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41篇 |
免费 | 274篇 |
国内免费 | 11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4篇 |
妇产科学 | 784篇 |
基础医学 | 300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732篇 |
内科学 | 73篇 |
皮肤病学 | 80篇 |
神经病学 | 11篇 |
特种医学 | 12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791篇 |
综合类 | 1694篇 |
预防医学 | 1117篇 |
眼科学 | 5篇 |
药学 | 474篇 |
10篇 | |
中国医学 | 307篇 |
肿瘤学 | 1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82篇 |
2023年 | 268篇 |
2022年 | 312篇 |
2021年 | 403篇 |
2020年 | 273篇 |
2019年 | 295篇 |
2018年 | 135篇 |
2017年 | 282篇 |
2016年 | 254篇 |
2015年 | 255篇 |
2014年 | 378篇 |
2013年 | 333篇 |
2012年 | 418篇 |
2011年 | 407篇 |
2010年 | 309篇 |
2009年 | 302篇 |
2008年 | 286篇 |
2007年 | 253篇 |
2006年 | 236篇 |
2005年 | 226篇 |
2004年 | 187篇 |
2003年 | 141篇 |
2002年 | 126篇 |
2001年 | 116篇 |
2000年 | 48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卵巢低反应患者合适的超促排卵方案. 方法 对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120例158个周期采用不同超促排卵方案的卵巢低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超促排卵方案患者分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超短方案组(A组)、克罗米芬微刺激方案组(B组)和自然周期方案组(C组),对各组临床用药及临床结局进行比较. 结果 三组患者中A组促性腺激素(Gn)用量及用药时间明显多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应用Gn,与B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内膜厚度、获卵数及临床妊娠率B组低于A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hCG日雌二醇(E2)A组及B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期取消率A组低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及C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MⅡ卵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对于卵巢低反应的患者,GnRH-a超短方案、克罗米芬微刺激方案及自然周期方案各有利弊,但都是可行的方案,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个体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72.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宫内宫外同时妊娠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宫内宫外同时妊娠的发病率、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及最佳治疗方式。方法对2001年10月至2006年10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IVF-ET后获宫内宫外同时妊娠(HP)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同期IVF-ET后临床妊娠1,230例,HP15例,发生率1.2%。15例均为输卵管因素不育,其中1例合并男性因素;7例有盆腔手术史,3例宫外孕史;14例为宫内合并输卵管妊娠,1例为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后合并间质部妊娠。15例患者均于确诊后手术治疗,其中10例在异位妊娠破裂前确诊,5例于破裂后确诊。术后9例宫内妊娠继续至足月分娩,4例胚胎停止发育,2例继续妊娠。结论输卵管病变或(和)盆腔手术史是IVF-ET术后H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IVF术前术中适当处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异位妊娠,有助于挽救宫内妊娠。 相似文献
73.
输卵管积水处理方式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输卵管积水的不同腹腔镜手术处理方式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7月因输卵管因素在本中心行常规IVF-ET治疗的294例不育患者的资料,按IVF-ET前腹腔镜下输卵管积水处理方式分组:A组:双侧输卵管近端结扎术28例;B组:双侧输卵管造口术42例;C组:双侧输卵管切除术64例;D组:输卵管阻塞不伴积水80例;E组:单或双侧输卵管积水80例。比较5组患者在IVF-ET周期中卵巢对超排卵的反应性及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C组的窦卵泡数少于B组,发育的卵泡数及获卵数少于其他4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其他4组相比,C组使用促性腺激素(Gn)的支数最多,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E组的胚胎植入率为15.9%,临床妊娠率为27.5%,为各组间最低,其中胚胎植入率与A、C和D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临床妊娠率与A和D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流产率E组最高(22.7%),其次为B组(14.4%),E与C组(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位妊娠率E组最高,其次为B组,但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输卵管积水对IVF-ET结局有负面影响,对输卵管积水进行适当预处理有助于改善其临床结局。输卵管近端结扎术不降低卵巢反应性,异位妊娠率及流产率低,是IVF-ET前输卵管积水预处理较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4.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胚胎形态及临床结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目的 :比较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ICSI)和常规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ET)两种助孕技术处理后的胚胎形态和临床结果。方法 :90对夫妇进行 93个 ICSI/ IVF治疗周期 (ICSI 45周期 ,IVF 48周期 ) ,比较两组周期平均获卵数 ,正常受精数 ,A、B级胚胎数和生化妊娠率 ,临床妊娠率。结果 :ICSI组周期平均获卵数及正常受精数 (分别为 1 1 .2 5 ,6 .6 0 )与 IVF组 (分别为 1 0 .6 7,6 .90 )相类似 (P>0 .0 5 ) ;周期 A、B级胚胎数 ICSI组3.31 ,IVF组 3.1 9,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 .0 5 )。周期临床妊娠率 ICSI组 42 % ,IVF组 44 % ,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 .0 5 )。周期“抱婴回家”率 ICSI组 36 % ,IVF组 31 % ,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ICSI技术治疗严重男性因素引起的不育症可取得与常规 IVF治疗主要由女方不育因素引起的不育症相似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5.
长方案、短方案已在临床使用了20余年,这类超排卵方案采用降调节抑制内源性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合成和释放,降低了过早排卵导致的周期取消,但也导致了促性腺激素用量大增、促排卵时间延长,即使是卵巢储备正常者也可能出现超排卵反应低下导致周期取消;卵巢储备低下患者则因不能超排而无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同时,垂体抑制使卵巢反应增加,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增加.因传统的超排卵技术有上述不足,最近几年关于微刺激或轻刺激的讨论逐渐增多,轻微卵巢刺激的理念已被业界所认可[1-3]. 相似文献
76.
