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21篇 |
免费 | 426篇 |
国内免费 | 26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0篇 |
儿科学 | 70篇 |
妇产科学 | 66篇 |
基础医学 | 485篇 |
口腔科学 | 363篇 |
临床医学 | 597篇 |
内科学 | 707篇 |
皮肤病学 | 72篇 |
神经病学 | 131篇 |
特种医学 | 11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374篇 |
综合类 | 1588篇 |
预防医学 | 311篇 |
眼科学 | 87篇 |
药学 | 1010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526篇 |
肿瘤学 | 1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108篇 |
2021年 | 179篇 |
2020年 | 177篇 |
2019年 | 107篇 |
2018年 | 83篇 |
2017年 | 205篇 |
2016年 | 295篇 |
2015年 | 259篇 |
2014年 | 521篇 |
2013年 | 562篇 |
2012年 | 858篇 |
2011年 | 779篇 |
2010年 | 645篇 |
2009年 | 529篇 |
2008年 | 394篇 |
2007年 | 161篇 |
2006年 | 115篇 |
2005年 | 127篇 |
2004年 | 111篇 |
2003年 | 79篇 |
2002年 | 87篇 |
2001年 | 59篇 |
2000年 | 57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及氯沙坦干预对足细胞小窝蛋白1(caveolin-1)表达的影响,探讨caveolin-1在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永生化小鼠足细胞(MPC),AngⅡ(10-6mol/L)刺激不同时间(3 h、6h、12 h和24 h);Losartan(10-6 mol/L)提前预处理3h后与AngⅡ(10-6 mol/L)共孵育6h,Hoechst-33342检测足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caveolin-1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caveolin-1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 ①AngⅡ刺激3h,足细胞即开始发生凋亡,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足细胞凋亡明显增多(P<0.05).②AngⅡ刺激不同时间caveolin-1表达总量无明显改变(P>0.05),从3h开始,caveolin-1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P<0.05).③Losartan干预后caveolin-1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caveolin-1可能在AngⅡ诱导的足细胞损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利用六通道光纤药物溶出度测定仪,建立实时、在位监测格列齐特片Ⅱ体外溶出度的测定方法,并比较测定不同厂家共7批格列齐特片Ⅱ的体外溶出参数。方法采用FODT-601检测了格列齐特片Ⅱ的溶出度,并与《中国药典》药品标准溶出度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溶出度测定条件为:测定波长240nm、基线校正波长290nm、温度37℃、转速150r!min、数据采集间隔120s、监测时间180min、溶出介质为磷酸盐缓冲液pH(8.60±0.05)、溶出体积1000ml、转篮法、光纤探头2mm。结果共测定了两个厂家不同批次的格列齐特片Ⅱ在60、180min的溶出度及溶出曲线,其中一个厂家的格列齐特片Ⅱ符合《中国药典》规定,另一个厂家的格列齐特片Ⅱ在180min的溶出度不符合《中国药典》规定。两个厂家的格列齐特片Ⅱ溶出曲线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光纤药物溶出度实时测定仪原位、准确、连续、定量地反映了药物的溶出过程,可比较出不同厂家之间同种药品的溶出过程差异。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人精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精液常规指标的影响及其与男性不育症的关系。 方法 :通过固相提取 高效液相分离 放免法 (SPE HPLC RIA)测定 4 3例不育男性 (无精子症 13例 ,少弱精子症 8例 ,弱精子症17例 ,精液常规正常 5例 )和 10例正常生育男性对照组的血浆和精浆AngⅡ 。 结果 :精浆AngⅡ 水平明显高于血浆AngⅡ 水平 ,为血浆值的 3倍多 (P <0 .0 1) ;无精子症组精浆AngⅡ 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生育与不育男性 (P <0 .0 5 ) ;血浆、精浆AngⅡ与精子密度、活力、存活率、畸形率和精子顶体反应率等均无相关性。 结论 :精浆AngⅡ很可能由男性生殖道局部产生 ,除睾丸、附睾外 ,前列腺和 (或 )精囊也可能是其来源 ;无精子症病人精浆高AngⅡ 水平的原因及精浆AngⅡ在男性生育调节中可能发挥的具体作用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4.
