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5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69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27篇
内科学   89篇
神经病学   473篇
特种医学   1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09篇
综合类   651篇
预防医学   57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240篇
  3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Growing skull fractwre,GSF)的发病机制、诊治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2年1月2002年4月10年间收治的6例GSF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行分析。结果 6例均有明确颅脑损伤病史,平均发病年龄2.99岁,头部包块、颅骨缺损及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常见,颅骨平片见以骨折线为长轴的梭形颅骨缺损,CT检查显示包块为蛛网膜囊肿或脑膨出,术中见硬脑膜缺损大于颅骨缺损;Goldstein分型:Ⅰ型2例,Ⅱ型2例,Ⅲ型2例;GOS5分者3例(2例Ⅰ型和1例Ⅱ型),4分者2例(Ⅱ型和Ⅲ型各1例),3分者1例(Ⅲ型)。结论 ①颅骨骨折致硬脑膜破损为GSF发病的病理基础,婴幼儿期颅脑发育、外伤后局部颅内压力增高、骨折缘缺血为发病的重要因素;②GSF患儿颅骨缺损范围与病程不呈正相关,颅脑CT在GSF的诊断方面优于颅骨平片;③GSF一经确诊即应手术治疗,扩大开颅术能显露硬脑膜残缘,严密修补硬脑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Medepor材料适用于GSF患儿。Goldstein分型对指导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2.
硬脑膜下血肿是一种最常见的颅内血肿。位于硬脑膜下间隙,主要是静脉血聚积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形成血肿。一般有条件医院诊疗不难,但在基层医院诊疗难度较大。我院从1995/2005年间共收治8例,现将其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总结钻单孔置双腔冲洗引流管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 回顾总结2000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钻单孔置双腔冲洗引流管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8例术后均顺利拔管,其中30例彻底引流清除血肿;6例残留少量硬膜下低密度积液,量约10~20 ml,不再清除;2例少量颅内积气.结论 钻单孔置双腔冲洗引流管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54.
我科2000年1月至2004年8月采用钻孔双腔管持续冲洗引流的方法治疗外伤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5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5.
颅底肿瘤是指源自脑底,颅底骨上面(硬脑膜内外),颅底骨本身和颅底下面的肿瘤,由于位置深在,解剖关系复杂,被认为是难治之症。我院自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诊断并经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肿瘤27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及手术体会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56.
收集我科1993-08~2004-10重型颅脑损伤427例。男312例,女115例。年龄2~85岁,平均43.5岁。格拉斯哥(GCS)评分法,3~5分85例,6~8分342例。损伤类型:闭合性损伤322例,开放性损伤105例。脑挫裂伤221例;合并颅内血肿206例(其中硬脑膜下血肿67例,硬脑膜外血肿74例,脑内血肿46例,多发血肿19例);合并脑干损伤24例,多发伤46例,肺挫伤或血气胸13例,多发骨折28例,腹腔脏器损伤5例;合并创伤性休克26例,合并应激性溃疡59例。本组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其中脑疝形成109例。  相似文献   
57.
张杰 《中国医药指南》2005,3(4):382-383
目的报告分析老年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易误诊的原因.方法将我院2000-2003年50岁以上老年人经头部CT证实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24例误诊原因及CT改变的特点进行分析.结论为避免老年人(CSDH)诊断的误漏,笔者提出对以下情况如颅压增高或轻微的脑损害征象,而主诉多于体征者;进行性嗜睡及波动性意识障碍者;缓慢发展的精神障碍以运动性抑制,智能减退伴尿失禁表现为主者;单侧头痛显著者,按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其症状反而加重者应详细询问有无头颅外伤史.  相似文献   
58.
丁源 《安徽医药》2018,22(8):1530-1532
目的 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硬脑膜网状切开和放射状切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网状组和放射状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网状组患者硬脑膜采用网状切开,放射状组患者硬脑膜采用放射状切开,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颅内压(ICP)及格拉斯哥评分(GCS)变化、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恢复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IC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GCS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治疗后网状组ICP[(16.21±2.17) mmHg比(23.94±2.43) mmHg]、GCS评分[(10.28±2.94)分比(8.71±3.23)分]、预后及神经功能保留均优于放射状组;网状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治愈率分别为37.5%、40.6%,放射状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治愈率分别为53.1%、2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硬脑膜网状切开在缓解脑水肿、减少并发症、保留认知及运动功能等方面明显优于硬脑膜放射状切开,值得临床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9.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是一组原因不明引起的脑脊液压力低于60 mmH2O的以头痛为主的综合征 [1].近年来发病经有逐渐增长的势头.现将我院一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0.
本文回顾性研究了作者自1997年12月至2010年8月共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626例,其中遇到2例发生在颈内动脉上的血泡样动脉瘤破裂患者,术中取自体硬脑膜,用跨血管动脉瘤夹成功夹闭,术后恢复良好.现将2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例1:王建生,男,53岁,1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伴短暂昏迷于2008年7月29日由外院转入院,CT示鞍上池大量出血,以左侧侧裂池出血略多(图1).DSA示左侧ICA内侧壁有小的囊状膨出(图2).术前Hunt-Hess分级Ⅱ级,于当日行左侧翼点入路开颅,术中分离外侧裂池至颈内动脉池,显露出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后,准备向后进一步分离时动脉瘤破裂,阻断ICA近心端后快速分离出动脉瘤颈,此时发现动脉瘤颈已从ICA远段内侧壁完全撕脱,无法施行夹闭,术中取自体硬脑膜10 mm ×20 mm大小,沿ICA上壁两侧包绕后,用一枚跨血管动脉瘤夹从ICA上壁紧贴硬脑膜两侧滑下后,发现后方仍有小量渗血,在第一枚瘤夹后方又放置一枚跨血管动脉瘤夹成功夹闭(图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