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6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169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144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339篇
内科学   391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1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256篇
综合类   573篇
预防医学   178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95篇
  3篇
中国医学   107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人体脂肪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再血管化过程,有利于脂肪细胞的成活。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自体脂肪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畸形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2001-11/2006-03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采用自体脂肪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畸形的患者60例,共73个部位,所有患者均排除器质性病变且知情同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取出的脂肪经过清洗、过滤备用。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在要移植的脂肪中加入10μg/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庆大霉素液,每100mL脂肪颗粒中加入庆大霉素8万单位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万单位。②对照组只加入庆大霉素液不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术后半年随访,观察一次注射后的治疗效果。评估标准:凹陷充填后丰满平坦,双侧对称满意者为优;凹陷充填后较丰满平坦,双侧基本对称较满意者为良。结果:①术后半年随访,本组60例患者均使凹陷部位得到不同改善,无一例发生感染、液化及干酪样坏死等并发症。②术后半年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优良率为87%,对照组优良率为57%,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促进人体移植脂肪的存活,改善面部凹陷畸形脂肪移植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52.
背景:肠道菌群与棕色脂肪组织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调控机制和广泛联系,但是目前机制尚未阐明。目的:揭示棕色脂肪组织与肠道菌群间的潜在关系,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实验思路。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以“brown adipose tissue,intestinal flora,obesity,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family”为英文检索词,以“棕色脂肪组织,肠道菌群,肥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家族”为中文检索词在PubMed、万方、维普、知网数据库中检索1994-01-01/2020-06-01的相关文献,并对文献的相关内容进一步筛选、归纳分析与总结,最终纳入38篇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肠道菌群失调会影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PPARs又可以影响棕色脂肪组织的代谢进而调控肥胖;PPARα、PPARβ和PPARγ都与脂肪代谢有关,可以被相应的激活剂激活促进棕色脂肪组织的表达,其中PPARγ在肠道菌群和棕色脂肪组织中的联系最为密切,肠道菌群代谢的变化可以上调PPARγ的表达,从而激活棕色脂肪组织达到减肥的目的;②调节肠道菌群与棕色脂肪组织的关系可以治疗肥胖症;③从棕色脂肪组织、PPARs信号通路两者中研究抵抗肥胖的相关药物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53.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主要原因,而血管衰老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脉管系统老化过程中伴随的血管形态学和功能变化如动脉硬化、内皮功能障碍及血管重塑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驱动因素。目前的研究已经揭示了包含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慢性低度炎症、基因组不稳定和蛋白质失衡等在内的多种机制对血管衰老的影响,但近期研究结果突出了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erivascular adipose tissue,PVAT)对血管生物学的独特作用。PVAT作为脉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挥支撑血管作用的同时,其衍生脂肪因子如脂联素、瘦素、抵抗素和促/抗炎细胞因子等以内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对血管氧化应激、炎症、血管重塑以及细胞衰老发挥调节作用。因此,本文就不同病理生理条件下PVAT分泌组变化情况及其对血管衰老的影响进行综述,并总结了通过减轻炎症及氧化应激、诱导褐变以及调节分泌组等途径来调节PVAT功能,进而缓解血管衰老的药物,以期为预防血管早衰及相关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4.
目的通过5-氮杂胞苷(5-AZA)体外诱导脂肪来源细胞(adipose-derived cells,ADC),来观察其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潜能,探讨脂肪来源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可能性。方法应用酶消化法获得兔ADC,并进行体外培养、扩增、鉴定。然后5-AZA体外诱导3周后,应用RT-PCR检测心肌细胞特异性α肌球蛋白重链(-αMHC)基因。结果RT-PCR显示与正常心肌组织-αMHC阳性条带对照,诱导后ADC也在相同位置出现-αMHC的阳性条带,而未诱导ADC没有阳性条带出现。结论ADC可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向心肌细胞分化,是一种较有潜力的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移植细胞。  相似文献   
55.
