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1篇 |
免费 | 27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75篇 |
口腔科学 | 66篇 |
临床医学 | 44篇 |
内科学 | 13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1篇 |
外科学 | 69篇 |
综合类 | 164篇 |
预防医学 | 30篇 |
眼科学 | 9篇 |
药学 | 82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1篇 |
肿瘤学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36篇 |
2008年 | 38篇 |
2007年 | 48篇 |
2006年 | 42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设计、表达两个A型肉毒毒素多表位串联体.方法:从文献报道的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neurotoxin type A,BoNT/A)的表位及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得到的B细胞表位中遴选表位,并加入适当的辅助性元件,设计多表位串联体A、B.对其基因进行优化后,经重叠PCR方法合成串联体A、B的全长基因.分别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QE-30,再转化E.coli M15[pREP4]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诱导表达,以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并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成功设计并构建了两个多表位串联体A、B,并在E.coli中以包涵体形式获得高效表达.Ni-NTA法纯化后分别获得纯度大于92.2%、99%的重组串联体A、B蛋白,并经透析复性法复性.Western印迹和间接ELISA显示纯化、复性后的重组蛋白与抗天然BoNT/A马血清有特异性结合反应. 相似文献
32.
新型重组IL-6 D24-PE40KDEL外毒素融合蛋白复性及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高效表达的重组IL-6 D24-PE40KDEL外毒素融合蛋白进行包涵体的分离、变性与复性以及纯化。方法:对表达菌体进行超声破碎、洗涤、氧化还原法变性及复性,经离子交换层析。结果:工程菌HB101/pE01T的表达产物是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菌体的破碎以高渗蔗糖溶液进行预处理后,再超声破碎效果最好;包涵体的洗涤则先用Triton-X-100洗2次,再用8mol/L尿素洗涤一次效果更优;最佳变性条件为在7mol/L盐酸胍中加入0.065mmol/L的DTT和0.2mol/L的盐酸精氨酸;最佳复性奈件为在10℃复性保持24h,蛋白浓度保持在30~80μg/ml,并需加入0.2mol/L盐酸精氨酸;利用谷胱甘肽的氧化还原法,当氧化型谷胱甘肽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浓度比在2:1时所获得的活性成分得率最高;利用强弱离子交换结合的方法能获得纯度为95%的目的蛋白,所得融合蛋白可与IL-6及PEA抗体相结合并能特异性地杀伤高表达IL-6R的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结论:本研究获得重组IL-6D24-PE40KDEL外毒素融合蛋白包涵体的分离、变性与复性条件和一条能获得大量高纯度该融合蛋白的纯化路线。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难复性肘关节脱位合并肱动脉损伤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8-06行手术切开修复治疗的7例单纯肘关节脱位合并肱动脉损伤,一期行肘关节骨性结构的恢复与软组织稳定的重建,同时行血管移植恢复肱动脉的连续性,二期行游离皮片移植关闭伤口。结果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5个月。末次随访时肘关节X线片显示7例均获得并维持同心圆复位。1例出现肘关节关节囊及韧带处异位骨化,对症治疗后治愈。无肘关节不稳定、无切口或针道感染发生。末次随访时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5例,良1例,可1例。结论难复性肘关节脱位合并肱动脉损伤通过一期肘关节骨结构与软组织稳定重建、恢复肱动脉连续性,二期行游离植皮,并结合早期康复锻炼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关节灌洗和透明质酸钠治疗不同病程的颞下颌关节(TMJ)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09年3月TMJ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126例(138侧关节)进行关节灌洗和透明质酸腔内注射治疗,按发病病程分为三组:6个月以内组36例;6~12个月组42例;12个月以上组48例。随访12~36个月(平均26个月),并对三种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总有效率为88.9%(112/126)。其中6个月以内组术后张口度平均增加(8.2±3.4)mm,健侧侧向运动增加(4.8±1.4)mm,91.7%(33/36)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有效率为94.4%(34/36)。6~12个月组张口度平均增加(8.0±3.2)mm,健侧侧向运动增加(4.4±1.5)mm,90.5%(38/42)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有效率为92.9%(38/42)。