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6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18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73篇
内科学   91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56篇
特种医学   116篇
外科学   1514篇
综合类   1382篇
预防医学   152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473篇
  13篇
中国医学   197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337篇
  2010年   303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304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270篇
  2005年   294篇
  2004年   296篇
  2003年   249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外伤性下颈椎行颈前路融合内固定(anterior cervical fusion,ACF)术后邻近节段矢状面角度丢失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96例行ACF治疗的下颈椎外伤患者,记录患者年龄、性别、随访时间、手术方式、入院及末次随访ASIA评分(ASIA分级A~E级分别记为1~5分),在颈椎侧位X线上测量上区域角、下区域角、局部后凸角、融合节段角度、邻近椎体及椎间隙角度等相关参数,回顾所有患者术前MRI、CT,明确邻近节段损伤情况,所有患者局部后凸角术后角度丢失大于5°归为A组(术后邻近节段角度丢失组,23例),术后邻近节段角度无丢失为B组(373例),并通过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以上相关因素行两组间对比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CF术后邻近节段角度丢失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邻近节段椎间隙、椎体及融合节段角度在局部后凸角、上区域角、下区域角中所占比例,明确ACF术后邻近节段角度丢失的主要部位。结果:ACF术后邻近节段角度丢失发生率为5.81%(23/396),A、B组年龄分别为48.26±8.61岁、31.04±6.17岁,入院时ASIA评分两组分别为3.5±0.8、3.7±1.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21,P=0.045)。手术方式、性别、随访时间、末次随访ASIA评分在A组和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CT、MRI上显示非手术节段MRI椎间盘信号异常(A组3/23,B组13/373)、不伴椎间韧带复合体损伤的单侧非移位型关节突骨折(A组2/23,B组0/373)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03)。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年龄、MRI上非手术节段椎间盘信号异常、不伴椎间韧带复合体损伤的单侧非移位型关节突骨折是ACF术后邻近节段矢状面角度丢失的危险因素(P分别为0.031、0.006、0.002),入院时ASIA评分与ACF术后邻近节段后凸畸形发生无相关性(P=0.301)。上邻近第1椎间隙角度丢失在局部后凸角、上区域角、下区域角角度丢失中分别为78.07%、85.00%、90.19%,上邻近第1椎间隙角度丢失是邻近节段角度丢失的主要成分。结论:ACF术后局部角度丢失有一定发生率,年龄、MRI上非手术节段椎间盘信号异常及不伴椎间韧带复合体损伤的单侧非移位型关节突骨折是ACF术后后凸畸形发生的危险因素,以上邻近节段角度丢失为主。  相似文献   
82.
目的评价颈前路单椎体次全切加选择性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12例(9例四节段,3例三节段)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路单椎体次全切加选择性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评估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植骨融合率、内固定的稳定性以及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该组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内固定无松动,植骨完全融合,颈椎生理曲度及JO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颈前路单椎体次全切加选择性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够达到充分减压目的、术后融合率高、稳定性好、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3.
前路腰椎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腰椎前路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 thrombosis,DVT)的机制及防治对策。方法 随机抽取38例行前路腰椎钢板内固定植入手术后其中8例患者出现DVT的病情进行分析并经超声多普勒确诊。结果 38例前路腰椎手术患者中8例出现DVT,其发生率为21%。结论 前路腰椎手术患者中存在高危因素发生DVT,建议对围手术期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采取适当的预防性治疗,对发生DVT患者行规范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84.
目的:对胸腰段爆裂型骨折并截瘫患者前路减压与脊柱重建的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本组57例胸腰段爆裂型骨折并截瘫患者,施行胸腹联合切口,胸膜外-腹膜后人路,将伤椎及相邻椎间盘作次全切除,进行硬膜和脊髓前方的彻底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Z型钛钢板内固定.结果:57例术后获得1~10年随访,复查椎管畅通无占位压迫,术后3~4个月椎体间植骨均已牢固融合,无植骨块塌陷、伤椎高度丢失及继发后突畸形,亦无钢板螺丝钉松动或断裂现象,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除3例完全截瘫者外,其余病例均获得1级以上,平均为1.8级的功能恢复.结论:前路神经减压彻底,重建脊柱长期稳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显著,临床疗效肯定,可作为胸腰段爆裂型骨折并截瘫、椎管前方压迫较严重病例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5.
谌勇  魏大成  古恒 《吉林医学》2012,33(33):7173-7174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钛网重建脊柱和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因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且行前路减压钛网重建脊柱的方法治疗的患者32例的手术方法、疗效和随访记录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的完成手术,均进行钛网植骨重建脊柱。患者融合节段的平均凸度角为5.0°,矫正率达到92%。对患者在术后进行X线和CT复查,椎管减压非常彻底,椎体的复位情况非常良好。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0~15个月,在随访期间,2例患者的钛网内置物出现轻微的松动和移位,但患者没有具体的临床表现,其余患者都达到骨性融合的效果,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前路减压钛网重建脊柱治疗能够很好的恢复患者脊柱的正常生理结构,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比较显著,手术安全可靠,具有很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6.
对C_4水平以下节段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33例行前路骨化韧带切除术。29例随访1~10a,按JOA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优(术后改善率80%以上)13例;良(50%~79%)10例;改进(5%~49%)3例;无变化(5%以下)2例;加重1例,有效率89.6%。提示:C_4以下节段性OPLL适合前路开槽切除;C_4以上的节段性OPLL或连续型OPLL适合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充分暴露骨化灶的范围,才能将其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究侧前路矫形治疗脊柱胸腰段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效果,以便为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46例脊柱胸腰段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侧前路矫形治疗,观察记录术前以及术后1年内患者的Cobb角和VAS评分。结果术后1年后凸Cobb角平均为(12.4±5.2)o;术前VAS评分平均为(5.78±0.85),术后1年VAS评分平均为(0.56±0.13),所有患者后凸Cobb角、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胸腰段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进行前侧路矫形治疗效果明显,能够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后凸Cobb角,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8.
对30具经福尔马固定过的成年国性尸体作了观测,分别在C2,C4和C6椎体下缘横断面上测量了椎动脉和颈长肌有关的影响,为颈椎前路手术提供了避免损伤椎动脉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89.
90.
杨艳颖  王银萍  洪凌 《重庆医学》2008,37(5):547-548
颈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多趋势,除理疗、药物治疗外,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在临床上亦比较常用.手术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并植入钛合金钢板可有效解除对神经、血管的压迫,维持颈椎的稳定性,是恢复颈椎功能的有效手段[1].但因术后病情复杂多变,并发症较多,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并指导进行康复锻炼,对预防和及时发现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