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747篇 |
免费 | 866篇 |
国内免费 | 44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05篇 |
儿科学 | 160篇 |
妇产科学 | 223篇 |
基础医学 | 1073篇 |
口腔科学 | 161篇 |
临床医学 | 2240篇 |
内科学 | 535篇 |
皮肤病学 | 404篇 |
神经病学 | 102篇 |
特种医学 | 132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2篇 |
外科学 | 1286篇 |
综合类 | 3917篇 |
预防医学 | 322篇 |
眼科学 | 94篇 |
药学 | 1004篇 |
10篇 | |
中国医学 | 480篇 |
肿瘤学 | 24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2篇 |
2023年 | 332篇 |
2022年 | 410篇 |
2021年 | 450篇 |
2020年 | 382篇 |
2019年 | 282篇 |
2018年 | 181篇 |
2017年 | 238篇 |
2016年 | 264篇 |
2015年 | 336篇 |
2014年 | 494篇 |
2013年 | 571篇 |
2012年 | 769篇 |
2011年 | 777篇 |
2010年 | 723篇 |
2009年 | 714篇 |
2008年 | 776篇 |
2007年 | 853篇 |
2006年 | 772篇 |
2005年 | 738篇 |
2004年 | 655篇 |
2003年 | 694篇 |
2002年 | 642篇 |
2001年 | 621篇 |
2000年 | 402篇 |
1999年 | 351篇 |
1998年 | 357篇 |
1997年 | 388篇 |
1996年 | 393篇 |
1995年 | 314篇 |
1994年 | 245篇 |
1993年 | 162篇 |
1992年 | 156篇 |
1991年 | 151篇 |
1990年 | 125篇 |
1989年 | 115篇 |
1988年 | 36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34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患者,男,61岁,因胸闷伴吞咽困难、刺激性干咳6个月入院。曾在外院CT提示:纵隔巨大肿瘤,突向左胸腔。气管镜及胄镜提示:气管、食管外压性病变,本院CT复查提示:(1)纵隔巨大肿瘤占位,恶性畸胎瘤可能性大;(2)左下肺亚段性不张(图1)。术中所见:巨大纵隔肿瘤,主要向左前半胸腔,气管前及隆突下生长,部分向右侧延伸,质地中等,实性,包膜较完整,呈多个分叶结节状并与左肺轻度粘连,与主动脉、左右主支气管、食管、无名静脉、膈神经及迷走神经等关系紧密,表面血管怒张,其中位于隆突下方结节坚硬.[第一段] 相似文献
92.
患者,女,78岁。右侧头皮部结节水疱伴疼痛3个月,外院误诊为带状疱疹,给予抗炎,抗病毒,止痛等对症治疗无明显效果。我院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为血管肉瘤。患者拒绝治疗。 相似文献
93.
患者女,19岁,两月前左臀部包块伴左下肢活动受限半年就诊。超声提示:左臀部肌层混合性包块。因包块生长迅速,症状加重再次就诊并入院。专科情况:跛行步态,脊柱、四肢未见畸形,左臀部触及一大小约13.0cm×10.0cm×7.0cm包块,边界清楚,皮肤无充血、肿胀,皮温不高,无破溃,左臀内侧 相似文献
94.
乙状结肠系膜平滑肌肉瘤并腹膜种植转移超声表现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8岁,因左下腹部肿块3个月,逐渐增大1月来我院就诊。临床检查:左下腹部稍隆起,可触及大小约12cm×10cm肿块,质硬,表面欠光滑,推之不动。超声检查:左侧下腹部探及大小约11cm×8cm低回声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分布不均,深吸气时对周边肠管与肿块发生相对运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于肿块内部探及较丰富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PWD)可测及动脉血流信号。[第一段] 相似文献
95.
颞骨横纹肌肉瘤临床上少见。耳内流脓、听力下降及耳痛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以面瘫起病者并不常见。近来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6.
黏膜类天疱疮是一组以黏膜受累为主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上皮下水疱病.最常见的病变为累及任何黏膜部位反复出现的水疱、大疱伴糜烂.皮损愈合后形成的瘢痕是其特异性的临床标志.发病主要与多种抗基底膜带的自身抗原相关,包括BP180、BP230,层黏连蛋白332、整合素α6β4等.诊断需基于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直接免疫荧光.治疗...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荞麦花叶提取物(extraction of buckwheat flower and leaf,EBFL)对肿瘤的辅助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小鼠S180肿瘤模型;分别ig荞麦花叶提取物200,400 mg.kg-1及与环磷酰胺(CTX)联合给药14 d,实验重复3次。测定荷瘤小鼠的生存期、肿瘤抑制率、白细胞计数、胸腺指数、脾指数,同时测定荷瘤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EBFL对肿瘤抑制作用不明显,但可使荷瘤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25 d生存率以CTX+EBFL-H组最高(35%),其次是EBFL-H(25%)和EBFL-L(20%);与CTX阳性对照组比较,EBFL能明显抑制CTX所致白细胞数量减少及免疫器官指数降低(P<0.05,P<0.01);EBFL可提高IL-2水平,但对TNF-α水平无影响。结论:EBFL可改善荷瘤小鼠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减轻CTX的毒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实现的。 相似文献
98.
资料 患者女性,37岁,因“鼻塞伴流涕、又痛1个月余”入院。患者于2012年7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侧交替性鼻塞,右侧为甚,伴流脓涕及嗅觉减退。 相似文献
99.
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是一种起源于胸膜间皮细胞及纤维细胞的原发性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发病率低,仅占全部肿瘤的0.02%~0.04%.MPM90%与石棉接触史有关.本研究分析1例无石棉接触史的肉瘤型恶性胸膜间皮瘤,并结合文献资料总结.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观察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DCE)MRI诊断子宫肉瘤和变性肌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并经病理学证实的30例子宫肉瘤和32例变性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子宫肉瘤组和变性肌瘤组,行DWI和DCE-MRI检查,比较两组DWI影像特点、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达峰时间(TTP)、最大对比增强率(MCER)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采用ROC评价DWI和DCE-MRI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子宫肉瘤肿瘤边缘模糊,有内膜侵袭征象,信号不均匀;变性肌瘤肿瘤边缘光整,无内膜侵袭征象,信号高低不定;子宫肉瘤组ADC、TTP低于变性肌瘤组,MCER高于变性肌瘤组(P<0.05);两组TIC分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ROC曲线显示,ADC、TTP、MCER联合诊断子宫肉瘤和变性肌瘤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 DWI和DCE-MRI鉴别诊断子宫肉瘤和变性肌瘤的价值较高,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