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22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424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27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153篇
内科学   126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03篇
特种医学   39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083篇
综合类   1804篇
预防医学   218篇
眼科学   61篇
药学   512篇
  17篇
中国医学   557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235篇
  2021年   255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321篇
  2013年   350篇
  2012年   415篇
  2011年   573篇
  2010年   423篇
  2009年   364篇
  2008年   403篇
  2007年   348篇
  2006年   308篇
  2005年   405篇
  2004年   328篇
  2003年   304篇
  2002年   237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1.
兔骨髓间质干细胞修复肌腱缺损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兔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修复肌腱缺损的效果。 方法 分离培养家兔MSCs,检测CD44mRNA进行鉴定。6只家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只。在兔跟腱处造成3cm长的缺损,实验组家兔以自体MSCs为种子细胞、以胶原聚羟基乙酸(PGA)为生物支架构建肌腱并移植于跟腱缺损处,对照组家兔仅以PGA生物支架修复跟腱缺损。于术后4、8、12周对移植部位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 结果 MSCs培养11d时CD44mRNA显示阳性。实验组术后8周肉眼可见移植处形成腱样组织, 12周时组织学观察可见形态一致、顺应力学方向排列于胶原中的腱样细胞,类似正常肌腱组织。对照组所形成的新生组织较实验组细小且与周围组织粘连, 12周时组织学观察见细胞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呈松散网丝状。 结论 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以自体MSCs修复肌腱缺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12.
目的:观察钩形小针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7例采用钩形小针刀治疗,对照组62例采用一般小针刀治疗.治疗1月后比较疗效并随访.结果:治疗组(治愈61例,显效6例,有效0例,无效0例)总显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45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显效率90.32%;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疗效和治愈次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钩形小针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疗效更佳,一次性治愈率和显效率更高,基本无复发,方法简单、安全,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13.
肌腱组织工程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织工程化肌腱原理是将分离的高浓度有活力的肌腱种子细胞种植于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的细胞载体中,体外培养后植到缺损部位,形成新的、自身的,具有功能的肌腱组织,最终达到生物学意义上的完全修复。现就肌腱组织工程中肌腱细胞的特征、种子细胞来源、支架材料的制备、临床应用和面临的问题和展望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14.
背景:前交叉韧带重建失败可由多种因素引起,需要进行翻修手术治疗。国内关于前交叉韧带翻修的报道较少。目的:分析前交叉韧带重建失败后行翻修治疗的主要原因、适应证、方法及效果。方法: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失稳需要接受翻修患者30例,均在关节镜下行探查与翻修治疗。翻修后应用KT-2000、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标准(IKDC)、Lysholm及Tegner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30例患者中,初次手术选用自体骨-髌腱-骨移植物9例,自体半腱股薄肌腱14例,同种异体腘绳肌腱7例,翻修原因上、下两端骨道均偏前8例,上骨道偏前12例,下骨道偏前8例,其中1例合并关节强直;自体骨-髌腱-骨重建固定上骨道内骨块的挤压螺钉位置异常1例;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撕脱骨折未予修复1例。翻修术中重建的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和吸收12例,韧带有部分连接但已明显松弛失张力18例。无骨道骨质严重缺损,均一期行前交叉韧带翻修手术,重建移植物采用同侧腘绳肌腱(STG)10例,对侧腘绳肌腱14例,人工韧带6例。前交叉韧带翻修后KT-2000检查膝关节屈曲90°和30°平均差值,以及IKDC、Tegner和Lysholm评分均较翻修前有明显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失败的原因较多,但主要与手术骨道位置异常、固定失效、复合韧带损伤处理不当、关节强直等有关。前交叉韧带翻修后膝关节的主观功能和客观稳定性可获得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15.
