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245篇 |
免费 | 4454篇 |
国内免费 | 517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48篇 |
儿科学 | 1294篇 |
妇产科学 | 1168篇 |
基础医学 | 4031篇 |
口腔科学 | 2689篇 |
临床医学 | 15941篇 |
内科学 | 9046篇 |
皮肤病学 | 1702篇 |
神经病学 | 1110篇 |
特种医学 | 244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2篇 |
外科学 | 4945篇 |
综合类 | 25282篇 |
预防医学 | 10774篇 |
眼科学 | 828篇 |
药学 | 16831篇 |
182篇 | |
中国医学 | 6625篇 |
肿瘤学 | 309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519篇 |
2023年 | 1816篇 |
2022年 | 2275篇 |
2021年 | 3060篇 |
2020年 | 2090篇 |
2019年 | 2114篇 |
2018年 | 1078篇 |
2017年 | 1753篇 |
2016年 | 2306篇 |
2015年 | 2700篇 |
2014年 | 4162篇 |
2013年 | 4213篇 |
2012年 | 5818篇 |
2011年 | 6452篇 |
2010年 | 6138篇 |
2009年 | 6228篇 |
2008年 | 6745篇 |
2007年 | 6091篇 |
2006年 | 6362篇 |
2005年 | 6170篇 |
2004年 | 4815篇 |
2003年 | 3984篇 |
2002年 | 3233篇 |
2001年 | 3237篇 |
2000年 | 2305篇 |
1999年 | 1956篇 |
1998年 | 1619篇 |
1997年 | 1517篇 |
1996年 | 1339篇 |
1995年 | 1343篇 |
1994年 | 1255篇 |
1993年 | 689篇 |
1992年 | 855篇 |
1991年 | 767篇 |
1990年 | 669篇 |
1989年 | 573篇 |
1988年 | 243篇 |
1987年 | 185篇 |
1986年 | 111篇 |
1985年 | 31篇 |
1984年 | 24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肠黏膜屏障是指肠道能够防止肠内的有害物质如细菌和毒素穿过肠黏膜进入人体内其他组织、器官和血液循环的结构和功能的总和,包括机械屏障、生物屏障、免疫屏障和化学屏障。肠黏膜生物屏障是肠道黏膜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人体肠道免于致病菌的侵袭、阻止肠道内细菌及内毒素移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内益生菌与致病菌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使肠道内微生态环境处于动态平衡,一旦平衡遭到破坏则出现肠黏膜生物屏障 相似文献
992.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小肠移植术后血清及移植肠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动态变化与病理组织变化,来探讨HMGB1在小肠移植术后变化意义及原因。方法选用近交系SD大鼠与近交系Wistar/A大鼠,建立异位小肠移植动物模型,随机分组。A组:对照组(SD)大鼠36只,仅行开关腹及左肾切除术;B组:同基因移植对照组(供、受体均为SD大鼠)36只;C组:异基因移植组(供体为SD大鼠,受体为Wistar/A)36只。术后2h、12h、1d、3d、5d、7d处死6只大鼠,采血分离血清,同时获取移植肠。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的HMGB1及IL-2水平,Westernblot法及RT-PCR法测定移植肠中HMGB1及IL-2的表达水平;同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移植肠的病理变化。结果小肠移植术后能致大鼠血清及肠组织中的HMGB1表达升高。在血清中,B组HMGB1在手术后出现了1次高峰,12h达高峰,而后至术后第3天时下降至正常;C组HMGB1于手术后出现2次高峰,分别于术后12h及术后第5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组织中,B组手术后移植物内HMGB1水平略有升高,但与A组相比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C组,术后5d,移植物内HMGB1水平明显升高,与A、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肠移植术后血清HMGB1水平与移植损伤有密切关系,小肠移植术后检测血清中HMGB1水平可能成为一个对预测小肠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及评估急性排斥反应程度的一个潜在、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对精神科2015~2017年门诊第二类精神药品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与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5~2017年本院第二类精神药品销售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DDC)等进行分析。结果 我院第二类精神药品的销售量、用药频度逐年递增,其中苯二氮卓类占主导地位。销售量前五位分别是氯硝西泮、劳拉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和右佐匹克隆,而奥沙西泮递增趋势明显,唑吡坦销售量逐年下降。DDDs较高前三位分别是氯硝西泮、阿普唑仑和劳拉西泮,奥沙西泮在2017年度DDDs上升明显,其余品种基本保持平稳状态。销售金额排序前三位分别是右佐匹克隆、劳拉西泮和氯硝西泮。DDC排序前三位分别是奥沙西泮、右佐匹克隆和唑吡坦,此三个品种的DDC均超过10元,DDC最低的两个品种为艾司唑仑和阿普唑仑,其DDC值均低于1元。 结论第二类精神药品在我院门诊使用基本合理,符合相关使用指导原则。个别品种使用率较高,存在一定程度的滥用,要加强管理,减少和避免产生依赖。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Wn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96只C57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只。实验组为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分为1、3、5及12月龄4组(对应月龄处死),每组12只;对照组为正常C57小鼠,也分为1、3、5及12月龄4组,每组12只。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进行学习能力和记忆训练测试。处死小鼠获取脑组织海马标本,观察海马区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Wn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β-连环蛋白(β-catenin)、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及海马区突触前蛋白(Synapsin1)、海马区突触后蛋白95(PSD-95)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1、3、5及12月龄小鼠逃避潜伏期、首次跨越原平台时间逐渐延长(P?