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26篇
  免费   545篇
  国内免费   653篇
耳鼻咽喉   111篇
儿科学   46篇
妇产科学   365篇
基础医学   398篇
口腔科学   72篇
临床医学   2580篇
内科学   243篇
皮肤病学   699篇
神经病学   71篇
特种医学   7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684篇
综合类   5064篇
预防医学   1193篇
眼科学   221篇
药学   2524篇
  61篇
中国医学   673篇
肿瘤学   102篇
  2024年   158篇
  2023年   555篇
  2022年   638篇
  2021年   719篇
  2020年   624篇
  2019年   678篇
  2018年   290篇
  2017年   579篇
  2016年   544篇
  2015年   637篇
  2014年   1114篇
  2013年   1027篇
  2012年   1210篇
  2011年   1227篇
  2010年   986篇
  2009年   908篇
  2008年   968篇
  2007年   792篇
  2006年   728篇
  2005年   781篇
  2004年   680篇
  2003年   614篇
  2002年   566篇
  2001年   409篇
  2000年   328篇
  1999年   237篇
  1998年   198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肥厚性瘢痕组织中VEGF、ICAM-1、c-fos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检测与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及增生相关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以及c-fos原癌基因在肥厚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比较VEGF、ICAM-1、c-fos在肥厚性瘢痕、正常瘢痕、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VEGF、ICAM-1、c-fos在肥厚性瘢痕中表达皆增强。VEGF、c-fos主要表达在表皮、真皮血管、皮肤附属器;ICAM-1主要表达在真皮浅层血管、浸润的炎细胞、成纤维细胞。结论 肥厚性瘢痕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处于一种激活状态,肥厚性瘢痕组织内皮细胞和成纤维增殖异常。  相似文献   
102.
扩张术治疗瘢痕性秃发77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头皮扩张术治疗烧伤后瘢痕性秃发77例。秃发面积110cm ̄322cm^2。67例经一次手术完成修复,8例经两次接力手术完成修复,2例失败,9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11.69%。文中就头头扩张术与传统治疗方法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扩张器的选择和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与处理。  相似文献   
103.
我科 1998 - 0 1~ 2 0 0 1- 10采用皮损内注射平阳霉素治疗瘢痕疙瘩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5 4例病人均来自门诊随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 2 6例 ,男 10例 ,女 16例。年龄4~ 5 8岁 ,平均 2 8 2岁。病程 9个月~ 16年 ,平均 5 6年。皮损继发于痤疮 13例 ,穿耳孔后 4例 ,毛囊炎手术后 4例 ,预防针注射后 2例 ,虫咬伤后 1例。共有瘢痕 88块 ,位于胸腹部 39块 ,肩背部 2 7块 ,四肢 9块 ,耳垂 8块 ,颈部 5块。皮损最大的 4 0cm× 5 5cm× 1 5cm ,最小的 0 5cm× 0 2cm×…  相似文献   
104.
对大面积烧伤后,又经过数次植皮,周身留有外观正常皮肤极少的9例病例,为了移植外观正常的全层皮片,修复外露部位,将扩张器埋置在残留正常皮肤的周围瘢痕皮下,使其产生扩张的瘢痕皮瓣,其后切取正常皮肤,形成全层皮片移植修复面颈部创面,再用扩张的瘢痕皮瓣推进覆盖供全层皮片区创面。即提供了全皮片移植的方法,又提高了被修复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5.
单向中频电加助透液防治瘢痕增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防治瘢痕增生,寻求有效治疗方法,我们采用单向中频电加助透液治疗瘢痕增生患者33例,痊愈显效率为64%,总有效率为88%。结果表明,单向中频电加助透液能增强导入作用,是防治瘢痕增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6.
丹参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Survivin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7.
增生性瘢痕退行性变过程中的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生性瘢痕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是成纤维细胞不能进入正常的程序性死亡,导致其异常增殖使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s)的活化形式过度表达可诱导细胞凋亡。本实验对增生性瘢痕退行性变的不同时期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作细胞凋亡检测,探讨细胞凋亡及caspase-3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体靶向血管治疗对人增生性瘢痕Ⅰ型胶原蛋白在裸鼠体内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TBSA深Ⅱ度创面愈合后的增生性瘢痕组织块(取自1例女性烧伤患者)植入48只BALA/C裸鼠肩胛部皮下,建立裸鼠增生性瘢痕移植模型。术后3周,将裸鼠分为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及对照组,每组12只,分别用0.01 mol/L灭菌磷酸盐缓冲液(PBS)稀释的15、10、5μg/ml VEGF单克隆抗体200μl以及等量、同浓度的PBS进行瘢痕内直接注射,每周2次,持续3周。术后45 d,测量各组裸鼠瘢痕组织的大小,计算体积;以HE染色行组织学观察;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与蛋白质印迹法分析瘢痕组织Ⅰ型前胶原蛋白mRNA和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瘢痕体积分别为(55.3±4.1)、(67.9±5.7)、(78.9±5.5)mm3;与对照组(85.0±7.3)mm3比较,大剂量组、中剂量组瘢痕体积明显变小(P< 0.05)。大剂量组、中剂量组血管和成纤维细胞较少,胶原纤维减少,排列较整齐。与对照组比较,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Ⅰ型前胶原蛋白mRNA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小剂量组与之接近。结论VEGF抗体靶向血管治疗可抑制增生性瘢痕血管形成、胶原表达及瘢痕生长。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使用免缝胶布对伤口减张制动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62例面部瘢痕或痣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组,45例为治疗组,术后5天拆线,拆线当天开始使用免缝胶布。胶布垂直跨越伤口线粘贴,使创缘处于无张力状态。17例为对照组,未使用免缝胶布。术后6个月对瘢痕进行临床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统计分析。结果:62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治疗组37位(82%)、对照组4位(23%)患者瘢痕恢复至成熟期,没有痒或刺痛的主观症状,瘢痕颜色淡、平坦、质地软;治疗组5位(11.1%)、对照组13位(76.5%)患者瘢痕增宽,有痒或刺痛的症状,瘢痕颜色红,突出皮面。结论:免缝胶布可以有效地减轻伤口两侧张力,减少瘢痕增生,是一种瘢痕术后重要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10.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of gene expression between earlier gestational skin and later gestational skin of rats with the aids of single primer amplification (SPA) and high-density oligonucleotide DNA array to understan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scarless healing. Methods: Total RNAs were isolated from fetal rat skin of the scarless (E15) and scar-forming (E18) periods of gestation (term =21.5 days). The RNAs from earlier gestational skin (EGS) and later gestational skin (LGS) were both reversely transcribed to cDNAs, then labeled with the incorporation of fluorescent dCTP for preparing the hybridization probes by SPA method. The mixed probes were then hybridized to the oligonucleotide DNA arrays which contained 5 705 probes representing 5 705 rat genes. After highly stringent washing, these DNA arrays were scanned for fluorescent signals to display th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between the 2 groups of skin. Results: Among 5 705 rat genes, there were 53 genes (0.93%) with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levels between EGS and LGS groups, 27 genes, including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 ( FGF2 ) and follistatin were up-regulated (0.47%) and 26 genes were down-regulated (0.46%) in fetal skin during scarless period versus scar-forming period. Higher expressions of FGF2 and follistatin in EGS than those in LGS were also revealed by RT-PCR method. Conclusions: High-density oligonucleotide DNA array provided a powerful tool for investigating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in earlier and later gestational fetal skins. This technology validates that the mechanism of fetal scarless healing is very complicate and the change of many gene expressions is associated with fetal scarless heal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