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0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3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1篇 |
儿科学 | 8篇 |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90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05篇 |
内科学 | 41篇 |
神经病学 | 119篇 |
特种医学 | 3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7篇 |
综合类 | 242篇 |
预防医学 | 66篇 |
眼科学 | 9篇 |
药学 | 110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49篇 |
肿瘤学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36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35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42篇 |
2008年 | 77篇 |
2007年 | 47篇 |
2006年 | 65篇 |
2005年 | 62篇 |
2004年 | 61篇 |
2003年 | 44篇 |
2002年 | 43篇 |
2001年 | 44篇 |
2000年 | 35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抑郁症的脑神经结构和功能改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回顾了近几十年来有关抑郁症脑结构特别是脑功能改变的研究,总结概括了与抑郁症有关的脑神经结构和功能改变,以及相关的理论假设和有关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2.
<正>别小看居室中的花花草草,它对于调节人的情绪,促进身心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花朵具有五颜六色的色彩和醉人心脾 相似文献
123.
1992年5月至1995年4月,应用CT定位治疗锥体外系疾病101例次,其中23例获得一年以上随访,显效17例,有效4例,症状复发2例。根据23例临床与CT,重点讨论了CT靶点位置与疗效的关系,靶点毁损程度与疗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4.
复方丹参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琼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2,19(4):29-30
目的 检测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研究复方丹参方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采用王蕊等人的方法建立,用末端脱氧核糖核酸介导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脑神经细胞凋亡。结果 复方丹参方能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与模型组(37.1±7.9)比较P<0.01。结论 复方丹参方比喜得镇更能一定程度地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5.
周围神经病是IgM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神经病的常见合并症,在意义未定的IgM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神经病或沃尔登斯特伦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macroglobulinemia,WM)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5%-30%。据估计,其在50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为30/10万。几种形式的神经病和IgM单克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观察脑神经生长素对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82例GBS患应用NGF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及死亡率的变化,并设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性差异(P<0.05),两组相比死亡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GF治疗GBS效果显,能明显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显提高痊愈率。 相似文献
127.
128.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进一步了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细胞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77例病例均采用常规的脑脊液离心玻片法完成细胞学检查。结果 :本组 5 4例病毒性脑炎患者急性期 74 %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数增高 ,而脑脊液细胞学异常为 10 0 % ,且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淋巴细胞反应为多见 (92 .5 % )。结论 :病脑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的异常率高于常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检查 ,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化脓性脑膜炎经正规治疗后CSF淋巴细胞数仍升高的原因主要与感染后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9.
130.
缺血性中风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类综述近年来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新药研究及对原有药物的进一步开发,这些药物包括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及脑神经保护剂,尤其是不同作用机制的脑神经保护剂,可大大降低缺血性中风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