糖尿病雄性大鼠性腺5α-还原酶Ⅱ型活性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大鼠青春期和成年期糖尿病时性腺 5α 还原酶Ⅱ型的活性变化。 方法 :取 4 0d和 90d龄雄性Wistar大鼠各 30只 ,分别分为对照组 (C)、糖尿病组 (D)和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组 (ID)。采用薄层层析法测定各组附睾头、附睾尾、前列腺和睾丸组织内 5α 还原酶 Ⅱ型的活性。 结果 :①青春期大鼠性腺的各部位内 ,5α 还原酶 Ⅱ 型的活性D组均明显低于C组 (P <0 .0 1) ,而ID组明显高于D组 (P <0 .0 1) ;②成年期大鼠性腺的各部位内 ,5α 还原酶 Ⅱ型的活性在C、D和ID组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 结论 :青春期大鼠性腺内 5α 还原酶 Ⅱ型的活性更易受代谢环境、激素水平及局部特异性因素的影响 ,而成年期大鼠性腺内 5α 还原酶Ⅱ 型的活性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55.
慢性肾脏病患者尿血管紧张素原与肾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尿血管紧张素原(AGT)与肾损伤指标及肾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活性的关系。 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尿RAS组分的浓度,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价肾内肾素、AGT、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表达。分析129例CKD患者尿AGT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以及73例行肾组织活检的CKD患者尿AGT与肾脏局部RAS组分表达的相关性。 结果 129例CKD患者尿AGT (159.08±125.18)μg/g Cr,Scr(113.20±105.05) μ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58.52±27.15) ml·min-1·(1.73 m2)-1,尿蛋白量(2.03±2.65) g/24 h,尿AngⅡ(164.71±139.25) ng/g Cr,尿Ⅳ型胶原(447.60±800.66)μg/g Cr,尿钠(162.17±81.61) mmol/24 h。 经Pearson单因素相关分析,尿AGT与eGFR (r = -0.55,P < 0.01)、尿钠 (r = -0.20, P < 0.05)呈负相关;与Scr(r = 0.51,P < 0.01)、24 h尿蛋白量(r = 0.30,P < 0.01)、尿Ang Ⅱ(r = 0.20, P < 0.05)及尿Ⅳ型胶原(r = 0.47,P < 0.01)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尿AGT与eGFR呈负相关(P < 0.01),与Scr(P < 0.01)、24 h尿蛋白量(P < 0.05)、尿AngⅡ(P < 0.05)、尿Ⅳ型胶原(P < 0.01)呈正相关。73例CKD患者肾活检组织中,尿AGT与肾脏AGT(r = 0.45,P < 0.01)、AngⅡ(r = 0.52,P < 0.01)和AngⅡ 1型受体(r = 0.28,P < 0.05)免疫组化阳性面积呈正相关。 结论 尿AGT可能是反映CKD肾脏损伤尤其是慢性损伤程度的指标,可作为肾脏局部AngⅡ活性的无创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6.
丹参酮ⅡA对软骨细胞去分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在大鼠膝软骨细胞体外培养中对软骨细胞去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获取2周龄SD大鼠膝关节原代软骨细胞,体外培养传代至P4进行实验。对照组用含10%小牛血清高糖DMEM培养(基础培养液)。实验组有3个浓度:100μg/ml组用基础培养液+100μg/ml丹参酮ⅡA培养,200μg/ml组用基础培养液+200μg/ml丹参酮ⅡA培养,400μg/ml组用基础培养液+400μg/ml丹参酮ⅡA培养。培养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值情况,光学显微镜观察软骨细胞形态,阿利新蓝染色观察糖胺聚糖(GAG)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Ⅰ型、Ⅱ型、Ⅹ型胶原表达情况。结果 400μg/ml组肉眼可见的细胞密度低于其他各组,且阿利新蓝染色最浅。培养24 h、48 h、72 h,100μg/ml组、200μg/ml组的OD值均大于对照组,而400μg/ml组OD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Ⅰ型、Ⅹ型胶原m RN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0μg/ml组Ⅱ型胶原m RNA含量低于对照组,100μg/ml组、200μg/ml组Ⅱ型胶原m RNA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00μg/ml组、200μg/m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对去分化软骨细胞作用有所区别,100μg/ml、200μg/ml时促进软骨细胞增殖,抑制去分化进程;400μg/ml时抑制软骨生长活性,细胞基质分泌减少。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平滑肌细胞caveolae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肾叶间动脉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的收缩反应改变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Wistar Kyoto(WKY)大鼠作为对照组,SHR为实验组(两组大鼠均为Wistar京都种大鼠),分别对SHR和WKY大鼠采用血管环张力描记技术检测肾叶间动脉对AngⅡ的收缩反应,采用甲基-β-环糊精(methyl-beta-cyclodextrin,MCD)孵育以减少平滑肌细胞caveolae含量,采用电镜观察caveolae数量,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血管紧张素受体1型(qngiotensin type 1 receptor,AT1R)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采用免疫沉淀和Westernblot检测caveoin-1与AT1R的结合。