心外膜脂肪组织是指位于心肌表面与脏层心包之间的脂肪组织,包绕着冠状血管的主要分支,与心肌及血管并无明显的解剖界限.心外膜脂肪组织的量可由超声、CT、磁共振成像等进行测量.研究发现心外膜脂肪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密切相关.关于心外膜脂肪转录组的基因调控机制的研究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开辟了新的途径,心外膜...  相似文献   
56.
王淼  邹大进  侯炯 《上海医学》2006,29(10):748-749
代谢综合征(MS)患者糖尿病(DM)、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数倍,但MS病因尚不清楚。近年研究提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可能是MS的重要病因。因此我们研究了MS患者内脏脂肪组织PTP-1B的表达。  相似文献   
57.
探究广西在校大学生的身体脂肪参数对肺功能的影响,为改善大学生身体功能素质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广西医科大学2 462名(男生716名,女生1 746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奥美体成分测量仪(Tanita MC-180)测量身体脂肪参数,参照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统一测试大学生的身高、体重及肺活量.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男女大学生的肺活量均随着体脂率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肺活量体重指数均随着体脂率的增加呈下降趋势(F值分别为41.627,69.196,P值均<0.05).体脂率过低组男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与身体各部位脂肪参数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脂率过高组和标准组的肺活量体重指数与不同部位的脂肪参数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性(r值均<0,P值均<0.05).在女大学生中,仅有体脂率过低组和标准组的肺活量体重指数与身体各部位脂肪参数呈负相关(r值均<0,P值均<0.05),体脂率过高组的肺活量体重指数与身体各部位脂肪参数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部分身体脂肪参数可导致一定程度的肺活量体重指数下降,对大学生的肺功能造成一定影响.保持身体各部位适宜的脂肪含量对改善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肺功能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双源CT测量心周脂肪组织(pericardial adipose tissue,PAT)体积、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体积、EAT/PAT比值,分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23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应用Circulation软件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分析PAT体积、EAT体积、EAT/PAT比值与性别,有、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  有、无冠状动脉硬化组,PAT体积、EAT体积均无性别差异(P > 0.05),EAT/PAT比值存在性别差异(P < 0.05)。男、女性PAT体积、EAT体积、EAT/PAT比值与有、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成正相关(P < 0.05);所有患者PAT体积、EAT体积、EAT/PAT比值与有、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均成正相关(P < 0.05)。  结论  EAT体积较PAT体积与CAS相关性更高,而EAT/PAT较PAT体积、EAT体积与CAS具有更高的相关性,应能更准确地预测CHD。  相似文献   
59.
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乳腺癌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术中皮瓣游离广泛、创面较大,术后常并发皮下积液,其不仅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住院费用和精神压力,还影响术后早期放化疗及影响患者预后[1].近年来,我院在乳腺癌治疗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逐渐改进技术,对皮下积液的预防与治疗积累了一定经验,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52例,男1例、女151例,年龄27~80岁、平均48.6岁,均经病理证实,TNM分期为Ⅰ期28例、Ⅱ期78例、Ⅲ期42例,单侧146例、双侧6例.  相似文献   
60.
目的检测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清Irisin(鸢尾素)的水平,研究Irisin在CHF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自2013年1~7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CHF患者45例,并根据NYHA分级将患者分为三组,其中心功能Ⅱ级患者12例,心功能Ⅲ级患者15例,心功能Ⅳ级患者18例,另选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相匹配的,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的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生物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血清Irisin水平,并完成心电图(ECG)、LVEF、空腹血糖、心功能等常规检查项目。比较健康对照组与心力衰竭组不同心功能分级及不同亚组间的Irisin差异,并对Irisin与相关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4组受试者年龄、性别、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2)心力衰竭组Irisin浓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在NYHA分级Ⅱ、Ⅲ和Ⅳ级患者中逐渐降低。(3)心力衰竭组的LVEF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在NYHA心功能Ⅱ、Ⅲ、Ⅳ级间逐渐下降。(4)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Irisin与LVEF呈正相关(r=0.694,P<0.05)。结论 (1)在CHF患者中血清Irisin浓度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且随着心功能NYHA分级严重程度的加重而逐渐降低,故可以作为CHF的血清生物标记物用于CHF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并为CHF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2)Irisin与LVEF呈正相关,可以反映心功能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