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7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3篇 |
临床医学 | 29篇 |
内科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31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55篇 |
预防医学 | 42篇 |
药学 | 18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了解住院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噎食状况,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21例住院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发生噎食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噎食年发生率为1.8%,不同性别患者噎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发生噎食者精神分裂症患者居多,合并躯体疾病者20例,主要为糖尿病和脑梗后遗症.结论 住院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噎食发生率高于普通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者易发生噎食,采取得当措施可大幅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了解110强制护送入院的精神障碍患者的肇事原因及求治能力。方法调查我院2004--2006年全部肇事入院者出院病案共93例,对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种因素造成肇事患者治疗效果较差、预后不良。结论肇事精神障碍患者是典型的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23.
目的 了解农村肇事重性精神病人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2010年9-12月收治的125例农村肇事重性精神病人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户籍、病程、入院次数、入院原因、精神疾病诊断、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合并躯体疾病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农村肇事重性精神病人入院原因以伤人毁物、骚扰他人行为具前列,分别占40.8%、40.0%;精神疾病诊断以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躁狂发作占前三位,分别占57.6%、16.8%、12.8%;入院时合并低钠/低钾、贫血、营养不良、传染病及外伤者分别占20.O%、11.2%、2.4%、15.2%、13.6%;男女病人人院原因及精神疾病诊断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BPRS量表评分比较男病人比女病人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DL量表评分比较男病人比女病人低,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首次人院病人与复入院病人入院原因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农村肇事重性精神病人精神症状较为严重且多合并躯体疾病,需对其进行有效治疗与监管。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社区综合干预监管的效果。方法将406例有肇事肇祸的精神病患者和家属分10批次集中,由专业技术人员就家庭干预的内容进行团体培训,每2个月对家庭随访督导,用精神疾病患者随访信息表评定一次;由专业技术人员给予针对性具体指导,进行认知与行为治疗干预,每3个月社区随访1次,同时用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表进行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康复措施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P〈0.01),患者危险等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家庭干预,能及早发现患者逐步升级的情绪变化,尽快采取应急预案,降低肇事肇祸等级。 相似文献
25.
时至今日,人们提到精神障碍,常常会有这样或那样欲说还休的心态,总觉得难登“大雅之堂”;甚至仍有人总把精神障碍患者与行为怪异或者肇事肇祸、危害社会的那些人划上等号.更有人仍认为精神障碍患者是“邪魁缠身”,并使用驱鬼、烧符等方法进行所谓的治疗。 相似文献
26.
肇事肇祸精神病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2例因肇事肇祸被强制入院的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组)与同期入院的50例非肇事肇祸的精神病患者(对照组)就其一般资料和相关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肇事肇祸组患者在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地域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19.09、10.85、50.14、16.45、34.55,P均〈0.05);在住院次数、前驱症状、起病形式及临床疗效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63.85、12.87、37.05、9.66,P均〈0.05)。BPRS量表评分中焦虑抑郁、缺乏活力和思维障碍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6.70、18.22、20.49,P均〈0.05);在疾病构成比较中,在精神分裂症、拘禁性精神病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4.16、4.14,P均〈0.05)。结论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在人口学特征、临床特点及疾病构成方面都有其特征。应该加强这一特殊人群的管理,尤其要加大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力度。同时也应加强外来人口精神疾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27.
28.
29.
海南地区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情况,为今后有效治疗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从2007年2月~2009年3月因肇事肇祸入住我院的精神疾病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患者139例,男性100例(71.9%),女性39例(28.1%);未婚90例(64.7%),已婚25例(18.0%),离异21例(15.1%);文盲7例(5%),小学21例(15.1%),初中71例(51.1%),高中或中专40例(28.8%);主要病种为精神分裂症109例(78.4%);入院前有83.7%的患者未能坚持门诊随访;肇事肇祸行为以伤人、毁物为主。结论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情况依然严峻,对精神病人的管理在疾病控制工作中越来越显得重要。应加强心理卫生进社区的宣教和政府对精神疾病患者的财政投入。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对存在人格问题或缺陷的机动车肇事驾驶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的效果。方法 103例人格缺陷的机动车驾驶员分为心理辅导组(n=51)和对照组(n=52)。心理辅导组给予心理辅导,包括认知心理辅导,问题或缺陷矫正训练;对照组不予心理辅导。1 a后再次对2组驾驶员进行人格测评和效果评价。结果随访1 a后,心理辅导组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调查得分中乐群性、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及独立性5个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恃强性、怀疑性、忧虑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理辅导组次级人格中内外向型、安详机警、怯弱果断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受试者违章记分人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辅导可有效改善驾驶员人格中存在的问题或缺陷,降低驾驶机动车过程中违章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