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16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48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114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81.
喷雾干燥技术历经100多年发展,技术愈加成熟、使用日益广泛,在中药领域的应用更为突出。喷雾干燥制备的中药粉体是中药配方颗粒的原料药,其粉体学性质对后续成型过程及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配方颗粒作为一种新型饮片形式,已纳入中药饮片管理范畴,预示着更广阔的应用市场,关于中药粉体研究的重要性也已达成共识。基于此,笔者总结了喷雾干燥在中药粉体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包括影响喷雾干燥过程的因素,如料液性质、工艺参数和装备因素,以及计算流体力学和热力学模型在喷雾干燥过程模拟仿真中的应用。介绍了部分用于中药粉体改性的常用药用辅料,如采用麦芽糊精或微粉硅胶改善黏壁、提高收率,采用微晶纤维素提高可压性,采用聚维酮或羟丙甲纤维素提高粉体的稳定性等。此外,喷雾干燥技术也可作为微囊、固体分散体等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的制备技术。梳理后笔者发现中药喷雾干燥技术的后续研究可从基于“药辅合一”共处理辅料的应用规律、喷雾干燥粉体“结构-性质”的关系、计算机模拟和设计的应用等方面开展,以进一步丰富该技术在中药粉体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382.
鼻腔和鼻窦是人体呼吸系统的重要门户及通道,利用计算机流体力学能更好地评估鼻腔的气流流场特点并分析其病理生理特点.本文就计算机流体力学在鼻腔及鼻窦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包括外科手术治疗、鼻腔给药及鼻腔冲洗.  相似文献   
383.
余海  李立 《国际眼科杂志》2007,7(4):1080-1082
瞳孔阻滞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在瞳孔阻滞力、房水流体力学及虹膜的力学特性等方面对其做了许多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本文综述了瞳孔阻滞的生物力学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384.
主动脉瓣狭窄是我国常见的一种心脏病,占成人心脏手术的第一位,造成了极大的社会负担。目前现有诊断及预后评估手段主要依赖经胸超声心动图、磁共振成像、CT血管造影等方法,但这些方法在血液流体力学方面存在局限性,四维血流磁共振(4D Flow MRI)可以评价血流参数,但价格昂贵目前尚未普及;计算流体力学作为一种无创性测量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方法有着其它方式所没有的优势并受到临床关注。本文目的是通过搜集现有文献,对计算流体力学在主动脉瓣狭窄的诊断、治疗、预后及瓣膜设计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85.
单侧下鼻甲肥大鼻腔气流流体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单侧下鼻甲肥大鼻腔平静呼吸下的计算机流体力学(CFD)模型,观察肥大的下鼻甲对鼻腔解剖结构的影响,比较吸气和呼气状态下双侧鼻腔气流的流体动力学。方法:将单侧下鼻甲肥大性鼻腔志愿者的鼻部CT通过三维重建软件Simplant 10.0及ANSYS ICEM重建得到CFD模型,运用流体分析软件Fluent 6.3.26计算获得双鼻总流量为200ml/s时的鼻腔全流场数据。结果:①下鼻甲肥大侧鼻腔冠状位面积在下鼻甲区域小于正常侧,两者平均差异为1.62cm^2。②平静呼吸时下鼻甲肥大侧鼻腔压降主要产生于下鼻甲区域,占总压降的2/3;呼气及吸气时流量均约为50ml,相当于正常侧鼻腔流量的1/3;吸气相时下鼻甲肥大侧鼻腔气流平均流速在鼻瓣区为0.57m/s,小于正常侧的1.83m/s;下鼻甲肥大侧鼻腔气流的涡流形成少于健侧。结论:肥大的下鼻甲改变了鼻腔正常解剖结构,影响了患侧鼻腔的气流流动状态,对患侧鼻腔的通气、温度调节及嗅觉功能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386.
目的 模拟不同检测条件下空调送风空气所形成的速度场、温度场,以此评估对空调送风中微生物指标检测的影响并提出采样改进建议。方法 通过建立公共场所室内三维模型并进行计算流体力学仿真,运用K-ε模型对半集中空调3种常用气流组织形式下送风口速度场、温度场等参数进行三维量化处理。结果 通过流体力学仿真,风口距离与风速呈负相关(P<0.05)与温度呈正相关(P<0.05),极值比分别为127.9%和2.4%。影响空调送风中微生物采样的主要因素是采样点的风速,其次是温度。结论 检测机构采样前应进行事先验证,确保空调不同送风口采样点风速和温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87.
在临床上检验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已广泛作为诊断的辅助手段。检验方法之一是让红细胞稀悬浮液在等负压下通过核孔滤膜过滤。本文针对这一试验提出了一个生物流体力学模型,用两个参数β和ε来描述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其中β是红细胞通过单个孔时的相对阻力,ε是红细胞使孔堵塞的概率。本文揭示了这两个参数对于过滤流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不同影响。根据这一不同点,本文导出了简单的公式可由实验数据算出β和ε。理论计算曲线与实验数据对比表明,本文提出的双参数模型能比通常采用的单个总体参数“过滤指数”(IF)更全面细致地描述红细胞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388.
目的:利用流固耦合分析技术对某特定病例开展胸主动脉血管瘤内血液流场、血管壁、血管瘤壁的变形和应力变化研究,为临床防治血管瘤提供决策支持.方法:在考虑血液与血管壁之间流固耦合作用的基础上,使用三维阈值分割及三维区域增长分割方法提取3D胸主动脉血管瘤表面模型,再利用工程软件CATIA进行光顺表面线型优化,得到血管瘤及其内部...  相似文献   
389.
按文题,在考虑壁面滑移速度条件下,理论上推导了泡沫流体在圆管中流动的流量和速度分布表达式。通过实验测定了滑移速度V_s,其与剪应力τ_w之间的关系可归纳为V_s=ατ_w~b。验证了流量方程的正确性。发现以十六烷基磺酸钠为发泡剂的泡沫流体符合Hersechel-Buckley本构方程,流变特性参数为τ_0=10.5[Pa],K=0.824[Pa·s~n]和n=0.54。  相似文献   
390.
目的:评估外分支支架和内分支支架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 TBAD)的近期结果,并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分析两种支架对主动脉夹层血流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1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采用外分支支架和内分支支架治疗TBAD病人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两组近期治疗结果。基于两组的CT血管造影,各选取1例典型病例构建个性化的三维模型,进行流体力学数值模拟计算。对比分析手术前、后流场速度分布、壁面压力和壁面切应力(wall shear stress, WSS)参数。结果: 共纳入55例TBAD病人,其中外分支支架组49例,内分支支架组6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成功率均100%。外分支支架组41例(83.7%)和内分支支架组6例(100%)单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cal artery, LSA)。外分支支架组5例重建左颈总动脉(left common carotid artery, LCCA)联合颈锁动脉搭桥,2例重建LCCA联合LSA栓塞,1例重建LCCA联合LSA开窗。外分支支架组失访4例。两组围术期及随访期主动脉相关死亡率(P=1.000)、分支支架通畅率(P=1.000)及免于靶血管二次干预率(P=0.29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支架植入术后均显著改善夹层病变内流场紊乱,恢复正常主动脉血流形态,降低局部异常增高的WSS。内分支支架对主动脉弓部及分支血流状态的干扰较外分支明显。结论:外分支支架和内分支支架TEVAR重建LSA,治疗TBAD均有较好近期效果。外分支支架相比内分支支架解剖契合度较高,可较大程度恢复主动脉弓部正常血流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