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28篇
  免费   873篇
  国内免费   738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535篇
口腔科学   361篇
临床医学   1394篇
内科学   513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104篇
特种医学   3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628篇
综合类   3176篇
预防医学   956篇
眼科学   141篇
药学   5942篇
  21篇
中国医学   1807篇
肿瘤学   88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291篇
  2022年   373篇
  2021年   452篇
  2020年   337篇
  2019年   328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347篇
  2016年   338篇
  2015年   393篇
  2014年   587篇
  2013年   610篇
  2012年   796篇
  2011年   849篇
  2010年   762篇
  2009年   694篇
  2008年   1065篇
  2007年   843篇
  2006年   789篇
  2005年   851篇
  2004年   607篇
  2003年   649篇
  2002年   533篇
  2001年   536篇
  2000年   464篇
  1999年   413篇
  1998年   313篇
  1997年   279篇
  1996年   275篇
  1995年   242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139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β-环糊精(β-CD)能与药物形成稳定的包合物。通过对薄荷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发现,β-CD对薄荷具有一定的包合作用,且随温度的升高,包合物中薄荷的释放率增加。因此,在服用药品时,随口腔温湿度的变化而释放清凉的薄荷香味。实验表明,薄荷β-环糊精包合物具有一定的抗光解法、热稳定性和湿稳定性,其稳定性明显优于单纯薄荷。  相似文献   
102.
用L-90流变仪研究了芳基乙炔预聚物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芳基乙炔聚物流体为牛顿流体,其粘度随温度增加而降低,粘流活化随预聚物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预聚物在室温存储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加;在60-80℃恒温90min其粘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与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氧哌嗪青霉素粉针、青霉素粉针、ATP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七种临床常用注射液在5%葡萄糖溶液中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下(25±1℃)放置2h,观察甲磺酸培氟沙星配伍后,其物理性状变化、pH值的变化,同时以HPLC法测定甲磺酸培氟沙星的含量变化.结果:配伍后,其与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青霉素粉针、维生素B6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在实验时间内各观测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而与氧哌嗪青霉素粉针、维生素B6注射液在2h时含量分别下降5.5%和5.65%.结论: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可与青霉素粉针、维生素B6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四种注射液配伍使用,建议最好不要与氧哌嗪青霉素粉针、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04.
用HPLC法考察甲磺酸培氟沙星在液中的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文静  陈英 《广西医学》2001,23(4):749-751
目的 :研究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与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氧哌嗪青霉素粉针、青霉素粉针、 ATP注射液、维生素 C注射液、维生素 B6 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七种临床常用注射液在 5 %葡萄糖溶液中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 :在室温下(2 5± 1℃ )放置 2 h,观察甲磺酸培氟沙星配伍后 ,其物理性状变化、 p H值的变化 ,同时以 HPL C法测定甲磺酸培氟沙星的含量变化。结果 :配伍后 ,其与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青霉素粉针、维生素 B6 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在实验时间内各观测指标均无明显变化 ;而与氧哌嗪青霉素粉针、维生素 B6 注射液在 2 h时含量分别下降 5 . 5 %和 5 . 6 5 %。结论 :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可与青霉素粉针、维生素 B6 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四种注射液配伍使用 ,建议最好不要与氧哌嗪青霉素粉针、维生素 C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05.
