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77篇
  免费   831篇
  国内免费   48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95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1181篇
口腔科学   1123篇
临床医学   3008篇
内科学   52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12篇
特种医学   9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5782篇
综合类   8626篇
预防医学   110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259篇
  80篇
中国医学   3417篇
肿瘤学   130篇
  2024年   160篇
  2023年   534篇
  2022年   457篇
  2021年   656篇
  2020年   749篇
  2019年   718篇
  2018年   271篇
  2017年   691篇
  2016年   776篇
  2015年   988篇
  2014年   1813篇
  2013年   1793篇
  2012年   2076篇
  2011年   2264篇
  2010年   1868篇
  2009年   1744篇
  2008年   1696篇
  2007年   1468篇
  2006年   1332篇
  2005年   1262篇
  2004年   1064篇
  2003年   943篇
  2002年   715篇
  2001年   655篇
  2000年   552篇
  1999年   418篇
  1998年   331篇
  1997年   244篇
  1996年   222篇
  1995年   231篇
  1994年   205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51.
凹槽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多段骨折(附1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交锁髓内钉-凹槽交锁股骨髓内钉(Biorigid nail femur,简称BNF)治疗股骨多段骨折的方法。方法自2002年3月~2003年10月应用德国aap公司生产的BNF治疗骨折多段骨折18例。结果本组经过3~18个月、平均9个月的随访。骨折均愈合,膝、髋关节恢复良好。结论BNF具有设计独特、内固定可靠、主钉全程均可交锁的特点,能满足自股骨转子下到股骨髁之间一处或多处骨折内固定需要。  相似文献   
152.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常见骨折,尤其在老年患者发病率更高。老年患者大多数还合并有一种以上其他的并存疾病,这样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总结我院2001年6月-2003年6月采用微刨双管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8例,此方法克服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诸多弊端,避免引发老年患者内科并发症,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在临床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3.
患儿,男,4岁.主因左大腿短缩、成角畸形4年入院.查体:左股骨严重短缩,左大腿较对侧短缩16 cm,向外弯曲明显,左下肢肌肉萎缩,右膝屈曲身体弓步前行.  相似文献   
154.
目的对比带粗隆柄人工髋关节置换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将自2004年2月~2006年2月所实施的43例带大粗隆柄关节置换手术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A组,再选取同期内实施DHS内固定治疗的70岁以上患者68例(不包括EvansⅠ、Ⅱ型)作为B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带大粗隆柄的人工关节置换对于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5.
目的AO分型A型的股骨远端骨折,选择DCS(动力髁螺钉)、顺行交锁髓内钉、逆行交锁髓内钉三种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比较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全长尸体股骨标本.制成相同标准的骨折模型.采用三种不同固定方法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并对临床应用进行分析。结果在相同载荷条件下.DCS固定方法相对牢固可靠.而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方法抗压刚度较小(P〈0.01)。结论对于稳定型的股骨远端A型骨折.宜采用交锁髓内钉,逆行交锁髓内钉更适宜。对不稳定型的骨折,DCS固定方法更为有效;优于其他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6.
1病例患儿,男,7岁,主因左髋部被汽车压伤6h入院。查体:患儿缺血貌,血压90/40mmHg,脉搏150次/min,呼吸34次/min。左髋部及左大腿部肿胀,前侧波动、足背动脉博动好,足趾可屈伸、感觉良好。X线片示股骨粗隆间骨折移位(见图1),给予抗休克、补液治疗,左大腿股骨髁上牵引,大腿前侧抽出血性液120mL,加压包扎。诊断为左股骨粗隆间骨折,左大腿皮肤潜行剥脱,创伤失血性休克。入院1周,大腿前侧有15cm×10cm皮肤变硬发黑。第8天在全麻下行手术,选择大腿及髋部外侧正常皮肤为进针点,经皮固定,先行股骨颈部及股骨粗隆下2枚骨圆针贯穿固定,在C型臂X线机下…  相似文献   
157.
成人正常股骨解剖测量及其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为膝关节置换准确截骨和获得良好的下肢力线,对中原地区成人股骨干进行相关测量。[方法](1)选取47根成人正常股骨标本,拍摄正、侧位数码照片,进行定点、划线、测量五角。(2)实体上确定股骨髓内定位杆进针点的位置:[结果](1)各角度值反映了股骨远端在冠状位和矢状位的解剖形态。(2)进针点与股骨滑车中心水平距离平均为6.21mm,与后交叉韧带止点前缘距离平均为6.70mm。[结论](1)股骨远端1/3段与股骨近端1/3段向外侧、前侧成角,且前倾角度大于外翻角度。所以股骨远端在决定股骨髓内定位杆的位置时,冠状面上的力线对位和矢状面上的对位均很重要。(2)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确定进针点可参考股骨滑车中心和股骨髁后交叉韧带止点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8.
胫骨高位截骨手术并发症23例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提出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2000年1月~2004年10月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内翻畸形患者126人,21人发生手术并发症,男4例,女17例;年龄48~64岁,平均61岁。术前拍摄站立膝关节正位X线片,测量股骨一胫骨角,计算截骨角度,采用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术矫正膝内翻畸形。[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7.5个月。共21名患者发生各类并发症23例次.发生率为16.7%。其中发生胫骨骨折4例,腓总神经麻痹3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膝内翻复发病例6例,内固定失败4例(其中2例合并膝内翻复发),感染1例。[结论] 降低胫骨高位截骨手术并发症需要术者熟悉局部解剖和精确的术前设计,提高手术技巧及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  相似文献   
159.
汤小清  林昂如 《广东医学》2006,27(6):829-831
目的 探讨股骨远端复杂性骨折治疗的新方法 .方法 应用聚乙烯板结合钢板互锁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复杂性骨折14例.结果 14例骨折全部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无膝内翻、膝外翻等并发症.按Merchan评分标准,优良者11例,差3例,优良率为78.5%.结论 联合应用聚乙烯板与钢板治疗股骨远端复杂性骨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其类似中心型固定,符合生物力学原理,防止碎骨块移位,增加了内固定强度,可以早期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操作较双钢板固定法简单,减少了钢板应力遮挡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0.
金捷  王度  毛文 《临床外科杂志》2006,14(6):397-397
我院自2002年2月至2004年12月采用有限切开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区骨折21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68~89岁,平均72岁。粗隆间骨折15例,粗隆下骨折6例。其中15例粗隆间骨折根据改良Evans分类法[1]:Ⅰ型10例,Ⅱ型3例,Ⅲ型2例;粗隆下骨折6例,按Stinshei mer分型[2]:Ⅰ型2例,Ⅱ型1例,Ⅲ型2例。2.手术方法:患者采用连硬外麻醉或全麻下手术,平卧位于牵引床上,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牵引复位。首先取大粗隆外侧切口,长约3~4cm,显露股骨粗隆隆尖下部,用DHS导向器在大粗隆下2~2.5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