12个月以上组术后张口度平均增加(7.1±4.1)mm,健侧侧向运动增加(3.5±2.4)mm,81.3%(39/48)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有效率为83.3%(40/48)。三组比较,张口度、侧向运动改善、疼痛缓解及有效率,6个月以内组和6~12个月组均优于12个月以上组(P<0.05),而6个月以内组和6~12个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灌洗术和透明质酸钠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在12个月以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12个月以上。因此,早期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研究盘前移位对兔颞下颌关节组织的影响。方法:对6只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的右侧颞下颌关节分别切除盘前及内外侧韧带,然后将关节盘前拉,用丝线固定于颧弓部,造成不可复性盘前移位,左侧颞下颌关节为非手术对照。术后4周处死动物,解剖显微镜下切除关节组织,常规处理,石蜡包埋,HE染色。结果:手术侧关节髁突表面纤维组织呈局灶性增厚,软骨细胞增生活跃,关节出现大量新生的软骨细胞,核大,深染或双核,双板区纤维组织排列紊乱,对照关节则无组织学异常表现,结论:不可复性盘前移位可造成兔颞下颌关节形态及组织学变化,其早期组织学特点为髁状突的进行性改建与关节盘及双板区的退行性改建并存。 相似文献
37.
严旅军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1):85
<正>患者男,23岁,因右腹股沟难复性包块5个月于2009年5月21日入院。站立时包块明显,平卧数小时偶可消失,无疼痛,轻度酸胀不适。查体:立位时右腹股沟可见局部隆起,触诊可扪及3.5 cm×2.5 cm肿物,光滑完整,质地中等,无触痛,类似囊性,透光试验阳性,腹部加压或咳嗽时有轻度冲击感。平卧后包块不能自行还纳,手法复位略有缩小。B型超声检查示右腹股沟区3.2 cm×2.5 cm×2.0 cm低回声,边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构建正常和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及在两种不同治疗方式下张、闭口位的颞下颌关节系统的个体化三维可视模型,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生物力学致病机理研究及其临床治疗方法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正常志愿者和单侧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各1名,采用CT和MRI两种扫描方式,按照闭口位与最大张口位的姿势进行扫描,应用Mimics和Geomagic软件平台,建立正常的与病理的颞下颌关节三维几何模型。同时,患者行颞下颌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治疗后,模拟关节盘复位手术后分别进行闭口位与最大张口位姿势的扫描与重建。结果建立了正常的、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术前的、行透明质酸关节腔内注射后的、模拟关节盘复位的4组个体化三维可视模型。结论基于CT、MRI扫描和Mimics、Geomagic三维重建能够实现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行透明质酸关节腔内注射和模拟关节盘复位的个体化三维可视建模,对评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并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生物力学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官兵不可复性牙髓炎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某基层部队官兵不可复性牙髓炎387例共403颗患牙,分为观察组214例共227颗患牙和对照组173例共176颗患牙。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多次法根管治疗。治疗结束后1周内电话随访,记录患牙急症反应发生情况;2年后复诊,结合临床及X线摄片检查结果进行疗效评定。比较两组患牙急症反应发生情况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1周,观察组无、轻、中及重度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2年,观察组成功率和失败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短期急症反应轻,长期疗效好,是治疗基层官兵不可复性牙髓炎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
大肠杆菌表达的单链抗体柱复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链抗体(singlechainFvScFv)是由抗体重链要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通过一段连接肽连接而成的重组蛋白,由于其分子量小穿透力强,免疫原性代,利于基因工程操作等特点,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单链抗体进行了大量研究,本室构建了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单链抗体ScFv,并在大肠杆菌表达体系中以包含体工形式获得高效表达,由于包含体为没有活性的变性蛋白,其纯化和复性是大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