<0.05);且实验组均较对照组同月龄延长(P?<0.05)。实验组小鼠随着月龄增加,其细胞数量减少、体积缩小、间隙扩大现象越明显,颗粒细胞及锥体细胞破坏现象越严重,锥体细胞树突均变短。实验组1、3、5及12月龄小鼠β-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水平依次降低,Synapsin1及PSD-95表达水平亦依次降低(P?<0.05)。实验组均较对照组同月龄小鼠β-catenin、GSK-3β、Synapsin1及PSD-9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AD小鼠Wnt信号通路β-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可能与其海马区病理变化及突触前后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相关,Wnt信号通路的失活可能加快AD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995.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9,(3):168-171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肠内营养辅助治疗对老年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疗效及对肠黏膜屏障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SAP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2),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肠黏膜屏障功能及肠道菌群情况,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14d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7%(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药品不良反应。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肠内营养辅助治疗老年SAP,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机体肠黏膜屏障功能及肠道菌群状态,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构建及鉴定携带His标签的重组胰高血糖素样肽-1(modified glucagon-like peptide-1,mGLP-1)表达载体,实现其在枯草芽孢杆菌WB800N中的分泌表达。方法: 经化学合成得到含有His标签及BamHⅠ/XbaⅠ酶切位点的mGLP-1基因片段,将其酶切后插入含信号肽amyQ序列的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双穿梭载体pHT43中,得到重组载体pHT43-mGLP-1;通过电转化方法将质粒pHT43-mGLP-1转化到枯草芽孢杆菌 WB800N中,构建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菌株WB800N/pHT43-mGLP-1,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碱基测序、甘氨酸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Tricine-SDS-PAGE)及蛋白质印迹法鉴定重组的枯草芽孢杆菌。结果: 菌落PCR和测序结果表明,阳性克隆质粒pHT43-mGLP-1成功转化进枯草芽孢杆菌WB800N;Tricine-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表明,重组菌株WB800N/mGLP-1培养上清液中有mGLP-1蛋白表达,且1 mmol/L IPTG诱导下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 成功构建了携带mGLP-1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实现了其蛋白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分泌表达, 为后续动物实验和制备微生态活菌制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7.
背景 2型糖尿病(T2DM)是常见的代谢紊乱性内分泌疾病,以高血糖为特征,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引起认知功能损害,表现为记忆和学习障碍、定向障碍、执行力障碍等。与T2DM常见并发症相比,关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研究较少。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T2DM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信号通路在辛伐他汀改善认知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于2016年9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40只)、糖尿病组(40只)和辛伐他汀组(40只),糖尿病组和辛伐他汀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分别成功制备T2DM大鼠模型38、37只;辛伐他汀组大鼠采用辛伐他汀灌胃,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大鼠灌胃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饲养至32周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的记忆能力;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结构的改变,行Western blotting对mTOR、p70S6K、tau、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和辛伐他汀组大鼠空腹血糖均高于对照组,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和辛伐他汀组第2、3、4、5天的逃避潜伏期均长于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组第2、3、4、5天的逃避潜伏期均短于糖尿病组(P<0.05)。显微镜观察显示,糖尿病组海马神经元数量减少,且排列紊乱,细胞膜皱褶,胞核缺失,细胞器减少;辛伐他汀组海马神经元细胞结构大致正常,数量略减少。糖尿病组和辛伐他汀组的p-mTOR/mTOR、p-p70S6K/p70S6K、p-tau/t-tau均高于对照组(P<0.01);辛伐他汀组的p-mTOR/mTOR、p-p70S6K/p70S6K、p-tau/t-tau均低于糖尿病组(P<0.01)。糖尿病组和辛伐他汀组的MDA/β-actin、GSH/β-actin均高于对照组(P<0.01);辛伐他汀组的MDA/β-actin、GSH/β-actin均低于糖尿病组(P<0.01)。结论 辛伐他汀能够改善T2DM大鼠认知功能,可能与mTOR/p70S6K信号通路的抑制和氧化应激产物生成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998.
叶培武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48(1):5-11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