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25篇
  免费   490篇
  国内免费   396篇
耳鼻咽喉   925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52篇
基础医学   447篇
口腔科学   2321篇
临床医学   1768篇
内科学   947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840篇
特种医学   8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721篇
综合类   4379篇
预防医学   366篇
眼科学   276篇
药学   1262篇
  14篇
中国医学   641篇
肿瘤学   255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41篇
  2022年   327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287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292篇
  2015年   358篇
  2014年   571篇
  2013年   590篇
  2012年   791篇
  2011年   847篇
  2010年   777篇
  2009年   743篇
  2008年   847篇
  2007年   863篇
  2006年   820篇
  2005年   833篇
  2004年   778篇
  2003年   715篇
  2002年   700篇
  2001年   562篇
  2000年   473篇
  1999年   411篇
  1998年   349篇
  1997年   381篇
  1996年   353篇
  1995年   284篇
  1994年   259篇
  1993年   154篇
  1992年   123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扩大经蝶入路进入海绵窦内侧腔的应用显微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开展扩大经蝶入路进入海绵窦内侧腔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50例成人头颅标本.在显微镜下对蝶窦外侧壁、蝶鞍、海绵窦及周围结构进行解剖学观察并测量。模拟扩大经蝶入路磨除海绵窦腹侧骨质,切开海绵窦内侧壁,显露海绵窦内侧腔。结果颈内动脉(ICA)明显隆起于蝶窦侧壁的占58%,蝶窦内隆起呈管型占3%。鞍底硬膜分为2层,海绵窦内侧壁的上部南垂体硬膜构成,无骨性结构支撑;下部由骨周硬膜构成,有蝶窦侧壁骨质支撑。两侧海绵窦内侧壁的距离为(14.8±2.7)mm。海绵窦内侧腔位于C4段ICA与垂体之间,腔内为丰富的静脉丛,最宽可达7mm,但常因ICA扭曲而闭塞。无颅神经穿越海绵窦内侧腔,ICA是扩大经蝶入路探查海绵窦遇到的第一个主要结构。结论扩大经蝶入路进入海绵窦内侧腔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2.
经蝶垂体腺瘤手术后残留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蝶切除垂体腺瘤手术后残留的原因,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2年10月至2003年1月,在我院及外院经蝶手术治疗后,MRI检查证实仍有残留的118例垂体腺瘤。结果:肿瘤主体残留在海绵窦占46.6%,鞍内37.3%,鞍上5.1%,混合9.3%,颅外1.7%;影响肿瘤根除的主要因素,肿瘤侵袭海绵窦46.6%,术者经验不足36.4%,肿瘤侵润生长9.3%,肿瘤体积巨大3.4%,出血多4.2%。针对残余瘤组织再手术者为10.1%,普通放射治疗39.0%,r刀治疗38.2%,药物治疗11.0%。结论:经蝶手术残瘤的主要原因是肿瘤侵袭海绵窦,这些病例不能或很难单纯手术根除;其次是术者经验不足和技术问题而造成。在有残瘤的病例中,有半数以上病例可以通过提高技术水平达到肿瘤的全切或次全切除。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治方法。方法 9例单纯颈内动脉供血,其中6例采取球囊瘘内闭塞术,3例采用瘘口一同闭塞的颈内动脉闭塞术。11例采用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行瘘的供血动脉及瘘口栓塞。栓塞后7例仍有供血者3例经压颈1个月瘘口消失,2例疗效不满意,患者未再来治疗,2例采取经岩下窦途径和经眼静脉途径。1例单纯由颈内动脉脑膜支供血的行γ刀治疗。结果 13例栓塞后造影瘘口完全闭塞,7例栓塞后造影瘘口有显影,术后采取压迫患侧颈总动脉1个月,半年后3例造影瘘口消失,2例疗效不满意,失去随访,2例经眼静脉、岩下窦栓塞海绵窦取得成功。γ刀治疗1例,症状消失。19例随访6个月未见瘘口再通。结论 介入栓塞是治疗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4.
