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1篇
  免费   310篇
  国内免费   498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61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255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815篇
内科学   671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155篇
特种医学   172篇
外科学   233篇
综合类   2136篇
预防医学   583篇
眼科学   76篇
药学   1042篇
  5篇
中国医学   1131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386篇
  2011年   430篇
  2010年   394篇
  2009年   414篇
  2008年   447篇
  2007年   401篇
  2006年   473篇
  2005年   491篇
  2004年   341篇
  2003年   325篇
  2002年   280篇
  2001年   272篇
  2000年   195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194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34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本文报告热习服对血浆丙二醛和中分子物质含量的影响。15名健康男子,平均年龄21.8±0.7岁,于平均气温27.3±1.2℃负重行军90min,2周内共锻炼11次(天)。标准热暴露试验对比表明获得了热习服,肛温和心率增值大大降低(P<0.01和P<0.05)。锻炼期前、后标准试验时血浆丙二醛含量降幅分别为29.4%(P<0.01)和30.1%(P<0.01),而中分子物质含量增幅分别为6.3%(P<0.05)和9.2%(P<0.01)。热前、后血浆丙二醛含量较锻炼期前仅分别降低5.5和6.5%(P>0.05),而中分子物质含量分别降低18.3和16.1%(P<0.01),可见,热习服后血浆丙二醛和中分子物质含量没有同步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葛根素(puerarin,Pue)对缺氧-复氧损伤造成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作用。方法 分别测定各个时点对照组、模型组及各给药组(1,0.1,0.01g/L Pue)培养上清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细胞MTT代谢率的变化。结果 缺氧及复氧都可造成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及MTT代谢率下降,复氧后2h最为显著(P<0.01)。3种剂量Pue均能对抗这3个指标的异常变化,但浓度越小,作用越弱。结论 Peu能减轻缺氧时产生的自由基损害,减少SOD的消耗,并可能促进其合成,亦可保护心肌细胞的线粒体功能,这些作用呈剂量依赖趋势。  相似文献   
13.
杨方耀  李绍珍 《眼科研究》1994,12(3):151-152
应用TBA荧光法检测了兔眼单纯晶体囊外摘除后和晶体囊外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置入后房水内丙二醛含量,这二种手术后房水内丙二醛含量比正常眼显著增高(P<0.005,P<0.001)。结果提示前房内发生了脂质过氧化反应,这一发现有利于对眼内后房型人工晶体表面细胞反应及前膜形成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4.
15.
地塞米松在大鼠缺血随意皮瓣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局部使用地塞米松对大鼠缺血随意皮瓣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背部缺血随意皮瓣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术后皮瓣下一次给予地塞米松5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3ml),对照组术后皮瓣下一次给予0.9%生理盐水3ml。均于术后7d取材,测定皮瓣坏死率和组织中丙二醛含量,观察大体及病理切片。结果:实验组皮瓣坏死率和丙二醛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光镜下,实验组的炎性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地塞米松能提高缺血随意皮瓣的成活率,大剂量一次性给药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观察 2 5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经皮冠脉治疗术前及术后 1、2 4和 72h血液中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变化。另设单纯行冠脉造影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2 0例和健康者 2 0名作对照 ,MDA和SOD分别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其血清含量 ,并随访术后 3个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MDA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浓度明显高于健康者 ,介入治疗后 1h进一步升高 ,持续至 2 4h(P =0 .0 0 1) ,72h回复至术前水平 ;单纯行冠脉造影者 ,术前与术后无明显改变。SOD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浓度明显低于健康者 (P〈0 .0 5 ) ,介入治疗后进一步降低。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后MDA和SOD在 72h内有动态变化 ,可能是术后早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和MDA及近期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及奥扎格雷80mg静滴,1次/d,共14d;依达拉奉(EDA)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EDA30mg+生理盐水100ml静滴,2次/d,共14d。测定治疗前、治疗后7、14d血浆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治疗前、治疗后7、14、21d分别进行NIHSS、BI评分。结果EDA组第7天、14天血浆NO、MDA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第14、21天NIHSS、BI评分亦高于对照组(P〈0.05),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5)。结论早期使用EDA可以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外周静脉血清、新生儿脐静脉血清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及在IC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ICP组28例为研究组,测定其外周静脉血清及新生儿脐静脉血清中的NO、ET、MDA和SOD,以年龄相近的24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结果:ICP患者的MDA和ET含量较正常晚期妊娠显著增高(P<0.01),ICP患者的NO和SOD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母血清中NO、ET、MDA含量均较新生儿脐静脉血清中的含量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妊娠期体内氧化和抗氧化失衡及ET水平的增高可能与ICP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患者血清对氧磷酶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及其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06例和非冠心病组62例,用乙酸苯酯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两组血脂、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中对氧磷酶1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分别为113±64μkat/L和43.8±8.2 kU/L,均较对照组降低(134±72μkat/L和63.4±5.7 kU/L)(P<0.05);而丙二醛含量较对照组升高(9.4±1.8μmol/L比4.1±0.5μmol/L,P<0.01)。对氧磷酶1活性与高密度脂蛋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呈正相关,与丙二醛水平呈负相关。冠状动脉狭窄者对氧磷酶1活性较无狭窄者明显减低(P<0.001),2、3支血管病变者较1支血管病变者对氧磷酶1活性降低(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降低,低对氧磷酶1活性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