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994篇 |
免费 | 3657篇 |
国内免费 | 230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39篇 |
儿科学 | 672篇 |
妇产科学 | 291篇 |
基础医学 | 4300篇 |
口腔科学 | 334篇 |
临床医学 | 3838篇 |
内科学 | 3811篇 |
皮肤病学 | 522篇 |
神经病学 | 571篇 |
特种医学 | 116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5篇 |
外科学 | 1562篇 |
综合类 | 15163篇 |
预防医学 | 4664篇 |
眼科学 | 405篇 |
药学 | 4837篇 |
40篇 | |
中国医学 | 6151篇 |
肿瘤学 | 135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0篇 |
2024年 | 589篇 |
2023年 | 974篇 |
2022年 | 1161篇 |
2021年 | 1563篇 |
2020年 | 1586篇 |
2019年 | 1220篇 |
2018年 | 708篇 |
2017年 | 1042篇 |
2016年 | 1052篇 |
2015年 | 1332篇 |
2014年 | 1930篇 |
2013年 | 1883篇 |
2012年 | 2720篇 |
2011年 | 2938篇 |
2010年 | 2688篇 |
2009年 | 2633篇 |
2008年 | 3131篇 |
2007年 | 2530篇 |
2006年 | 2522篇 |
2005年 | 2797篇 |
2004年 | 2323篇 |
2003年 | 1974篇 |
2002年 | 1424篇 |
2001年 | 1162篇 |
2000年 | 941篇 |
1999年 | 877篇 |
1998年 | 632篇 |
1997年 | 492篇 |
1996年 | 523篇 |
1995年 | 547篇 |
1994年 | 407篇 |
1993年 | 330篇 |
1992年 | 208篇 |
1991年 | 254篇 |
1990年 | 240篇 |
1989年 | 221篇 |
1988年 | 108篇 |
1987年 | 93篇 |
1986年 | 89篇 |
1985年 | 48篇 |
1984年 | 2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小鼠胸腺基质细胞株MTECB的细胞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技术对本室所建立的小鼠胸腺基质细胞株MTECB进行了细胞学鉴定。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显示:40kD、45kD角蛋白和波形蛋白呈现强阳性,52kD,54kD,58kD角蛋白和S-100蛋白呈现阴性。电镜下见到,具有桥粒和张力丝结构,含较多的囊泡和髓样体,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线粒体。另外MTECB还表现为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弱阳性。据此我们认为MTECB为上皮细胞来 相似文献
62.
用福氏2a菌(F2a)全菌作为免疫原观察8种纯系小鼠对F2a菌膜成份[LPS和外膜蛋白(OMP)]免疫应答的差异。免疫后小鼠抗血清分别是与F2a菌超声破碎抗原和经蛋白酶消化的超声破碎抗原做ELISA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CBA/N和C57BL/6J两种小鼠只对F2a菌OMP反应。而对LPS不反应或反应很弱,因此,这两种小鼠可作为分析F2a菌OMP生物功能和制备McAb的脾细胞供体用。 相似文献
63.
64.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播散性弓形虫病尸检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美国纽约地区9例播散性弓形虫病尸检材料,均有脑部病变,8例累及心脏,4例累及肺脏,尚见胰腺、消化道、甲状腺、淋巴结、泌尿生殖器官等受累。其中弓形虫性脑炎9例,心肌炎4例,肺炎3例,胰腺炎2例。仅脑炎、肺炎产牛症状,经脑CT扫描、弓形虫抗体测定提示本病,并经涂片、骨髓活检和尸检证实,以查见弓形虫为依据。临床以神经精神症状和肺部感染症状为主。病变分为静止(潜伏)、组织坏死、炎症反应及增生修复四种状态,强调囊型弓形虫形态学识别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65.
