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422篇 |
免费 | 845篇 |
国内免费 | 31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02篇 |
儿科学 | 27篇 |
妇产科学 | 22篇 |
基础医学 | 837篇 |
口腔科学 | 162篇 |
临床医学 | 2299篇 |
内科学 | 543篇 |
皮肤病学 | 16篇 |
神经病学 | 2270篇 |
特种医学 | 51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3930篇 |
综合类 | 5353篇 |
预防医学 | 878篇 |
眼科学 | 164篇 |
药学 | 1945篇 |
136篇 | |
中国医学 | 873篇 |
肿瘤学 | 30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7篇 |
2023年 | 750篇 |
2022年 | 884篇 |
2021年 | 1378篇 |
2020年 | 1006篇 |
2019年 | 795篇 |
2018年 | 331篇 |
2017年 | 567篇 |
2016年 | 559篇 |
2015年 | 693篇 |
2014年 | 1041篇 |
2013年 | 1066篇 |
2012年 | 1069篇 |
2011年 | 1129篇 |
2010年 | 1017篇 |
2009年 | 947篇 |
2008年 | 1004篇 |
2007年 | 889篇 |
2006年 | 814篇 |
2005年 | 786篇 |
2004年 | 716篇 |
2003年 | 741篇 |
2002年 | 503篇 |
2001年 | 416篇 |
2000年 | 271篇 |
1999年 | 218篇 |
1998年 | 161篇 |
1997年 | 147篇 |
1996年 | 142篇 |
1995年 | 68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39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背景:胫骨平台3柱骨折多为高能量暴力引起,一般为粉碎性骨折,伴随关节面破裂、塌陷,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并发症多,是创伤骨科的难点。
目的:观察前后联合双切口3块钢板固定治疗合并复杂后侧骨折的胫骨平台3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双切口3块钢板固定治疗12例复杂胫骨平台3柱患者,前外侧切口采用一块高尔夫棒型钢板固定,后内侧用一块长钢板加一块短“T”型钢板固定。
结果与结论:12例患者内固定后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骨折均获愈合。X射线愈合时间为(14.0±1.1)周,完全负重时间为(15.1±1.7)周。内固定后即刻Rasmussen评分为(16.8±0.6)分。内固定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屈126.3°,伸-1.3°,膝关节HSS评分为(89.1±2.5)分。内固定后即刻,3,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及胫骨平台后倾角度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 > 0.05)。患者内固定均未发生切口皮肤坏死、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果表明,对于合并复杂后侧骨折的胫骨平台3柱骨折,双切口3钢板固定方法兼顾到了骨折的复杂性和胫骨平台后侧的解剖学形态特殊性,疗效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952.
目的:对迷路入路对桥小脑角区的显露程度及其损伤程度进行定量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对成年国人带颈头颅标本6具(12侧),模拟常规的经迷路入路的手术操作,在迷路后入路的基础上,分别磨除部分半规管(上半规管和后半规管)和全部半规管.每个手术步骤完成后,按Ammirat标准进行评价不同手术入路及其扩大后对桥小脑角区的显露程度,用Horgan法计算出显露面积,并根据损伤程度评分评价3种手术入路及其扩大后的损伤程度.结果:经迷路后入路及其磨除部分半规管和全部半规管的显露程度评分分别为1分、1分和2分,显露面积分别为(304.29±39.74)mm<'2>、(416.13±90.14)mm<'2>和(610.47±109.36)mm<'2>,磨除部分半规管后显露面积较迷路后入路明显增加(P<0.001),而磨除全部半规管后显露面积较磨除部分半规管无显著扩大(P=0.562).而经迷路后入路及其磨除部分半规管和全部半规管的损伤程度评分分别为1分、9分和12分.结论:单纯迷路后入路对桥小脑角区显露有限,在单纯迷路后入路的基础上磨除部分半规管(上半规管和后半规管),对桥小脑角区的显露程度和显露面积明显扩大,但相应的损伤程度扩大,磨除全部半规管较磨除部分迷半规管路并不能明显扩大显露程度和显露面积,且损伤程度明显扩大. 相似文献
953.
郑振忠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1,43(5):866-868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20年4月的118例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9例,A组尾侧背侧入路,B组尾侧腹侧入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前及术后7 d癌活力指标(血清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 相似文献
954.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径路治疗上颌窦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月~2018年1月三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采用内镜辅助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治疗的各种上颌窦病变患者67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上颌窦内下壁囊肿20例,上颌窦内下壁息肉6例,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真菌球性鼻-鼻窦炎23例,变态反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13例,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1例。所有患者术后定期随访半年以上未见复发。 结论 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能够充分显露上颌窦腔,彻底切除上颌窦内的病变,手术操作方便,能够有效治疗上颌窦各种良性病变,如有明显的泪前隐窝及齿槽隐窝存在,可作为上颌窦前内下壁病变的首选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955.
