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06篇
  免费   1033篇
  国内免费   476篇
耳鼻咽喉   37篇
儿科学   556篇
妇产科学   67篇
基础医学   718篇
口腔科学   359篇
临床医学   6779篇
内科学   2460篇
皮肤病学   59篇
神经病学   324篇
特种医学   6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1415篇
综合类   8140篇
预防医学   1785篇
眼科学   127篇
药学   3262篇
  65篇
中国医学   1057篇
肿瘤学   82篇
  2024年   199篇
  2023年   695篇
  2022年   782篇
  2021年   825篇
  2020年   788篇
  2019年   755篇
  2018年   355篇
  2017年   641篇
  2016年   655篇
  2015年   752篇
  2014年   1314篇
  2013年   1334篇
  2012年   1752篇
  2011年   1914篇
  2010年   1725篇
  2009年   1655篇
  2008年   1763篇
  2007年   1566篇
  2006年   1434篇
  2005年   1460篇
  2004年   1193篇
  2003年   996篇
  2002年   725篇
  2001年   655篇
  2000年   440篇
  1999年   336篇
  1998年   285篇
  1997年   207篇
  1996年   173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目的评估右美托咪定联合酒石酸布托啡诺对机械通气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重度创伤患者7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予以右美托咪定联合酒石酸布托啡诺,对照组予以咪达唑仑联合酒石酸布托啡诺,比较两组酒石酸布托啡诺使用量、有效镇痛时间、用药后唤醒时间及谵妄发生率,观察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酒石酸布托啡诺使用量明显减少,有效镇痛时间和用药后唤醒时间明显缩短(P<0.01);观察组谵妄发生率为2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P<0.05);T_1~T_3时,两组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和呼吸频率(RR)均较T_0时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T_1~T_3时HR、DBP和SB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酒石酸布托啡诺用于机械通气患者安全、有效,可维持镇静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呼吸抑制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93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机械通气与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7年7月于我院接受分娩的72例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使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使用机械通气与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血清细胞因子浓度及机械通气、ICU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动脉血气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NF-α、IL-6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IL-1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机械通气、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机械通气与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相似文献   
933.
目的观察急诊重症监护室(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情况、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ICU收治的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17例,总结患者临床情况,给予细心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17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ICU监护时间为(12.48±3.06)d,通气时间(10.04±2.55)d。患者并发症率17.65%,其中导管脱出患者0例,气管黏膜坏死、出血患者1例,胃肠障碍患者0例,导管阻塞患者1例,通气不良患者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1例。患者护理满意度94.12%,其中很满意10例,满意6例,不满意1例。结论急诊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临床护理要点较多,加强对患者的监护,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患者满意度是主要护理目的。  相似文献   
93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镇静对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我院ICU收治的88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44)采用DEX镇静治疗,B组(n=44)采用咪达唑仑镇静治疗。比较两组镇静效果及谵妄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B组(P<0.05),停药后苏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均较B组明显缩短(P<0.05);镇静180 min内各时间点,两组Ramsay评分明显升高而MAP、HR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谵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11.36%vs 36.36%),且谵妄出现时间明显延迟且持续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DEX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具有较好的镇静效果,可降低谵妄发生率、延缓谵妄出现时间并缩短延续时间。  相似文献   
935.
探讨无创呼吸机在抢救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优势。纳入2013年4月至2016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无创组和有创组,各60例,分别采用无创和有创呼吸机进行48 h的机械通气,比较2组患者的肺功能FVC、FEV1、PEFR和PaO2/FiO2指数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镇静剂的使用情况。经机械通气治疗后,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VC、FEV1、PEFR和PaO2/FiO2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无创组的人工气道并发症、消化系统并发症、营养方面并发症和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有创组(均P<0.05),无创组在镇静剂的使用率和使用剂量上均显著低于有创组(均P<0.05)。与有创机械通气相比,无创呼吸机对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的辅助呼吸效果无差异,但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936.
937.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病死率的特点。近年来,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已经成为合并大血管闭塞AIS的标准治疗方法。对取出的颅内血栓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既能深入认识血栓的组成,明确AIS的病因,还能根据不同患者的血栓特性选择优化的治疗手段,以及根据血栓成分的差异指导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因此,文章将对近年来AIS颅内血栓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38.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ICU收治的8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两组均持续护理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护理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pH值]水平、舒适度[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_(2)水平、pH值及GC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65%(2/43),低于对照组的18.60%(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能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939.
目的:观察渐进式早期康复训练在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渐进式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治疗时间、康复情况[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谵妄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谵妄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2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进式早期康复训练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治疗时间,降低谵妄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功能独立性,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940.
目的:分析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138例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情况,并将患者分为VAP组、非VAP组。对可能引起VAP发生的因素依次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8例患者中,发生VAP 66例,发生率为47.83%(66/13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AP组年龄≥60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5分、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4 d、气管切开、有颅外复合伤、手术次数>1次、吸痰次数≥3次/d、气道湿化次数≥3次/d者占比高于非V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入院时GCS评分<5分、手术次数>1次、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4 d、气道湿化次数≥3次/d、气管切开均为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60岁、入院时GCS评分<5分、手术次数>1次、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4 d、气道湿化次数≥3次/d、气管切开均为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积极给予干预措施,以降低VAP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