保留椎板及其他的结构;同时应用神经根减压术。结果:患者术后VAS评分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在术后根据Mac Nab的评定标准评价优良率达到90.42%。结论: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效果良好,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17.
目的:探讨腰椎管退行性病变合并膝骨关节炎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骨科手术治疗的26例退行性腰椎管病变合并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腰椎管手术均行狭窄节段扩大减压,后路钉棒系统矫形固定加横突间植骨融合,其中有11例椎体不稳者行椎体滑脱节段椎间融合术;有10例14膝行关节镜清理术,16例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结果本组有20例先行腰椎手术,6例则先行膝关节手。腰椎采用JOA评分,膝关节采用HSS评分。随访时间为6~36个月,腰椎JOA评分由术前的12.2分升至26.8分;膝关节HSS评分由55.2分升至87.4分。结论对退行性腰椎管病变与膝关节病变并存的患者,区分出引起临床症状的主要病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顺序,就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1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腰椎减压内固定术后患者不良反应与剂量的关系。方法择期全麻腰椎减压内固定手术患者120例,ASAⅠ~Ⅱ级,年龄18~65岁,术毕转入重症监护室(ICU),完全清醒、拔除气管导管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n=40):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注射时间10 min)A组0.5μg/kg、B组0.75μg/kg、C组1.0μg/kg。以注射右美托咪定前1 min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为基础值,记录注射右美托咪定30 min内3组患者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缓、躁动、恶心呕吐、过度镇静、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自控给药(PCA)次数。结果 3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期间均无躁动、恶心呕吐发生;3组高血压发生率、PCA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率高于A组(P<0.05);B、C组过度镇静和低氧血症发生率均为15%,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内固定患者术后ICU使用PCIA镇痛期间,复合0.5μg/kg右美托咪定能减少躁动、恶心呕吐及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降低过度镇静和低氧血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919.
目的:对单侧与双侧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共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单侧组和双侧组各自30例患者,其中单侧组实施PKP治疗;双侧组实施双侧PKP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法后,与术前VAS评分、椎体前、后缘压缩率、椎体中间高度压缩率对比,均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治疗时,采用单侧PKP治疗和双侧PKP治疗,均获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促使患者椎体高度的恢复,且对缓解疼痛有促进的意义。  相似文献   
920.
目的:探讨经多裂肌与最长肌肌间隙入路行腰椎固定融合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腰椎椎管狭窄症69例,按照手术入路的不同分成两组,A组39例经多裂肌与最长肌肌间隙入路手术,B组30例经后正中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评价术前和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术后12个月的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6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3±0.5)个月,末次随访时均获得骨性融合。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分别为(90.5±8.2) min、(90.5±8.2) mL和(45.8±4.6) mL,B组分别为(127.1±9.8) min、(187.9±10.5) mL和(85.1±15.0) mL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腰、腿痛VAS评分分别为(1.15±0.52)分、(1.02±1.03)分,其缓解程度优于B组的(2.88±0.61)分、(2.69±0.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多裂肌与最长肌肌间隙入路行腰椎固定融合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具有对椎旁肌损伤较小、手术时间略短、术中及术后出血较少、术后中短期腰腿痛缓解程度较佳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