结果与WKY组大鼠相比,SHR组肾叶间动脉对AngⅡ的收缩反应强度及敏感性均明显增加(P0.05),平滑肌细胞caveolae数量显著增加(P0.05),MCD孵育可使SHR组肾叶间动脉对AmgⅡ的收缩强度部分恢复,使其敏感性恢复正常。与WKY组相比,SHR组肾叶间动脉的AT1R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AngⅡ作用后caveolin-1与AT1R的结合显著增强(P0.05),MCD孵育后AT1R的蛋白表达降低,但仍高于WKY组,而caveolin-1与AT1R的结合恢复正常水平。结论平滑肌细胞caveolae增加参与介导SHR肾叶间动脉对AngⅡ收缩反应改变,其可能通过增加平滑肌ATIR含量以及caveolin-1与AT1R的结合而增强收缩反应强度及敏感性。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在新型双侧无泵驱动体外膜肺氧合(pECMO)转流早期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选择家犬10只,建立急性呼吸衰竭动物模型,分别在转流前、转流后1、2、3、4 h采集右心房血和肺脏组织.应用放射免疫方法分别检测血液和肺组织匀浆中的Ang Ⅱ含量;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组织中Ang Ⅱ表达的定位.结果 血浆Ang Ⅱ在模型完成时降低,1 h后回升,3 h达高峰,之后缓慢下降;肺组织匀浆的Ang Ⅱ升高至2 h达高峰,之后缓慢下降.动物模型完成后及转流期间AngⅡ免疫组化检测显示,气管壁及周围、血管壁周围明显阳性表达,少数巨噬细胞中阳性表达,其中以转流2h小血管壁、小细支气管壁、终末细支气管壁及其周围变化最明显.结论 pECMO转流产生的Ang Ⅱ与术后肺部炎性损伤和并发症有一定关系.测定外周血Ang Ⅱ的变化,对反映肺脏组织Ang Ⅱ变化水平和评估肺脏损伤情况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及尾加压素Ⅱ(U-Ⅱ)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3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和36名健康对照儿童,测定患儿急性期(病程〈7d)及恢复期(病程〉14d)血浆ADM和U—Ⅱ水平,分析与疾病症状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患儿急性期血浆ADM和U—Ⅱ水平均高于恢复期和健康对照儿童(血浆ADM:t=20.57和26.26,P〈O.01;血浆U—Ⅱ:t=14.27和7.61,P〈0.01),且疾病不同严重程度患儿间也存在明显差异(F=245.94和304.79,P值均〈0.01)。恢复期患儿血浆U-Ⅱ水平低于健康对照儿童(t=6.99,P〈0.01),但ADM水平仍高于对照组(t=8.98,P〈0.01),疾病不同严重程度患儿间血浆ADM水平相近(F=2.25,P〉0.05),而U-Ⅱ水平比较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5.69,P〈0.01)。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症状评分与血浆ADM和U-Ⅱ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84和0.943,P值均为0.000);恢复期症状评分与血浆ADM和U-Ⅱ水平虽在统计学上P值小于0.05,但相关系数较小,因此实际意义不大。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血浆ADM和u-Ⅱ均显著升高,水平与患者病情呈正相关,提示ADM和U-Ⅱ参与了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可作为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对血管紧张素(Ang)Ⅱ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内核因子(NF)κB活性的影响。 方法 将NRK-52E细胞分为(1)对照组;(2)不同浓度及时间AngⅡ组;(3)AngⅡ(10-6 mol/L)+SB203580(10 μmol/L)组;(4)AngⅡ(10-6 mol/L)+不同浓度氟伐他汀(10-7、10-6、10-5 mol/L)组;(5)AngⅡ(10-6 mol/L)+氟伐他汀(10-5 mol/L)+甲羟戊酸(10-4 mol/L)组。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法(EMSA)检测NF-κB活性变化。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磷酸化水平。RT-PCR方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mRNA表达。 结果 AngⅡ呈剂量依赖性上调NF-κB DNA结合活性、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以及MCP-1 mRNA表达(P < 0.01)。AngⅡ(10-6 mol/L) 刺激5 min即可增加p38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P < 0.01)。AngⅡ刺激30 min后NF-κB活性显著升高(P < 0.01),2 h达高峰(P < 0.01)。p38MAPK 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可阻断AngⅡ对NF-κB的激活作用(P < 0.01)。氟伐他汀可呈剂量依赖性下调AngⅡ诱导的NRK-52E细胞内p38MAPK磷酸化和NF-κB活化,以及其下游趋化因子MCP-1表达(P < 0.05)。甲羟戊酸(10-4 mol/L)可逆转氟伐他汀的作用(P < 0.05)。 结论 氟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下调AngⅡ诱导的NRK-52E细胞内NF-κB的活化。甲羟戊酸可部分逆转氟伐他汀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