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28篇
  免费   5176篇
  国内免费   1243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1963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7477篇
内科学   5601篇
皮肤病学   44篇
神经病学   170篇
特种医学   24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1篇
外科学   1524篇
综合类   19612篇
预防医学   3878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8242篇
  175篇
中国医学   5471篇
肿瘤学   13831篇
  2024年   656篇
  2023年   2096篇
  2022年   2274篇
  2021年   2669篇
  2020年   2241篇
  2019年   2442篇
  2018年   1266篇
  2017年   2081篇
  2016年   2200篇
  2015年   2217篇
  2014年   3371篇
  2013年   3256篇
  2012年   3870篇
  2011年   3910篇
  2010年   3521篇
  2009年   3492篇
  2008年   3469篇
  2007年   3022篇
  2006年   2919篇
  2005年   2842篇
  2004年   2586篇
  2003年   2651篇
  2002年   2307篇
  2001年   2165篇
  2000年   1592篇
  1999年   1285篇
  1998年   906篇
  1997年   641篇
  1996年   643篇
  1995年   473篇
  1994年   327篇
  1993年   152篇
  1992年   141篇
  1991年   229篇
  1990年   308篇
  1989年   298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434例肺癌淋巴结转移及其廓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肺癌淋巴结转移的方式与规律,以探讨肺癌淋巴结合理的手术廓清范围。方法:对434例肺癌患者施行手术并予淋巴结廓清,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转移淋巴结的分布情况。结果:手术共清除2198组淋巴结,病理证实有癌细胞转移的749组。淋巴结转移率T1期为16.5%,T2期33.5%,T3期35.6%,T4期52.3%,T1期和T4期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上叶肺癌上纵膈与下纵膈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差异。左上叶肺癌第5组淋巴结有30.6%转移,左下叶和右中、下叶肺癌第7组淋巴结有26.5%转移。结论:除T1期肺癌淋巴结转移仅限于区域性上纵膈或下纵膈外,总体上,上叶肺癌以上纵膈淋巴结转移居多,而中、下叶肺癌则上、下纵膈均可发生淋巴结转移。左上叶肺癌第5组淋巴结转移和中、下叶肺癌第7组淋巴结转移是上、下纵膈之间淋巴结扩大转移的信号。原发肺癌除T1期可仅行区域性上纵膈或下纵膈淋巴结清扫外,均应行系统性肺门和上下纵膈淋巴结廓清。  相似文献   
92.
93.
术前肺功能对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前肺功能与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关系。方法:112例肺切除患,术前行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残气功能检查,观察并评价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34例肺切除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FEV1%预计值、FVC%预计算PEV1/FVC降低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有显相关性,而DLCO%和RV/TCL则无相关意义。此外高龄、慢性肺疾病亦是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结论:FEV1%预计值对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94.
螺旋CT (SCT)是一种新的CT成像技术 ,由于其扫描速度快 ,获得的是容积数据。因此 ,它的优势显而易见 ,其中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螺旋CT扫描数据重建三维及多平面图像 ,胸部螺旋CT扫描大支气管三维成像在显示大支管的管腔变化具有独特优点。现将我院使用该技术检查的中心型肺癌病人 5 6例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收集 5 6例中心肺癌病人中 ,男 47例 ,女 9例 ,年龄40~ 83岁 ,平均 6 4岁 ,主要临床症状咳嗽、咳痰 44例 ,咯血 19例 ,胸痛气短 11例 ,消瘦 6例。1 2 方法所有病例CT扫描前均进行X线透视和胸部平片检查 …  相似文献   
95.
96.
长期以来,肺癌的诊断是依靠X线胸片,CT和MRI来完成。但是由于分辨率的限制,对微小病变定性困难。PET/CT是当今最先进的医学影像诊断技术之一.其优点是一次性可完成全身检查,发现全身任何组织器官的原发肿瘤及转移病灶,准确提供肿瘤部位、大小与周围组织器官关系,同时在分子水平将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代谢变化以图像的方式显示,将细胞代谢变化与组织结构改变合二为一.构成立体三维图像。在肺癌诊断中可早期发现敏感微小癌,可准确鉴别肿瘤和淋巴结良恶性质,并可评价治疗效果。检查安全,无疼痛不快,不受衣物等外界物质干扰。对肺癌的诊断和分期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7.
98.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证实的5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GP方案行静脉化疗:GEM1000mg/m^2,静脉滴注,d1,d8;DDP30mg/m^2,静脉滴注,d1~d3;21天重复,至少治疗2个周期。结果 可评价疗效56例,完全缓解(CR)5.3%(3/56),部分缓解(PR)42.9%(24/56),稳定(SD)33.9%(19/56),进展(PD)17.9%(10/56),总有效率(RR)48.2%(27/56);肿瘤控制率(CR+PR+SD)为82.1%(46/56);中位缓解期7.4个月,中位生存期11.3个月;不良反应以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消化道反应,乏力为常见,患者均可耐受,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可为患者所耐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 :研究肺癌组织中第 3号染色体短臂 (3P)和第 9号染色体短臂 (9P)上微卫星标志物的改变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结合微卫星银染法检测 5 6例肺癌和 2 3例良性肺部病变 3P和 9P上的微卫星标志物的改变。结果 :5 6例肺癌组织标本中 3P上有微卫星改变 2 6例 ,检出率 46% ,9P上有微卫星改变的 2 3例 ,检出率为 41% ,5 6例肺癌组织中 ,3P和 9P上有微卫星改变的 3 9例 ,检出率 69 6% ,2 3例肺部良性疾病组织中均未出现微卫星标志物改变。肺癌组织标本中 3P上的微卫星改变与肺癌的分化程度有关 ,低分化肺癌的微卫星改变较高、中分化肺癌的微卫星改变明显增多 (P <0 .0 1)。而 9P上的微卫星改变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标本上微卫星改变较不伴淋巴结转移的微卫星改变检出率明显增多 ,(P <0 .0 5 )。结论 :3P和 9P上的微卫星改变与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检测肺癌组织 3P和 9P上的微卫星改变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和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