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7篇 |
免费 | 67篇 |
国内免费 | 4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篇 |
儿科学 | 7篇 |
妇产科学 | 7篇 |
基础医学 | 39篇 |
口腔科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134篇 |
内科学 | 73篇 |
皮肤病学 | 14篇 |
神经病学 | 30篇 |
特种医学 | 3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54篇 |
综合类 | 294篇 |
预防医学 | 80篇 |
眼科学 | 5篇 |
药学 | 92篇 |
中国医学 | 259篇 |
肿瘤学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41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57篇 |
2011年 | 65篇 |
2010年 | 47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137篇 |
2007年 | 50篇 |
2006年 | 47篇 |
2005年 | 49篇 |
2004年 | 62篇 |
2003年 | 57篇 |
2002年 | 33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简称前列腺增生,亦称良性前列腺肥大,是老年男性常见病。从病理讲,细胞增多是增生,细胞增大为肥大。前列腺增生是细胞增多,不是肥大,所以正确命名应为前列腺增生。男性自35岁以上前列腺可有不同程度的增生,50岁以后出现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2.
23.
根据科技术语的命名约定,提出中医症状的命名原则。以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的诊法部分作为讨论对象,认为目前中医症状的命名存在7大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①补充不完整的症状名;②将繁琐而属性单一的临床描述简化为症状名;③将包含多个属性的临床描述拆分为症状名;④合并内涵相同或相近的症状名;⑤拆分临床表现和临床意义不同的症状名;⑥多个症状名组合才有临床意义不属诊法的研究内容;⑦删除西医学症状名。 相似文献
24.
2002年以来,国家有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牧区开展新型合作医疗的战略决策,给曾经举步维艰的中等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校作为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惟--所具有60年建校历史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近10年来,始终秉持"发展是硬道理,克服困难求发展更是硬道理"的理念,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办学水平和效益稳步提高.尤其是随着学校护理专业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学校以创建自治区重点专业为契机,在护理专业建设上加大了软、硬件方面的投入.取得了明显成效.2004年,学校以全冠总分第一的成绩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5年,我校护理专业又被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首批自治区级重点专业. 相似文献
25.
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96例早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光导纤维、显微摄像补充及手术操作器械的进展,以内窥镜技术为代表的外科微创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是继椎间盘入路和椎间孔入路之后内窥镜技术的又一创新,其手术途径与传统腰椎间盘摘切除术和显微腰椎间盘切除术相同,均为后方入路。关于此术式的命名,各家不尽相同,有人称之为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或椎管镜。我院自2002年8月开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椎闻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土荆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土荆皮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反复利用色谱方法 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化学方法 及参照文献鉴定单体成分结构.结果 从土荆皮中分离并鉴定了1个新的苯甲酸甲酯阿洛糖苷(pseudolaroside C,Ⅰ)及12个由该植物中首次分得的化合物(Ⅱ~ⅩⅢ),包括莽草酸(Ⅱ)、莽草酸甲酯(Ⅲ)、芒柄花苷(Ⅳ)、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Ⅴ)、2'-羟基柚皮素(Ⅵ)、素馨苷E(Ⅶ)、长寿花糖苷Ⅱ(Ⅷ)、淫羊藿次苷B5(Ⅸ)、blumenol C葡萄糖苷(Ⅹ)、1,2-氧-异丙叉基-O-β-D-吡喃果糖苷(Ⅺ)、β-D-甲基吡喃果糖苷(Ⅻ)、β-D-甲基呋喃果糖苷(ⅩⅢ)等.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土荆皮苷C.化合物Ⅱ~ⅩⅢ为首次自该植物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对盾叶薯蓣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利用反相色谱技术分离盾叶薯蓣水相部分中的化学成分,用1H-NMR、13C-NMR、135DEPT、HMQC和HMBC等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新鲜的盾叶薯蓣根茎分得3个甾体皂苷,分别鉴定为薯蓣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Ⅰ)、(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呋甾烷-5-烯-3β,22ζ-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毗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Ⅰ)、(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呋甾烷-5-烯-3β,22ζ二醇-7-羰基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0β-D-吡喃葡萄糖苷(Ⅱ).结论 化合物Ⅱ为一新甾体皂苷,命名为盾叶薯蓣皂苷H(zingiberenin H). 相似文献
28.
山核桃树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山核桃树皮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得到15个化合物,鉴定为:4,8-二羟基萘酚-1-O-β-D-(6'-乙酰氧基)吡喃葡萄糖苷(Ⅰ)、双氢山柰酚(Ⅱ)、胡桃醌(Ⅲ)、胡萝卜苷(Ⅳ)、山柰酚(Ⅴ)、4,8-二羟基萘酚-1-O-β-D-[6-O-(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酰基)]吡哺葡萄糖苷(Ⅵ)、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Ⅶ)3,3'-二甲氧基鞣花酸(Ⅷ)、柚皮素(Ⅸ)、槲皮索(Ⅹ)、4,8-二羟基四氢萘醌(Ⅺ)、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Ⅻ)、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XⅢ)、4,8-二羟基萘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XⅣ)、4,5,8-三羟基-α-四氢萘醌-5-O-β-D-[6'-O-(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酰基)]吡喃葡萄糖苷(XⅤ).结论 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山核桃酚;化合物Ⅰ、Ⅶ~Ⅸ、Ⅷ、XⅢ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研究杉科植物池杉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池杉的枝叶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波谱分析手段鉴定了其中6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四氢-2,4-二(4-羟基苯基)-2H-吡喃-3,5-二醇[tetrahydro-2,4-bis(4-hydroxyphenyl)-2Hpyran-3,5-diol,Ⅰ]、3,5-二(4-羟基苯基)-4-戊烯-1,2-二醇[3,5-bis(4-hydroxyphenyl)-4-pentene-1,2-diol,I]、3,5,7,3',5'-五羟基黄烷[3,5,7,3',5'-pentahydroxyflavan,Ⅲ]、4-(2,3-二氢-3-羟甲基-5-(3-羟丙基)-7-甲氧基苯并呋喃-2基)-2-甲氧基苯酚[4-(2,3-dihydro-3-hydroxymethyl-5-(3-hydroxypropyl)-7-methoxybenzofuran-2-yl)-2 methoxyphenol,Ⅳ]、2-(3,4-二甲氧基苯氧基)-四氢-6-羟甲基-2H-吡喃-3,4,5-三醇[2-(3,4-dimethoxyphenoxy)tetrahydro-6-(hydroxymethyl)-2H-pyran-3,4,5-triol,Ⅴ]、2,5-二氢-3,5-二(4-羟基苯基)-2-呋喃甲醇[2,5-dihydro-3,5-bis(4-hydroxyphenyl)-2-furanmethanol,Ⅵ].结论 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池杉吡喃醇(aseendenpyranol),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对海南狗牙花中的吲哚类生物碱进行分离鉴定.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NMR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海南狗牙花中分离鉴定了7个吲哚类生物碱,分别为:海南狗牙花素(hainanervatasine, I)、海南狗牙花新(hainanervatacine, Ⅰ)、老刺木碱(vobasine, Ⅱ)、冠狗牙花定(coronaridine, Ⅳ)、3-羟基冠狗牙花定(3-hydroxyl coronaridine, Ⅴ)、3-(2-羰基-丙基)冠狗牙花碱[3-(2-oxopropyl) coronaridine, Ⅵ]、山辣椒胺(tabernamine, Ⅶ).结论 化合物Ⅰ、Ⅱ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海南狗牙花素(Ⅰ)、海南狗牙花新(Ⅱ),化合物Ⅳ、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