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63篇 |
免费 | 223篇 |
国内免费 | 22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7篇 |
儿科学 | 43篇 |
妇产科学 | 15篇 |
基础医学 | 383篇 |
口腔科学 | 24篇 |
临床医学 | 439篇 |
内科学 | 504篇 |
皮肤病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102篇 |
特种医学 | 209篇 |
外科学 | 597篇 |
综合类 | 1322篇 |
预防医学 | 189篇 |
眼科学 | 9篇 |
药学 | 628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368篇 |
肿瘤学 | 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67篇 |
2022年 | 89篇 |
2021年 | 139篇 |
2020年 | 127篇 |
2019年 | 101篇 |
2018年 | 58篇 |
2017年 | 105篇 |
2016年 | 98篇 |
2015年 | 124篇 |
2014年 | 164篇 |
2013年 | 194篇 |
2012年 | 253篇 |
2011年 | 283篇 |
2010年 | 230篇 |
2009年 | 231篇 |
2008年 | 314篇 |
2007年 | 220篇 |
2006年 | 195篇 |
2005年 | 200篇 |
2004年 | 185篇 |
2003年 | 191篇 |
2002年 | 151篇 |
2001年 | 143篇 |
2000年 | 123篇 |
1999年 | 111篇 |
1998年 | 104篇 |
1997年 | 100篇 |
1996年 | 87篇 |
1995年 | 86篇 |
1994年 | 104篇 |
1993年 | 58篇 |
1992年 | 54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45篇 |
1989年 | 49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患儿 13岁 ,因先天性无肛门于出生后在当地行骶会阴肛门成形术 ,术后曾行扩肛处理 ,但仍有排便困难 ;排稀便时有粪便自阴道排出并可感觉到气体进入阴道。月经来潮时肛门有经血排出。查体见肛门狭窄 ,括约肌无收缩 ,食指不能进入直肠 ,造影检查时造影剂大量自阴道排出 ,同时合并脊柱畸形。术前准备 :提前 2周以上行乙状结肠造瘘 (单腔造瘘 )和术前应用肠道抗生素及清洁灌肠。患儿全身麻醉 ,取俯卧位或侧卧位 ,髋关节屈曲 ,手术切口在臀沟顶点 (尾骨表面 )至肛门上方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脂肪、皮下筋膜、肛尾韧带、肛提肌 ,可切除部分尾骨 ,… 相似文献
993.
994.
目的:为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等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①32具尸体标本采用大体解剖方法观测尾状叶静脉数量、直径、走行、回流部位、游离部长度(肝外长度)及毗邻解剖关系。②对15例铸型标本的尾状叶静脉进行观测。③采用64排螺旋CT对10例肝脏标本进行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记录螺旋CT影像下尾状叶静脉内径、数量、走向及毗邻关系。与解剖研究结果比较。结果:固有尾状叶静脉有1~3支,34.38%(11例)有固有尾状叶上静脉,90.63%(29例)有固有尾状叶中静脉,59.38%(19例)有固有尾状叶下静脉。腔静脉旁部静脉和尾状突静脉都为1支,尾状突静脉出现率34.38%(11例)。尾状叶静脉主要汇入到下腔静脉肝后段的左上区(2区)、左中区(6区)、左下区(10区)。其游离部的长度长短不一。结论:了解尾状叶静脉的形态特点及分布规律,对于提高腹腔镜尾状叶切除术中操作的安全性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95.
本文研究模拟微重力对小鼠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探讨尾吊模型模拟微重力研究雌性小鼠生殖功能的可行性。采用转壁式生物反应器模拟微重力体外培养小鼠卵母细胞,以及对小鼠进行旋转和尾吊处理,观察小鼠卵母细胞的成熟情况。结果表明:体外旋转培养和尾吊模型产生的模拟微重力条件下,小鼠卵母细胞的成熟受到抑制,异常率增加。表现为体外旋转培养小鼠卵母细胞的成熟率为8.93%,显著低于1g重力条件下的72.33%;尾吊模型小鼠卵母细胞的成熟率为14.5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3.29%。与对照组比较,小鼠旋转模型对小鼠卵母细胞的成熟无明显影响,提示该旋转模型不适用于模拟微重力的研究。尾吊模型可适用于地面研究模拟微重力对母鼠繁殖机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根慢性压迫损伤对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caudal subnucleus of the spinaltrigeminal nucleus,Vc)内广动力范围(wide dynamic range neurons,WDR)神经元自发放电和诱发放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通过慢性压迫损伤三叉神经根的方法建立三叉神经痛(TN)动物模型,采用在体细胞外记录技术观察空白对照组和TN模型组大鼠Vc内WDR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和诱发的放电活动。结果:对照组和TN模型组大鼠Vc内WDR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分别为0.84±0.15 Hz和3.18±0.59 Hz;口面部感受野分别给予刷、压、夹机械刺激后,对照组大鼠Vc内WDR神经元的诱发放电频率分别为3.27±1.28 Hz、5.62±0.74 Hz和6.76±1.22 Hz,而TN组大鼠诱发放电频率则分别为7.85±1.57 Hz、10.04±0.72 Hz和12.04±1.77 Hz。结论:TN模型组大鼠Vc内WDR神经元的自发放电频率和诱发放电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提示三叉神经根慢性压迫损伤可诱导Vc内WDR神经元兴奋性增强。 相似文献
997.
