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54篇 |
免费 | 241篇 |
国内免费 | 8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4篇 |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66篇 |
口腔科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427篇 |
内科学 | 380篇 |
皮肤病学 | 18篇 |
神经病学 | 15篇 |
特种医学 | 55篇 |
外科学 | 116篇 |
综合类 | 928篇 |
预防医学 | 215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1181篇 |
49篇 | |
中国医学 | 269篇 |
肿瘤学 | 1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3篇 |
2023年 | 355篇 |
2022年 | 415篇 |
2021年 | 561篇 |
2020年 | 231篇 |
2019年 | 148篇 |
2018年 | 48篇 |
2017年 | 85篇 |
2016年 | 81篇 |
2015年 | 87篇 |
2014年 | 129篇 |
2013年 | 135篇 |
2012年 | 151篇 |
2011年 | 118篇 |
2010年 | 82篇 |
2009年 | 99篇 |
2008年 | 99篇 |
2007年 | 110篇 |
2006年 | 124篇 |
2005年 | 109篇 |
2004年 | 90篇 |
2003年 | 95篇 |
2002年 | 74篇 |
2001年 | 81篇 |
2000年 | 56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通过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量肝素(LMWH)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防治中的作用,评估利伐沙班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其足疗程应用防治血栓的必要性. 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136例单侧初次行TH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预防DVT使用药物不同分为利伐沙班组和LMWH组,每组各68例.利伐沙班组男28例,女40例;平均(61.6±10.7)岁,体质量平均(63.9±11.2) kg.LMWH组男31例,女37例;平均(60.3±12.4)岁,体质量平均(65.5±9.8) kg.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LMWH组术后应用时间为1周,利伐沙班组术后应用时间分别为2周38例,5周3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应用药物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功能情况,以及症状DVT发生率、轻微和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功能、轻微和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LMWH组症状DVT发生率为7.4%,利伐沙班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LMWH比较,初次THA术后DVT防治中利伐沙班更安全、有效,足疗程抗凝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沙培林胸腔内注射治疗高龄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对22例70岁以上胸腔积液患者采用胸腔闭式引流、胸膜腔内注射沙培林治疗,观察记录每日胸腔引流量,同时通过B超、X线或CT检查评估疗效.结果:全组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4例,无效1例,15例出现发热,有2例出现一过性胸闷.结论:对高龄患者的胸腔积液,采用沙培林胸膜腔内注射治疗,方法简单、安全、比较有效. 相似文献
83.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时限利伐沙班预防初次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效果,评估不同时限应用利伐沙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40例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预防DVT使用利伐沙班的时限不同分为2周组(术后应用利伐沙班14 d)和5周组(术后应用利伐沙班35 d),每组70例。2周组男32例,女38例;平均年龄为(63.80±8.22)岁,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4.32±4.45)kg/m2。5周组男31例,女39例;平均年龄为(64.20±9.02)岁,BMI为(25.80±4.53)kg/m2。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5 d的凝血四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情况、术前及术后第1、7、14、35 d时D-二聚体情况以及DVT发生率、轻微和严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凝血四项、D-二聚体在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轻微和严重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2,P=0.412)。2周组的血栓发生率为11.43%(8/70),5周组为1.43%(1/70),5周组显著低于2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5,P=0.0387)。结论利伐沙班的服用时间延长至35 d能更有效地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8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7):619-622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后口服利伐沙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本院骨科住院并行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口服利伐沙班抗凝者(利伐沙班组)30例,应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抗凝者(低分子肝素组)38例。利伐沙班组术后6 h开始给予利伐沙班10 mg·d-1,口服连续5周;低分子肝素组术后12 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 100 IU,1 d/次,连续14 d。术后随访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术后引流量、术后1周出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有无差别。[结果]利伐沙班组6个月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5例,发生率为16.67%,低分子肝素组发生6例,发生率为15.79%,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25,95%CI:0.40-3.93,P0.05);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 120.36±186.32)ml和(1 456.66±268.45)ml,利伐沙班组引流量显著低于低分子肝素组(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利伐沙班可明显降低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风险,与低分子肝素疗效无显著差异,且减少术后引流量。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射血分数降低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肌损伤和炎症指标的影响,为其治疗缺血导致的心力衰竭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19年1—12月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射血分数降低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4周后心肌损伤和炎症指标。 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NT-proBNP平均水平为(1 726.36±492.37)pg/mL、cTnI平均水平为(19.27±4.38)ng/L,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2 833.37±503.44)pg/mL、(22.39±5.02)n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188、3.035,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水平为(5.48±1.28)mg/L、IL-6水平为(18.36±3.38)pg/mL、TNF-α水平为(5.32±1.27)pg/mL、IFN-γ水平为(6.67±1.17)pg/mL,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6.85±1.37)mg/L、(21.29±3.22)pg/mL、(8.34±1.87)pg/mL、(9.30±1.20)pg/mL,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够缓解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肌损伤,在短时间内降低心力衰竭状态下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 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联用法舒地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延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用法舒地尔,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钠肽(NT-proBNP)、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血浆内皮微粒(EMPs)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DD、LVESD、LVEF、NT-proBNP、EMPs、sICAM-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DD、LVESD、LVEF、NT-proBNP、EMPs、sICAM-1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用法舒地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抑制心肌重塑,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8年7月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7例,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后共9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组,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49例。两组接受标准抗心衰治疗,包括给予盐酸贝那普利、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服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后疗效及心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总有效率(87.8%)高于B组(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LVEF高于B组患者,LVEDD、NT-proBNP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以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菊科风毛菊属植物沙生风毛菊Saussurea arenaria Maxim.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用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从沙生风毛菊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中提取分离化学成分,通过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并检测其细胞毒活性。结果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泽兰叶黄素(Ⅰ)、棕矢车菊素(Ⅱ)、( )-丁香脂素(Ⅲ)、d-松脂素(Ⅳ)、3S-( )-9-oxonerolidol(Ⅴ)、α-香树醇棕榈酸酯(Ⅵ)、羽扇豆醇棕榈酸酯(Ⅶ)、羽扇豆醇乙酸酯(Ⅷ)、α-香树醇(Ⅸ)、羽扇豆醇(Ⅹ)、伞形花内酯(Ⅺ)、对羟基苯甲醛(ⅩⅡ)和3-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ⅩⅢ)。化合物Ⅰ、Ⅱ对人结肠癌HCT8细胞和人肺癌A549细胞具有抑制作用,IC50值为8~14μg/mL。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泽兰叶黄素和棕矢车菊素是沙生风毛菊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合并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95例行PCI治疗的急性前壁STEMI合并HFrEF的患者,按随机单双号法分为两组。术后1周,缬沙坦组47例开始口服缬沙坦,沙库巴曲缬沙坦组48例开始服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比较两组治疗6月末血管内皮、心肌损伤、心功能指标变化和不良心血管事件情况。结果 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治疗6月末,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一氧化氮(NO)高于缬沙坦组,室壁运动积分(WMSI)、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内皮素-1(ET-1)、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 (cTnT)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低于缬沙坦组(P<0.05),缬沙坦组心力衰竭发生人数多于沙库巴曲缬沙坦组(P<0.05);两组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HFrEF的急性前壁STEMI患者行PCI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