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6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244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40篇
内科学   16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10篇
特种医学   351篇
外科学   93篇
综合类   120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58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定量磁化率成像(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QSM)是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中一项新兴的用于定量测量组织磁化特性的技术。利用定量磁化率成像,可以对组织的铁含量、钙化、血氧饱和度等进行有效的定量分析,对脑出血、多发性硬化症及帕金森综合症等脑神经疾病的研究和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定量磁化率图像的重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几个不同的步骤,因此其准确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概述定量磁化率成像的基本原理和重建流程,并对重建过程中每个步骤的主要方法进行介绍。同时,也将对当前定量磁化率成像的几种主要临床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3.
94.
在CPU串行运算模式下实现大规模矩阵求逆是一个非常耗时的过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基于NVIDIA公司专为GPU(图形处理器)提供的CUDA(计算统一设备架构),从新的编程角度出发,利用GPU多线程并行处理技术,将矩阵求逆过程中大量的数据实现并行运算,从而获得了较大的加速比。同时,根据程序的执行结果,分析了GPU的单精度与双精度的浮点运算能力及其优、劣势。最后,通过分析数据传输时间对GPU性能的影响,总结出适合GPU的算法特征。  相似文献   
95.
目的了解染色体倒位与生育的关系。方法对有不良妊娠史、不孕、不育的患者抽取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G显带标本。按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在2 395例受检的人中,发现罕见的染色体倒位4例,包括inv(6)、inv(7)、inv(10)、inv(11),各占总数的0.04%;另外有23例inv(9),占总数的0.96%。结论在排除了免疫、内分泌等因素造成的流产后,对于染色体倒位,应注意其与不孕不育、流产的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6.
鲁广华  赵大聪 《四川医学》2010,31(8):1184-1185
目的探讨FLAIR序列在胼胝体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全部患者采用GE Signa Profile0.2T磁共振扫描仪,头部线圈行轴位常规T1WI、T2WI、FLAIR及矢状FLAIR序列扫描,比较其对病灶的显示情况。结果 34例中非出血性胼胝体挫伤26例,出血性挫伤8例。T1WI、T2WI诊断敏感性分别为26.4%、64.7%,FLAIR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为100%。结论 FLAIR技术的应用,能准确、全面地观察病变部位、形态、信号变化,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电针对模拟夜班工作或跨时区飞行等颠倒光-暗周期动物模型——倒相活动大鼠生理节律的调整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A)、自然恢复组(B)、捆绑对照组(C)3组,在LD12∶12条件下驯化10d后,A、B组颠倒光暗周期,第15日电针组选用针刺"百会"穴和"长强"穴。应用小动物用DSI植入式生理信号遥测系统,连续检测记录每只动物的心率数据并分析其昼夜节律时相特征。[结果]在LD12/12光暗循环条件下,大鼠心率节律与外界环境的光暗循环保持一致。大鼠在颠倒光暗周期后,大鼠的生理节律暂时消失,电针治疗条件下较自然恢复组提前2~4d使其节律相位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电针能使倒相心率节律加速恢复正常,不失为一种有效调整轮班不适或时差反应的疗法。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制备肉桂醛微乳并考察其溶解量、稳定性和抑菌活性。方法 采用相转化法初步筛选出可行的表面活性剂,再采用伪三元相图法选择最佳的表面活性剂并制样,用UV法测定肉桂醛最大溶解量。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纳米粒度分析仪测量其粒径及分布。在不同处理条件下观察变化以评价其稳定性。通过测定其对不同细菌及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评价其抑菌活性。结果 制备出澄清透明的肉桂醛微乳,最佳表面活性剂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40(RH40);肉桂醛的最大溶解量是(98.88±0.31)mg/mL;肉桂醛微乳的稳定性良好,在本实验的处理条件下均保持澄清透明;肉桂醛微乳对所选细菌的MIC集中在125 μg/mL,对所选真菌的MIC介于16~62 μg/mL。结论 制备的肉桂醛微乳具有较大的载药量、良好的稳定性和较好抑菌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99.
In the present study multiple W/O/W nanoemulsions were optimised for the dermal application of the antiviral drug aciclovir. The phase inversion temperature method was employed to prepare the formulations without the input of high pressure. During formulation design the ethoxylated surfactants were varied and if possible partly replaced by natural sugar surfactants. Multiple nanoemulsions with mean droplet sizes around 100 nm and polydispersity indices below 0.1 were prepared. At room temperature, they exhibited excellent physicochemical stability over an observation period of 6 months. Furthermore, cryo electron microscopy gave an insight into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multiple nanoemulsions. Moreover, the formulations' interaction with skin was analysed by ATR-FTIR. In Franz-type diffusion cell and tape stripping experiments aciclovir showed satisfying skin permeation from the novel nanoemulsions.  相似文献   
100.
It has long been debated whether watershed infarcts are caused by hemodynamic or embolic mechanism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investigated microembolic rol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watershed infarcts by examining MRI in a macaque monkey model of multiple microinfarcts. 50 μm microbeads were injected into each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twice with a month interval. Monkeys (n = 4) injected with 2250–2800 microbeads per unilateral side showed both cortical and internal watershed infarcts in the acute phase and atrophic changes with microbleeds in the chronic phase. These results suggest embolic pathogenesis can contribute to the genesis of both cortical and internal watershed infarcts in prim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