应用 CNE- 3鼻咽癌细胞株作为靶细胞 ,建立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模型 ,探讨rh TNFα与 IL- 2联合瘤内注射对鼻咽癌裸鼠移植瘤形态学的影响。结果显示 :单独应用rh TNFα早期鼻咽癌细胞缩小 ,异染色质增多和出现凋亡小体 ,联合应用后癌细胞改变出现时间早、程度重 ,表现为内质网扩张 ,核固缩 ,核碎裂 ,癌细胞坏死及淋巴细胞反应。提示rh TNFα和 IL- 2有不同程度协同杀伤鼻咽癌细胞的作用 ,促使癌细胞趋向死亡。该研究为临床术前 rh TNFα局部治疗鼻咽癌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CD44v6、E -Cadherin表达与人鼻咽癌裸鼠移植瘤转移的关系。方法 分别将人鼻咽癌细胞克隆株F1在体外与鼠肺块共同孵育及胸内移植 ,然后将带瘤细胞肺块 (Ⅰ组 )和胸内瘤组织块 (Ⅱ组 )各行裸鼠皮下移植 ,并与瘤细胞悬液皮下移植瘤 (Ⅲ组 )比较 ,观察各组移植瘤转移特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移植瘤回复培养细胞CD44v6和E -Cadherin表达。结果 Ⅰ组和Ⅱ组皮下移植瘤的总转移率和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Ⅲ组 (其中ⅠvsⅢ ,P <0 .0 5) ;肺转移仅发生在Ⅰ组。这两组移植瘤细胞CD44v6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其阳性细胞数分别为 (79.7± 5.7) %、(74.1± 3.1 ) % ,第 3组为 (65.6± 4.31 ) %移植瘤转移率与CD44v6高表达密切相关 ;E -Cadherin阳性细胞分别为 (41 .7± 4.9) %、(43.8± 6.4) %和 (2 7.4± 4.9) % ,Ⅰ组、Ⅱ组与Ⅲ组之间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CD44v6的过表达和E -Cadherin功能障碍 ,可能在鼻咽癌侵袭转移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7.
本试验所用口服液主要成分为双歧杆菌和低聚糖。摄入低聚糖和双歧杆菌均可产生大量的短链脂肪酸,刺激肠道蠕动、增加粪便湿润度并保持一定的渗透压,从而防止便秘的发生[1]。同时低聚糖可增殖双歧杆菌,被双歧杆菌代谢后产生醋酸和乳酸,使肠道呈酸性,抑制有害菌的增殖,促进肠道的蠕动[2,3]。为了解某生物制品厂生产的双歧口服液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我们按《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和《药理实验方法学》中的方法进行了小肠推进试验、对抗阿托品抑制肠推进作用试验、离体肠平滑肌试验,结果发现该产品对正常动物无明显… 相似文献
68.
69.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9,16(4):99m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ensity change of dopamine transporter(DAT)in striatum of C57BL mouse model of
Parkinsonism.Methods In this study,MPTP and Tc-TRODAT-1 were injected
intravenously to mice respectly in several groups.Autoradiography and histoimmunochemical
stain technology were used respectly.Result At 1h postinjection of 99m Tc-TRODAT-1,exvivo
autoradiography indicated that the striatum displayed the intense radioactivity in the
control group.In group of MPTP lesion for 1 day,the radioactivity of the striatum was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trol group.In groups of 3,5 and 7 days,the radioactivity
of the striatum was decreased,and the degree of decrement was related positive to the days
of MPTP lesion,and in group of 7 days,the radioactivity in striatium almost
disappeared.The loss of TH positive cells and fibres in substantia nigra and striatum of
models were found,and the degree of loss was also related positive to the days with MPTP
lesion.Conclusion The progressive degeneration of Parkinson,s
disease was mimicked by C57BL mouse model of parkinsonism with the different degree of
MPTP lesioned substantia nigra.99mTc-TRODAT-1 as a imaging ligand for DAT may
be useful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PD. 相似文献
70.
共培养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人子宫内膜上皮与小鼠胚胎共培养,了解其对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 观察共培养24、36h及60h后的小鼠胚胎,并分级,结果 1共培养组停留于2细胞胚胎数显著少于对照组;2共培育24、36h后,鼠胚1 ̄3有胚胎比例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显著性;60h后,1 ̄3级胚胎比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人子宫内膜上皮与小鼠胚胎短期共培养有利于改善胚胎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