肝尾状叶及其血管的断层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肝尾状叶疾病的影像诊断和外科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本文利用成人腹部连续横断层标本22例、矢状断层标本14例和冠状断层标本5例研究了肝尾状叶及其血管的断层解剖。肝尾状叶有5面,在外形上可分为固有肝尾状叶(Spigelian叶)、腔静脉旁部和尾状突三部分。固有肝尾状叶,在横断面上,14例(63.6%)伸出腔静脉后突,11例(50%)出现孤立乳头突现象;在矢状断面上,4例(28.6%)下端出现分叉。在15例(68.2%)横断层和12例(85.7%)矢状断层标本上,可见肝尾状叶鞘系,主要出现于肝门静脉左支横部层面。在断层标本上,可见1~3支尾状叶静脉,大部分汇入下腔静脉肝后段的中、下份。粗大的肝右后下静脉分别见于10例(45.5%)横断层、4例(28.6%)矢状断层和l例冠状断层标本上。此外,文内还详细探讨了肝尾状叶在横、矢、冠状断面上的识别、毗邻及其在影像诊断和在肝切除术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8.
999.
《神经解剖学杂志》1996,(1)
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内SP受体阳性神经元、FOS阳性神经元及初级传入C纤维和终末的分布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观察。SP受体阳性神经元的胞体及树突主要分布在此核的Ⅰ、Ⅱ层,Ⅰ层多于Ⅱ层;10%福尔马林刺激大鼠口周区后诱导的FOS阳性神经元分布于此核的Ⅰ~Ⅳ层及其内侧的网状结构,但主要集中在Ⅰ、Ⅱ层,Ⅱ层多于Ⅰ层;BSI-B4标记的初级传入C纤维及其终末也密集地分布于此核的Ⅰ、Ⅱ层,且Ⅱ层多于Ⅰ层。多重反应的结果显示:在Vc的Ⅱ层和Ⅰ层内,SP受体阳性神经元的胞体及树突和FOS阳性神经元胞体的周围可见许多BSI-B4标记的纤维及终末;部分SP受体阳性神经元也呈FOS阳性,少数SP受体和FOS的双重阳性神经元周围也有BSI-B4标记的纤维和终末。以上结果说明:(1)传递面口部痛信号的C纤维主要终止在尾侧亚核的Ⅰ、Ⅱ层,与SP受体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区重叠,提示这些C纤维可能含SP;(2)参与西口部痛信息传递的FOS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Vc的Ⅱ层,它们与初级传入C纤维终末的分布区重叠,其中的部分POS阳性神经元也呈SP受体阳性,从而进一步地证明了BSI-B4标记的初级传入C纤?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肝尾状叶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9例尾状叶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远期疗效。结果 19例患者手术方式:左侧尾状叶切除6例,右侧尾状叶切除2例,尾状叶胆管开口切开整形加探查取石11例;其中3例附加左半肝切除,4例附加残余肝左内叶切除,1例附加肝方叶(肝左内叶下段)切除,2例附加残余右肝前叶切除,5例附加肝门部胆管切开整形加肝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加空肠袢皮下预置术。全组无围术期死亡,随访11个月至8年9个月,远期疗效优良率为78.95%(15例),其中行尾状叶切除术者(8例)的优良率达100%。结论尾状叶切除治疗尾状叶胆管结石可达到彻底清除病灶的目的 ,有良好的远期效果;无条件实施尾状叶切除者,经肝门区胆管探查取石,联合使用术中胆道镜及术后经皮下预置空肠袢取石亦可达到相对满意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