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在光作用下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灯光为光源研究药物在自然光照射下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自制的光量累积仪 ,用脉冲计数法对自然光进行累积计量 ,研究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在灯光及自然光照射下的含量变化规律 ;探讨不同光源对该药物稳定性的影响 ;并预测该药物在室内自然光照射下的贮存期。结果 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在光照试验中的含量变化遵从零级动力学规律 :C=C0 - k Et;在无外包装条件下 ,室内自然光照射下的贮存期约为 36天 ,与留样测得的结果 35天基本一致。结论 采用灯光照射实验可研究药物在自然光照射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三维测量方法应用于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正颌术后颌骨稳定性研究的可行性,分析术后颌骨的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9年7至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双颌手术的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上颌Le Fort 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矢状劈开术。收集患者术前1周(T0)、术后3 d(T1)、术后6~12个月(T2)螺旋CT数据,使用3D Slicer建模并导入Geomagic Qualify拟合配准、测量上、下颌骨各标志点三维移动距离。对T1、T2期各标志点坐标值行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并对有明显复发的标志点之间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15例患者,其中男5例,女10例,年龄18~25岁,平均21.3岁。T1与T2期各标志点水平向坐标值比较,仅在右下颌角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期为(-50.47±4.44) mm,T2期为(-50.06±4.66) mm(t=2.948,P=0.011)。T1与T2期各标志点前后向坐标值比较,上颌骨上牙槽座点、左、右梨状孔点、左、右骨折线中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分别为37.7 %(1.36/3.61)、35.7%(1.15/3.22)、25.4%(0.84/3.31)、26.9%(0.84/3.12)、14.0%(0.41/2.92);下颌骨下牙槽座点、颏前点、颏顶点、颏下点、左、右下颌角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率分别为36.9%(1.75/4.74)、53.9%(2.45/4.55)、55.5%(2.72/4.90)、61.7%(2.90/4.70)、85.3%(2.20/2.58)、93.4%(2.40/2.57);复发距离与移动距离均显著相关(r值为0.572~0.736,P < 0.05)。T1、T2期垂直向各标志点坐标值比较,上颌骨垂直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骨下牙槽座点、颏前点、颏顶点、颏下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期较T1期发生明显的逆时针旋转。结论三维测量方法可准确反映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双颌术后颌骨的三维变化,术后上、下颌骨在水平向均无明显复发,在前后向均存在复发,与手术距离显著相关,在垂直向仅下颌骨存在旋转移位。  相似文献   
107.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测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胸腰椎骨折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其疗效与螺钉固定的长度,螺钉的植入方向以及骨密度大小诸因素相关,为此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为临床手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6具成人新鲜脊柱标本,应用实验应力分析手段进行测试。结果:长螺钉的应变比短螺钉应变在压缩,前屈,后伸,侧屈分别小16%,41%,56%,41%,其强度分别提高16%,41%,55%,41%,其脊柱位移分别小18%,25%,32%,30%,轴向刚度分别提高18%,25%,32%,30%(P均<0.05),骨密度对拔出力的影响,正常组与骨质疏松组相差67%,相应的相对位移,应变,能量两组平均相差均在16%以上(P<0.05),结论:手术中应注意弓椎根螺钉固定相关因素,这对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8.
步枪立姿射击稳定性的力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射击运动技术是衡量运动员水平的关键,它对运动员姿态控制的稳定性有相当高的要求。本文以步枪立姿运动为例,分析其姿态控制的力学特征,运用运动稳定性原理,求得人体上躯干最佳姿态控制角,并论证了人体躯干长度,前臂长度对稳定性的影响。最后将理论结果与对一些国内外著名运动员实测参数比较分析,证明了理论结论与实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多节段脊柱后部结构对腰椎旋转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用7具成人新鲜尸体脊柱标本(L1~S1),采用单侧多节段逐步切除腰椎后部结构的方法,形成7种状态,从单侧多节段开窗至全椎板及双侧小关节切除等。通过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施加10Nm的扭转载荷,使脊柱产生左、右轴向旋转运动。结果:全椎板加双侧小关节部分切除后,腰椎旋转稳定性受到显著影响。结论:除小关节骨性结构及关节囊外,椎板及后部韧带结构对维持腰椎旋转稳定性亦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0.
腰椎小关节的生物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 《医用生物力学》1998,13(2):117-120
腰椎小关节是腰椎运动节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控制腰椎运动节段的活动,承载施加于腰椎上的负荷,与椎间盘,韧带,包括关节囊一起维持腰椎的稳定性。同体内其他关节一样,当腰椎小关节承受异常的活动或应力时,易发生退行性变或发生小关节骨关节炎。Goldthnait于1911年首次提出腰椎小关节退变可引起腰背痛的假设。Ghormley于1933年提出了小关节综合征这一概念,并延用至今。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腰椎小关节的迫性性变是引起腰椎不稳定和下腰痛的重要原因[1,2,3],有学者估计15%到40%的慢性下腰痛同小关节有关[4],因此腰椎小关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