背景:椎体后凸成形明显改善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过程,但临床上对于单侧入路还是双侧入路还存在一定争议。
目的:对比单侧与双侧入路脊柱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
方法:全面收集椎体单侧与双侧入路脊柱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由两个研究者独立评价文献,并采集数据,在严格文献质量评价的基础上,进行Meta系统评价。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5篇文献,241例患者。在止痛及骨水泥渗漏方面,两种脊柱入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99,P=0.56);在改善后凸角度方面,双侧入路优于单侧入路(P=0.05);在手术时间方面,单侧入路优于双侧入路(P < 0.000 01)。表明单侧入路与双侧入路均能明显减轻疼痛,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二者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双侧入路可更好地改善脊柱后凸角度,但手术时间较长;鉴于纳入的文献质量不高,结论尚需更多设计严谨的随机对照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956.
目的探讨改良肌间隙旁正中入路在治疗腰椎滑脱症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腰后部正中单一切口,双侧旁正中肌间隙入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患者25例(其中I度9例,Ⅱ度11例,Ⅲ度5例),分析手术前、后症状,神经功能变化及影像学资料,总结术式经验及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8个月。本组腰椎滑脱症患者25例,完全复位22例,复位率88%;依据Nakano标准疗效评定,优良率为88%;所有患者术后脊髓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采用改良肌间隙旁正中入路治疗腰椎滑脱症,手术显露充分、出血少、创伤小,临床疗效良好,是治疗腰椎滑脱症较好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957.
958.
目的:探讨影响骨盆骨折患者髂腹股沟入路术疗效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茂名市电白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2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疗效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骨盆骨折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62例患者中,优31例(50.00%),... 相似文献
959.
目的 解剖观察完全神经内镜下经Poppen锁孔入路开颅松果体区手术的相关解剖结构及其特征,并探讨该术式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12具经10%甲醛固定、红蓝乳胶灌注的成人尸头湿标本进行实验观察,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4~71岁。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具标本随机分为内镜组和显微组,每组6具,分别采用完全神经内镜Poppen锁孔入路和显微镜常规Poppen入路进行模拟开颅手术松果体区手术。模拟手术中,利用神经导航对松果体区以及手术间隙进行观察测量:(1)观察2组松果体区重要解剖结构;(2)内镜组术中,于剪开小脑幕前后,分别测量松果体区暴露面积,并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3)内镜组与显微镜组术中,分别测量第1、2、3手术间隙的暴露面积,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4)其他重要解剖结构间距的神经内镜测量。结果 (1)2种入路均可观察到双侧基底静脉、小脑中脑裂静脉、大脑内静脉、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等重要血管,以及滑车神经、四叠体、胼胝体压部和松果体等重要解剖结构,但显微镜常规Poppen入路的手术通道狭窄、倾斜,视野局限。(2)内镜组模拟手术中,剪开小脑幕前后松果体区显露面积分别为(73.14±3.38)mm2和(127.77±7.90)mm2,剪开后明显大于剪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4,P<0.001)。(3)内镜组和显微镜组模拟手术中,第1、2、3手术间隙的暴露面积分别为(20.93±2.49)mm2、(72.55±4.18)mm2、(208.57±11.79)mm2和(9.12±1.12)mm2、(53.45±3.17)mm2、(175.29±9.98)mm2,内镜组均大于显微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92、12.61、7.41,P值均<0.001)。(4)神经内镜测量显示:双侧基底静脉最大距离为(14.41±0.94)mm,双侧小脑中脑裂静脉最大距离为(8.23±0.84)mm,双侧大脑内静脉最大距离为(8.41±0.96)mm,双侧大脑内静脉最小距离(第1间隙最窄长度)为(2.58±0.22)mm,松果体中心点至丘脑枕部中心点距离为(16.83±1.16)mm。结论 完全神经内镜下经Poppen锁孔入路模拟手术中间隙恒定,可安全到达松果体区;与显微镜常规Poppen入路相比,完全神经内镜Poppen锁孔入路的手术操作空间更大,松果体区显露得更充分。 相似文献
960.
目的 比较不同入路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单侧入路手术的8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外侧入路组(n=40)与后外侧入路组(n=48),分别采取股骨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和股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费用,评估2组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的疼痛程度和大腿中段软组织肿胀情况,对比2组术后1年内膝关节功能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外侧入路组相比,后外侧入路组术中出血量较少,骨折愈合时间较短,住院费用和总费用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及手术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大腿中段软组织肿胀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外侧入路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67%,高于外侧入路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组织水肿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