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4850篇 |
免费 | 14459篇 |
国内免费 | 959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068篇 |
儿科学 | 2262篇 |
妇产科学 | 1603篇 |
基础医学 | 11859篇 |
口腔科学 | 3190篇 |
临床医学 | 22905篇 |
内科学 | 19681篇 |
皮肤病学 | 1687篇 |
神经病学 | 5322篇 |
特种医学 | 412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3篇 |
外科学 | 10638篇 |
综合类 | 55399篇 |
预防医学 | 14168篇 |
眼科学 | 2332篇 |
药学 | 33398篇 |
437篇 | |
中国医学 | 22094篇 |
肿瘤学 | 668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篇 |
2024年 | 4425篇 |
2023年 | 7659篇 |
2022年 | 8483篇 |
2021年 | 10380篇 |
2020年 | 8313篇 |
2019年 | 6596篇 |
2018年 | 3593篇 |
2017年 | 5829篇 |
2016年 | 6125篇 |
2015年 | 6708篇 |
2014年 | 9242篇 |
2013年 | 9504篇 |
2012年 | 12520篇 |
2011年 | 13582篇 |
2010年 | 12587篇 |
2009年 | 12598篇 |
2008年 | 12335篇 |
2007年 | 12008篇 |
2006年 | 11422篇 |
2005年 | 11216篇 |
2004年 | 9425篇 |
2003年 | 6475篇 |
2002年 | 3510篇 |
2001年 | 2919篇 |
2000年 | 2387篇 |
1999年 | 1934篇 |
1998年 | 1367篇 |
1997年 | 1068篇 |
1996年 | 600篇 |
1995年 | 455篇 |
1994年 | 432篇 |
1993年 | 514篇 |
1992年 | 414篇 |
1991年 | 471篇 |
1990年 | 386篇 |
1989年 | 367篇 |
1988年 | 336篇 |
1987年 | 265篇 |
1986年 | 194篇 |
1985年 | 107篇 |
1984年 | 54篇 |
1983年 | 45篇 |
1982年 | 37篇 |
1981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通过miR-29对大鼠外周神经闭锁小带蛋白-1(ZO-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rt PA组(rt PA)和无催化活性rt PAi组(rt PAi)。3组大鼠分别在坐骨神经旁注射生理盐水、rt PA和rt PAi,2 h后利用real time 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坐骨神经内ZO-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并采用real time RT-PCR方法检测坐骨神经miR-29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t PA组大鼠坐骨神经周围注射rt PA后,ZO-1的mRNA表达下降(P 0. 05),Western Blot发现ZO-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 0. 05),免疫荧光检测同样发现ZO-1表达减少;无催化活性的rt PAi处理大鼠坐骨神经后,神经束膜内ZO-1的mRNA及蛋白水平同样明显下降(P 0. 05);与对照组相比,rt PA和rt PAi处理2 h后大鼠坐骨神经内miR-29表达均明显增高(P 0. 05)。结论:rt PA通过减少神经束膜中ZO-1表达水平,增加神经束膜通透性,其作用不依赖于其对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催化功能,可能通过增加miR-29表达下调ZO-1蛋白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 :研究睾酮对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寡聚体CA1区注射联合去势大鼠脑内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双侧海马CA1区注射Aβ1-42寡聚体同时去势建立动物模型。动物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氟他胺组、睾酮组及氟他胺+睾酮组。采用H-E染色法检测海马锥体细胞数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免疫印迹检测各组大鼠脑内突触素的表达量。结果:锥体细胞数量和突触素表达量在睾酮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高,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睾酮组与其他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睾酮组,氟他胺+睾酮组的锥体细胞数量和突触素表达量均高于模型组。结论 :睾酮可以通过雄激素受体途径增加锥体细胞的生存率,可以增加突触素在模型动物海马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64.
65.
66.
《临床医药实践》2018,(5):341-344
目的:探讨血清中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按照Hp感染情况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诊治且行Hp感染检测的248例患者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对比分析两组血清中G-17、PG-Ⅰ和PG-Ⅱ的表达水平。结果:Hp阳性组的PG-Ⅰ和G-17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而PG-Ⅱ、PGⅠ与PGⅡ比值(PGR)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PG-Ⅰ、PG-Ⅱ和G-17水平为Hp是否感染的影响因素,其中PG-Ⅰ和G-17为Hp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PG-Ⅱ是Hp感染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血清中G-17、PG-Ⅰ和PG-Ⅱ与Hp感染显著相关,G-17和PG-Ⅰ是危险因素,PG-Ⅱ对Hp感染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67.
《抗感染药学》2018,(2):260-262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替加环素对老年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感染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0月间收治的老年PDR-Ab感染重症肺炎患者144例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72)与对照组(n=72);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加环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临床症状复常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感染控制窗出现时间、肺部阴影复常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75.00%)(P<0.05)。结论: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替加环素联用治疗老年PDR-Ab感染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8.
明确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与氨甲蝶呤(MTX)治疗4~7 d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3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且接受单剂量MTX治疗的临床资料。单剂量MTX治疗有效率为76.47%(26/34)。在26例MTX治疗有效患者中,7例显示治疗0~4 d后β-hCG水平降低>15%; 22例(64.71%)表现出治疗4~7 d后 β-hCG水平降低>15%。对于治疗4~7 d 后β-hCG水平降低>15%患者,RCO曲线下面积是81.7%,而治疗0~4 d后 β-hCG水平降低>15%患者对应值64.0%。 与治疗0~4 d后比较,治疗4~7 d后 β-hCG水平降低>15%能更很好预测单剂量MTX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9.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18,(3)
<正>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发生于老年人的一种进行性发展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判断力以及抽象思维等功能的减退或丧失~([1,2])。目前,AD的病因病机仍未明确,日趋呈现出发病多样化、病情复杂化的疾病特点,在某种程度上给AD的预防和治疗带来了严重困扰。临床尚无治愈AD的特效方法,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延缓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70.
《中南药学》2018,(1):96-99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HPLC-ELSD)测定14批次黑参中4种稀有皂苷20(S)-Rg3、20(R)-Rg3、Rk1、Rg5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ELSD对黑参中4种稀有皂苷进行测定。色谱条件:采用COSMOSIL C18-PAQ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80%乙腈水溶液(A)-10%乙腈水溶液(C)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2 m L·min-1,柱温30℃,漂移管温度为60℃,进样体积20μL。结果稀有皂苷20(S)-Rg3、20(R)-Rg3、Rk1、Rg5得到良好的分离,分别在21~620、19~570、20~610和19~560μg·m L-1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14个黑参样品中稀有皂苷20(S)-Rg3的含量范围为0.107%~0.233%,20(R)-Rg3的含量范围为0.075%~0.220%,Rk1的含量范围为0.161%~0.330%,Rg5的含量范围为0.442%~0.822%。结论 HPLC-ELSD法可用于同时测定黑参中4种稀有皂苷20(S)-Rg3、20(R)-Rg3、Rk1、Rg5成分,且方法简单、可靠、易行。同时,其结果为以后建立和完善黑参的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