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56篇 |
免费 | 210篇 |
国内免费 | 20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6篇 |
妇产科学 | 18篇 |
基础医学 | 366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741篇 |
内科学 | 1655篇 |
皮肤病学 | 12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1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7篇 |
外科学 | 80篇 |
综合类 | 1653篇 |
预防医学 | 828篇 |
眼科学 | 4篇 |
药学 | 723篇 |
13篇 | |
中国医学 | 253篇 |
肿瘤学 | 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59篇 |
2022年 | 65篇 |
2021年 | 125篇 |
2020年 | 86篇 |
2019年 | 109篇 |
2018年 | 49篇 |
2017年 | 91篇 |
2016年 | 137篇 |
2015年 | 181篇 |
2014年 | 274篇 |
2013年 | 248篇 |
2012年 | 340篇 |
2011年 | 277篇 |
2010年 | 254篇 |
2009年 | 219篇 |
2008年 | 248篇 |
2007年 | 251篇 |
2006年 | 298篇 |
2005年 | 248篇 |
2004年 | 285篇 |
2003年 | 255篇 |
2002年 | 267篇 |
2001年 | 242篇 |
2000年 | 232篇 |
1999年 | 221篇 |
1998年 | 239篇 |
1997年 | 255篇 |
1996年 | 263篇 |
1995年 | 245篇 |
1994年 | 197篇 |
1993年 | 148篇 |
1992年 | 105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71.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病和致死的一个重要病因,近年在不同国家的调查结果显示,血液透析患者的丙型肝炎感染率从1.9%~84.6%相差很大,我们旨对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的途径、危险因素、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特殊性、肝组织学特征、预防措施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2.
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是慢性肾衰竭患者重要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而血透患者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a-2a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难治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间在该院住院治疗的40例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难治性丙肝),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a-2a 180 g,每周一次皮下注射,疗程48~72周(只有出现快速应答RVR时疗程为48周);利巴韦林800~1200 mg/d,分2次口服。观察延长疗程后难治性丙肝的不同应答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以及丙肝的分型、病毒载量、初次与复治、性别、感染途径对治疗的影响。结果在40例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中,获得RVR、cEVR、PR、DVR、NR应答的患者SVR分别为90%、81.8%、42.9%、62.5%和0%,合计70%,RVR、cEVR明显高于与PR DVR NR(P<0.05)。非1型SVR的81.25%显著高于基因1型SVR的62.5%(P<0.05);低载量SVR为86.7%显著高于高载量的60%(P<0.05);初次治疗SVR患者为77.42%显著高于再次治疗的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a-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根据应答指导治疗,可以获得更高的SVR,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不同检验方法应用于丙型肝炎检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进行丙型肝炎检查患者250例,采集250例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胶体金法检测为实验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为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检验结果的阳性率,并分析两种检验方法应用于丙型肝炎检验中的临床价值。结果对照组检出6例患者呈阳性,阳性率2.40%,实验组检出7例患者呈阳性,阳性率2.80%,实验组和对照组检出结果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法都是临床常用于检测丙型肝炎的方法,且均有较高的准确率,两种检验方法相比,胶体金法操作简单,快速,费用低,能将检测结果直观的呈现出来,临床推荐胶体金法用于检验丙型肝炎。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Fas、FasL与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及协作单位就诊的40例CHC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20例在我院及协作单位无偿献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4周、24周时测定血清可溶性Fas、FasL水平,健康组于病例组患者治疗前同期测定上述参数,比较两组的差异;并根据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是否转阴将病例组分为两个亚组(RVR组和nRVR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前病例组患者的血清可溶性Fas、FasL水平分别为(17.67±2.90)μg/L、(0.165±0.013)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1.24)μg/L、(0.098±0.00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RVR组患者的血清可溶性Fas、FasL分别为(11.56±2.82)μg/L、(0.109±0.010)μg/L,明显低于nRVR组的(16.93±2.56)μg/L、(0.161±0.01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例组血清可溶性Fas、FasL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24周,RVR组患者的血清可溶性Fas、FasL水平分别为(8.95±1.49)μg/L、(0.099±0.008)μg/L,明显低于nRVR组的(12.07±2.45)μg/L、(0.145±0.014)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血清可溶性Fas、FasL含量降低,趋向于正常值,治疗后24周血清可溶性Fas、FasL接近正常值.因此,血清可溶性Fas、FasL水平可预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6.
77.
邓辛香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6(3):408-409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方法30例丙肝患者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聚乙二醇干扰素180μg皮下注射联合利巴韦林口服,对照组予隆化诺500万单位皮下注射,1次/周,疗程48周,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15例治疗结束时均出现ALT、AST正常,血清HCV-RNA阴性,完全应答率为86.6%。发生不良反应中,流感样症状15例,造血系统低下10例,神经精神症状2例。对照组完全应答率为60.0%。流感样症状13例,造血系统低下3例,神经精神症状1例。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明显优于普通干扰素,但毒性作用也有所增加,良好的心理干预和患者的依从性决定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各中医证型与ALT、AST、HCV-RNA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病例,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LT与中医证型关系为: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正虚邪恋型>肝肾阴虚型>肝郁脾虚型>湿热内蕴型;AST水平与中医证型关系为:瘀血阻络型>正虚邪恋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肝郁脾虚型>湿热内蕴型;HCV-RNA水平呈一定规律性,即正虚邪恋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湿热内蕴型>瘀血阻络型.结论:慢性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肝功能异常、丙型肝炎病毒定量异常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9.
80.
《中国医药指南》2015,(1)
目的分析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肝脂肪变与脂联素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80例CHC患者,分为肝脂肪变组(10例)与无脂肪变组(70例),另选同期诊断的30例单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2组CHC患者及对照组血清脂联素等指标。结果 CHC患者的p(脂联素)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c(FPG)、c(TG)、p(APO-B)、c(LDL-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70例无肝脂肪变的患者与10例肝脂肪变患者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CHC患者脂联素水平对比差异明显(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清脂联素值与患者年龄及HCV RNA、GOT、GPT水平呈正相关,同FPG、TG、APO-B、L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CHC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年龄、病毒核糖核酸水平、肝炎进展程度呈正相关,和血脂及血糖水平负相关,肝脂肪变与血清脂联素没有关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