腱鞘滑车系统位置表浅而结构精细,高频超声可用于检查相关病变,如诊断及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评估系统性疾病和系统性硬化症累及腱鞘滑车系统等。本文对腱鞘滑车系统超声表现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16.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紫杉醇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与术后患者死亡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医学网中自建库至2021年9月1日关于紫杉醇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ISR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以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研究、351例股腘动脉ISR患者;其中试验组(n=183)均接受紫杉醇涂层药物球囊、对照组(n=168)均接受普通球囊干预;术后随访0.5~26.0个月,平均(18.5±7.6)个月。异质性分析显示文献间无明显异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试验组总死亡率为4.92%(9/183),对照组为4.76%(8/1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风险比(RR)为1.02[95%CI(0.41,2.52),P=0.96]。术后6个月内、6~12个月及12~24个月,试验组死亡率分别为2.90%(4/138)、2.33%(3/129)及2.70%(2/74),对照组分别为3.28%(4/122)、3.39%(4/118)及0(0/69),组间各时间段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分别为0.88[95%CI(0.27,2.94),P=0.84]、0.71[95%CI(0.16,3.06),P=0.64]及4.73[95%CI(0.24,95.09),P=0.31]。结论紫杉醇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ISR与术后患者死亡未见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917.
目的评价腘动脉-膝关节后囊间隙(infiltration between the popliteal artery and the capsule of the posterior knee,iPACK)阻滞对比关节周围注射(periarticular injection,PAI)在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镇痛中的作用。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中iPACK对比PAI对TKA术后镇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时间均从建库至2021年12月。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2位评价员独立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6个RCT共440例患者。与PAI相比,iPACK组术后24 h吗啡累积使用量较少(MD=-4.21,95%CI:-7.18~-1.24,P=0.005),术后12 h运动状态和24、48 h静息状态、运动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静息状态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1天、第2天行走距离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AI相比,iPACK阻滞能更有效地减轻TKA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不影响术后活动,用于TKA术后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18.
指伸肌腱修复术后的早期控制下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防治指伸肌腱修复术后因制动所致的并发症。方法 对15例Ⅴ~Ⅷ区指伸肌腱损伤修复术后设计活动支具,早期行控制下活动。结果 术后3—6个月随访,按TAM标准评定疗效,优良率100%,无1例发生肌腱断裂。结论 指伸肌腱修复术后早期行控制下活动,是防治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19.
<正>2005年1月~2013年1月,我科采用腓肠肌腱膜皮瓣翻转修补术治疗26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6例,男22例,女4例,年龄18~45岁。患者均有提踵无力及跛行,其中Thompson试验阳性24例。跟腱断裂位置均靠近中段,缺损长3~7 cm。均为陈旧性跟腱断裂,受伤至手术时间5~12周。1.2手术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跟腱稍偏外侧缘切口入路,显露断裂跟腱及腓肠肌下端。完整切除跟腱坏死瘢痕组织,用可吸收0号爱惜康缝线于断端近侧以上约0.5 cm处水平褥式缝合,从  相似文献   
920.
目的评价尺侧腕伸肌联合拇短伸肌腱转移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09年8月,采用尺侧腕伸肌联合拇短伸肌腱转移重建20例单纯腕部正中神经损伤、15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的拇指对掌功能。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20~53岁,平均33.5岁。致伤原因:锐器伤24例,钝器伤9例,热压伤2例。合并尺、桡骨远端骨折6例。患者均于伤后1~3 h行神经修复术,平均2 h。受伤至该次入院时间为6~14个月,平均7.5个月。35例患者除2例单纯正中神经损伤拇外展功能不完全消失、无对掌功能外,其余拇外展及主动对掌功能完全消失。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腕关节屈伸、拇指末节背伸活动正常。20例单纯正中神经损伤患者均恢复正常拇外展及对掌功能。15例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中,13例恢复正常对掌功能,2例对掌功能不全;拇外展功能均恢复良好。术后12个月,根据赵书强等拇指对掌功能评定标准,患者拇对掌功能测量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对单纯正中神经损伤或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尺侧腕伸肌联合拇短伸肌腱转移是一种操作简便且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