李万芝  郑学 《吉林医学》2003,24(2):173-173
1病历摘要患者,女,29岁,因反复头痛、鼻塞,时有脓血涕1年,入院治疗。患者近一年来头痛下午加重。抽吸时,时有血样涕,午后消失。呈持续性鼻塞。无发热、咳嗽,无耳闷,无牙龈出血,无头面部外伤史。曾多次服用抗生素及鼻腔用滴鼻净等药物治疗,未见好转。入院查体:一般状态良好。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心肺正常,腹部正常。专科检查:鼻腔通畅,双鼻下甲无肿大,左中鼻道可见少量较黏稠的分泌物。黏膜无充血及糜烂。各鼻未见新生物。鼻咽黏膜光滑。颈部无红肿及压痛。CT扫描:左上颌窦内呈球状密度增高,内有钙化高密度阴影约1…  相似文献   
105.
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科1993~2003年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21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2例,女9例,年龄17~70岁,均为单侧发病,病程1个月~12a.本组误诊5例,男3例,女2例.5例均表现为鼻塞、鼻出血或涕中带血,其中2例有面颊不适、胀痛麻木感;3例有面颊部隆起,1例后鼻孔有暗红色新生物;4例鼻腔内灰色或暗红色新生物,触之易出血.  相似文献   
106.
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11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颈动脉海绵窦瘘(CCF)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112例CCF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主要应用球囊导管,对较为复杂的病例还使用了游离弹簧圈、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等栓塞材料,6例患者采用了静脉入路。结果 本组105例成功闭塞瘘口且保留载瘤动脉通畅,7例闭塞载瘤动脉,10例复发(8.9%)。结论 血管内栓塞是治疗CCF的首选方法,应力争解剖治愈。对复杂的CCF可联合应用球囊、游离弹簧圈及GDC等栓塞。  相似文献   
107.
上颌前突畸形是颌面部常见的畸形之一,临床表现为上颌前突。深覆颌或深覆盖,上唇短缩,呈开唇露齿状,有时并发开颌畸形,因此不但影响容貌,还可以并发开颌等畸形,还可以造成咀嚼语言等功能障碍,故应及时治疗。整复面部骨发育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颌面外科已接近达到国际先进水  相似文献   
108.
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技术起源并广泛应用干肢体骨的延长,90年代初引入颅颌面外科,目前已成为颅颌面外科及整形外科领域研究应用的热点。唇腭裂面中部发育不全由于先天性的发育障碍、瘢痕牵制、血运差、骨段稳定性不足等原因所致,应用传统的外科矫形手段常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采用牵张成骨技术治疗此类畸形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从牵引装置入手,对牵张成骨术在唇腭裂患者上颌骨发育不全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9.
患者女性,16岁.因"右内眦包块18月,逐渐长大5月"于2003年8月5日~2003年8月11日住院.入院查体见:右内眦角上方肿块,质软,突出皮肤约0.3 cm,直径2 cm×1.2 cm(图1,见封三).右眼视力正常,眼球各向运动正常.鼻窦CT示:右筛窦区直径2.30 cm×3.56 cm大小软组织肿块影(图2,见封三).入院诊断:右筛窦肿物.于2003年8月7日局麻下行鼻内窥镜筛窦肿物切除术,采用国产直径4 mm 0°鼻内窥镜及相应手术器械.术中切除右侧钩突及筛泡后筛窦内即流出大量黄色粘脓性分泌物,筛窦融合为一大腔,纸样板有部分破坏吸收,少量眶脂肪突入腔内,囊壁光滑,开放窗口约2 cm×2 cm.术后病理检查示:慢性炎变粘膜组织.囊肿内分泌物未找到抗酸杆菌,G染色未见细菌,48 h培养无细菌生长.术后d2右内眦角肿块即明显消退,1月后复诊,造瘘口无明显缩小,囊壁光滑,右内眦角无隆起.术后诊断:右筛窦囊肿.  相似文献   
110.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疾病,目前多采用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1999至2004年我院诊治32例手术失败的患者,其中男5例,女27例,46~71岁,平均57岁,术后0.5~3年。术前检查示慢性鼻炎鼻窦炎14例(43.7%),霉菌性上颌窦炎2例,鼻中隔偏曲13例(40.6%),鼻息肉3例(9.4%),沙眼5例(15.6%),慢性结膜炎13例(40.6%),鼻腔黏膜粘连5例(15.6%)。手术探察发现,开窗口黏膜闭锁12例(37.5%),骨孔过小3例(9.4%),未找到骨孔1例(3.0%),骨窗与鼻腔不通1例(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