目的分析在冷冻复苏单囊胚移植周期中,囊胚内细胞团和滋养细胞层质量对临床妊娠的影响。方法在复苏囊胚移植周期中,记录囊胚内细胞团、滋养细胞层的评分,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过程,分析两项评分对临床妊娠率的影响。结果在141个单囊胚复苏周期中,复苏的141个囊胚均存活,采用激素替代周期进行子宫内膜准备,临床妊娠率为41.1%(58/141)。所有囊胚在冷冻时均达到4期,内细胞团为A、B级,滋养细胞层为A、B、C三级。经回归分析,三个自变量即年龄、内细胞团质量和滋养细胞层质量中,滋养细胞层对临床妊娠有最大的预测价值(P=0.013)。结论与内细胞团的评分相比,滋养细胞层质量对复苏单囊胚的临床妊娠率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7.
目的评价17-β雌二醇用于辅助生殖患者宫腔粘连术后促子宫内膜修复的效果及对生育结局的影响。方法 429例拟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因宫腔粘连经宫腔镜下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和放置宫内节育器术,215例术后应用17-β雌二醇+地屈孕酮行周期治疗(雌二醇2mg bid)2周期(实验组),214例不行周期治疗(对照组)。所有病例定期随诊,治疗结束后再行宫腔镜检查探查宫腔情况并取出宫内节育器,再行胚胎移植,随访治疗疗效及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的宫腔镜治疗治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X2=-3.16,p=0.002,实验组术后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也明显较对照组高X2=-2.75,p=0.006。结论宫腔粘连术后采用17-β雌二醇周期治疗,不但有利于宫腔形态的恢复及内膜的修复,而且可以提高内膜的容受性,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降调节过程中卵巢黄体囊肿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48例采用标准长方案促排卵的不孕患者在排卵后4~5d、排卵后6~7d、排卵后8~10d开始降调节与卵巢黄体囊肿形成的关系。根据降调节开始时间不同分成三组:A组(排卵后4~5d开始降调节,n=217)、B组(排卵后6~7d开始降调节,n=103)、C组(排卵后8~10d开始降调节,n=28);根据患者降调节过程中是否出现卵巢黄体囊肿分为两组:N1组(囊肿组,n=99)、N2组(非囊肿组,n=249)。结果 C组卵巢黄体囊肿形成率(50.00%)显著高于A组(28.11%)和B组(23.30%)(P0.05);囊肿组患者(N1组)降调节日雌二醇(E2)水平显著高于非囊肿组患者(N2组)(801.5±389.1pmol/L vs.721.6±319.2pmol/L,P0.05),而囊肿组患者(N1组)降调节日孕酮(P)水平显著低于非囊肿组患者(48.2±20.3nmol/L vs.53.6±21.6nmol/L,P0.05)。结论排卵后6~7d开始降调节卵巢囊肿形成率较低,囊肿形成率受降调节日E2、P水平影响。 相似文献
79.
《生殖医学杂志》2019,(11)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助孕后妊娠合并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IVF/ICSI-ET治疗并妊娠的1 182个周期的病例资料。按照是否合并OHSS分为2组:妊娠合并OHSS组(n=93)和对照组(n=1 089)。根据妊娠早期孕囊数目进一步将妊娠合并OHSS组分为OHSS单胎组(n=43)和OHSS双胎组(n=50);对照组分为正常单胎组(n=738)和正常双胎组(n=351)。按照OHSS的严重程度以及妊娠早期孕囊数将93个妊娠合并OHSS周期分为中度OHSS单胎组(n=29),中度OHSS双胎组(n=37),重度OHSS单胎组(n=14)和重度OHSS双胎组(n=13)。结果妊娠合并OHSS组基础窦卵泡计数、获卵数、HCG日E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妊娠合并OHSS组双胎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3.8%vs.32.2%,P<0.05);OHSS单胎组与对照单胎组,OHSS双胎组与对照双胎组的周期分娩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剖宫产率、早产率、产科并发症发生率、低出生体重儿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妊娠合并OHSS组及对照组行组内比较,单胎妊娠患者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均显著高于双胎妊娠患者(P<0.05),单胎妊娠患者早产率显著低于双胎妊娠患者(P<0.05)。中度OHSS组与重度OHSS组间比较,双胎妊娠率、周期分娩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剖宫产率、早产率、产科并发症发生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中度OHSS组与重度OHSS组的双胎妊娠新生儿出生体重均显著低于同组单胎妊娠(P均<0.05),中度OHSS组内双胎妊娠分娩孕周显著低于单胎妊娠(P<0.05)。结论妊娠合并中、重度OHSS并未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0.
《生殖医学杂志》2019,(11)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采用自然周期或者促排周期内膜准备方案的FET4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LUFs的相关风险因素。根据卵泡是否正常排卵,分为LUFs组(57例)和排卵组(403例)。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OR=9.509,95%CI(2.689,33.630)]及盆腔结核史[(OR=3.847,95%CI(1.705,8.682)为FET周期患者发生LUFs的主要相关因素;尿LH峰延迟[OR=1.167,95%CI(1.060,1.286)可以有效预测LUFs的发生,HCG诱导排卵[OR=5.889,95%CI(2.377,14.592)会促进LUFs的发生。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盆腔结核史是发生LUFs的高危因素,尿LH峰延迟可能预测LUFs的发生,而HCG不能改善LUFs的结局,不适用于FET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