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0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56篇
耳鼻咽喉   60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11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23篇
内科学   98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104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546篇
预防医学   334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222篇
  7篇
中国医学   114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时术中异丙酚联合咪达唑仑镇静对内隐记忆的影响 ,分析内隐记忆消失的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 (MLAEP)参数界值 ,为临床镇静深度监测提供一项新的客观指标。方法 :硬膜外麻醉下择期手术病人 4 5例 (ASAⅠ~Ⅱ级 ) ,随机分为P、PM1 、PM2 3组 ,每组 1 5例。镇静 1 5min后 ,给予内隐记忆听刺激。记录入室时、行硬膜外麻醉后、静脉给药后 1 5min、切皮后 2min、内隐记忆刺激完成即刻等时点的HR、MAP、MLAEP。术后 6h进行记忆调查。结果 :异丙酚镇静Pa、Nb 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 (P <0 .0 5 ) ,但联合用药组潜伏期延长更明显、波幅降得更低 (P <0 .0 5 )。所有患者外显记忆均消失 ;P组病人均存在内隐记忆 ,两联合用药组病人内隐记忆均消失。结论 :小剂量异丙酚和咪达唑仑联合镇静可以消除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MLAEP参数Pa、Nb 波潜伏期、波幅可以作为评价术中镇静深度的客观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2.
抑郁症患者关联性负变(CNV)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静  王家同  赵仑  刘旭峰  苏衡  刘练红  李婧 《医学争鸣》2005,26(10):941-943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关联性负变(CNV)的特点,为探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抑郁症患者的诊断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 应用NeuroScan公司32导ERP工作站,记录10例抑郁症患者和17例正常人的CNV.结果: ①抑郁症患者反应时间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②抑郁症组CNV潜伏期A点较正常对照组延迟,CNV平均波幅和PINV平均波幅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③抑郁症组P2波幅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 本研究结果从脑电生理方面支持了抑郁症的认知理论,为探讨抑郁症患者诊断的客观指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患者神经传导速度(NCV)的改变及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106例确诊为ALS的患者和123例正常人为研究对象,应用Keypoint肌电图仪进行正中、尺、胫和腓总神经的NCV检查,记录和刺激电极均为表面电极。结果:ALS组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正中、尺、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除正中神经感觉神经潜伏期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正中、尺、胫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ALS组明显低于正常组,但多无神经传导阻滞。结论:ALS组的MCV和SCV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慢,但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临床表现及针极肌电图比NCV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慢性乙醇中毒对大鼠海马、小脑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及行为学改变的影响,以探讨慢乙醇中毒对中枢群经系统损害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用60%(V/V)白酒灌胃12周,第1周每天给酒5ml/kg,1次灌胃,第2周至第3周每天给酒10ml/kg,分2次灌胃,第4周每天给酒15ml/kg,分3次灌胃,至第12用,同时给子低浓度(体积分数0.1—0.2)的乙醇随意饮用;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Morris水迷宫法分别检测大鼠小脑和海马中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和γ-氨基丁酸(gamma 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的变化以及逃逸潜伏期(escape latency,EL)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大鼠小脑和海马中Glu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小脑的GABA的含量明显减少(P〈0.05),海马的GABA含量显著减少(P〈0.01),且小脑和海马中Glu和GABA的比值分别显著升高(P〈0.01)和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的EL值随水迷宫测试次数的增加而逐渐缩短,但实验组大鼠的EL值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乙醇中毒引起行为学改变可能与小脑和海马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蚓状肌-骨间肌法对腕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作用.方法: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CTS的患者55例(84侧)和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50例(50侧).采用蚓状肌-骨间肌法测定蚓状肌(2L)和骨间肌(Ⅰ)潜伏期(DML)及其差值(2LIDMLD),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此外常规记录患者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感觉、运动传导速度.结果:正常对照组和CTS组2LIDMLD平均值及范围分别为0.13±0.07ms、1.07±0.55ms,CTS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蚓状肌-骨间肌法和常规的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检测CTS,阳性率分别为85.71%和63.09%.结论:2LIDMLD是诊断CTS的敏感的的电生理指标,蚓状肌-骨间肌法为一种快捷方便、诊断敏感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6.
电生理学方法对腕管综合征早期诊断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利用电生理学方法对腕管综合征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通过肌电图对患者双侧拇短展肌、第1蚓状肌、小指展肌是否出现失神经自发电位,以及对正中、尺运动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是否延长,波幅是否降低和正中、尺感觉神经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是否延长,波幅是否降低均仔细观察比较。结果:肌电图在拇短展肌和第1蚓状肌自发电位出现的百分率最高,正中运动、感觉神经异常出现百分率最明显。绝大多数为双侧出现,尺运动、感觉神经异常出现百分率不明显。结论:腕管综合征主要对正中神经影响。并且首先影响感觉神经,在临床对患者初诊为腕管综合征时,利用电生理学方法检查能早期诊断并进一步确诊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7.
60年来未发生本地感染疟疾病例的永平县曲硐镇,因村民出租房屋导致房主感染长潜伏期间日疟1例。永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接到疫情报告后及时调查处理,控制了疫情。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建立含区间数据Gamma分布的参数估计方法,并用于SARS潜伏期的推算。方法 采用EM算法构造出求解含区间数据Gamma分布参数极大似然估计的迭代公式,并应用于SARS潜伏期分布的拟合。结果 基于EM算法的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可以计算出含区间数据Gamma分布的两个参数,从而得到均值估计。同时,还可以根据极大似然估计的渐近性质,计算出估计量的标准误及各参数的置信区间。用于中国内地SARS爆发资料分析,发现SARS潜伏期服从Gamma(2.1,2.33)分布;潜伏期均值和方差的极大似然估计值分别为4.89天(95%CI4.43~5.35)和11.40天^2;95%的病人感染SARS-CoV后将在11.42天内发病。结论 基于EM算法的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对于含区间数据Gamma分布参数的估计是强健的。可以用于含区间数据SARS潜伏期的精确估计。  相似文献   
59.
目的 通过对南昌市一起农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调查,了解农村疫情传播可能的危险因素,分析和比较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 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大数据轨迹开展病例调查,用病例关系示意图展示传播关系。结果 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续发率分别为45.45%和12.50%,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77),罹患率分别为27.27%和0%,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25);核酸全员筛检前后新冠病毒感染率分别为0.49%和0%,两者有统计学差异(〖XC小五号.EPS;P〗=7.09,P=0.008);确诊病例发病前5天和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传染性;农村居民串门聊天、聚众打牌等行为可能促进农村疫情的传播。结论 此次疫情因病例B引起,轨迹大数据分析可帮助寻找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可能弱于确诊病例。  相似文献   
60.
目的:了解2020年湖北省黄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评估防控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3月黄石市COVID-19病例的个案信息及不同时间的防控措施,估算关键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 IP)、倍增时间(doubling time, DT)及序列间隔(serial interval, SI),采用指数增长法(exponential growth method, EGR)估算再生数。结果:黄石市COVID-19感染者共计1 065例,其中发病人数1 015例,病死率为3.74%(38/1 015),每日新增发病人数峰值出现在“封城”后第9天。黄石市平均IP为4.6 d,平均SI为6.3,平均DT为2.3 d,从“起飞点”到达DT6为38 d,而武汉市仅用了9 d。2020年1月23日前基本再生数为4.80,1月24—30日和1月31日—2月25日的有效再生数分别为1.12和0.19。结论:基于流行病学调查和传播动力学模型分析,黄石市的早期非药物性干预措施改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