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505篇
  免费   15685篇
  国内免费   7781篇
耳鼻咽喉   2294篇
儿科学   3823篇
妇产科学   1844篇
基础医学   31611篇
口腔科学   5334篇
临床医学   12893篇
内科学   22808篇
皮肤病学   4464篇
神经病学   9534篇
特种医学   368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0篇
外科学   14512篇
综合类   25818篇
现状与发展   48篇
预防医学   4411篇
眼科学   3498篇
药学   12920篇
  28篇
中国医学   5081篇
肿瘤学   27247篇
  2024年   294篇
  2023年   2321篇
  2022年   3880篇
  2021年   6027篇
  2020年   5355篇
  2019年   5241篇
  2018年   5402篇
  2017年   5717篇
  2016年   5994篇
  2015年   6821篇
  2014年   9924篇
  2013年   11035篇
  2012年   9506篇
  2011年   10672篇
  2010年   8874篇
  2009年   8525篇
  2008年   8967篇
  2007年   9205篇
  2006年   8358篇
  2005年   7682篇
  2004年   6824篇
  2003年   5913篇
  2002年   4835篇
  2001年   4165篇
  2000年   3450篇
  1999年   3103篇
  1998年   2939篇
  1997年   2686篇
  1996年   2415篇
  1995年   2105篇
  1994年   1853篇
  1993年   1557篇
  1992年   1244篇
  1991年   1184篇
  1990年   918篇
  1989年   852篇
  1988年   805篇
  1987年   632篇
  1986年   589篇
  1985年   802篇
  1984年   702篇
  1983年   494篇
  1982年   514篇
  1981年   404篇
  1980年   342篇
  1979年   253篇
  1978年   178篇
  1977年   138篇
  1976年   103篇
  1975年   3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Summary Whole cell voltage-clamp recordings from GH3 cells, a clonal cell line derived from a rat anterior pituitary tumor, demonstrated a rapidly activating and inactivating (transient) voltage-dependent outward current. This current, referred to as I A, was elicited by step depolarization from holding potentials negative to –50 mV, showed strong outward rectification at potentials positive to –30 mV, and exhibited steady state inactivation with V 1/2 near –64 mV. The current rose to a peak within < 10–20 ms following depolarization and decayed in two exponential phases, I Af and IA AS with time constants of 30–50 and 500–700 ms, respectively. Both I A components exhibited similar voltage dependencies for activation and inactivation. Aminopyridines (2 mol/l – –5 mmol/l) produced a dose dependent, reversible blockade of I A (70% inhibition at 0.5 to 2 mmol/l) with the following rank order of potencies: 4-aminopyridine > 3,4-diaminopyridine = 3-aminopyridine > 2-aminopyridine. These drugs reduced the peak conductance of I A, and produced complex effects on its time-dependent decay. With submaximal degrees of block, there was an increase in the inactivation rate, suggesting that open channels are preferentially blocked by the drugs. It is concluded that GH3 pituitary cells possess an aminopyridine-sensitive transient outward current comparable to the A-current in neural cells. However, this cell line is unusual in that it expresses both rapidly and slowly decaying A-current components.Abbreviations n-AP n-aminopyridine - 3,4-DAP 3,4-diaminopyridine - TEA tetraethylammonium - EGTA ethylene glycol bis(-aminoethyl ether)N,N-tetraacetic acid - HEPES 4-(2-hydroxyethyl)-1-piperazineethanesulfonic acid Send offprint requests to M. A. Rogawski at the above address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人前病毒整合位点1(PIM1)诱导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过表达PIM1的2BS细胞系,通过Western印迹法和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实验测定过表达PIM1是否诱导细胞衰老。免疫沉淀联合质谱分析测定PIM1是否能有效免疫沉淀核异质核糖核蛋白U(hnRNPU)蛋白。运用Real-timePCR和Western印迹法测定PIM1是否影响hnRNPU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构建同时过表达PIM1和hnRNPU的2BS细胞系,运用Western印迹法和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实验检测hnNRPU过表达对PIM1诱导的细胞衰老的影响。结果:与空载对照组相比,过表达PIM1组中衰老信号通路关键基因p53、p21和p16的表达显著增加(p53,t=4.36,P<0.05;p21,t=3.814,P<0.05;p16,t=4.72,P<0.01),衰老细胞的比例增加(t=6.831,P<0.01)。免疫沉淀联合质谱分析结果显示PIM1能有效免疫沉淀hnRNPU蛋白。PIM1过表达对hnRNPU的mRNA表达水平没有影响(t=0.295,P=0.783),但是能抑制hnRNPU蛋白的表达(t=33.85,P<0.001)。与只过表达PIM1细胞相比,同时过表达PIM1和hnRNPU细胞,衰老信号通路关键基因p53、p21和p16的表达下降(p53,t=15.317,P<0.001;p21,t=8.012,P<0.01;p16,t=14.08,P<0.001),衰老细胞的比例降低(t=10.38,P<0.01)。结论:hnRNPU过表达抑制PIM1诱导的细胞衰老。  相似文献   
993.
背景 心血管疾病(CVD)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动脉粥样硬化(AS是缺血性CVD的病理基础,研究表明心外膜脂肪组织(EAT)通过分泌外泌体(EXO)和生物活性物质促进AS进展,但其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EAT中的关键基因,探讨免疫细胞浸润情况,联合CAD患者EXO间差异表达基因(DEGs)推测EAT来源EXO间DEGs并进行验证,从细胞及分子水平上探讨EAT在CAD疾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下载关于EAT的数据集GSE64554、GSE120774,根据临床信息将EAT的测序数据分为CAD组和健康对照组,使用R语言及相关软件包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首先使用R语言筛选CAD组与健康对照组EAT间DEGs,并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评估所选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可能参与其调控的转录因子。构建GSE64554数据集中EAT的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获取同CAD表型相关的基因模块,将所获EAT间DEGs与模...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香草素受体4型通道蛋白(TRPV4)抑制剂HC067047对小鼠膝骨关节炎软骨组织的影响。 方法将30只小鼠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HC067047组。假手术组仅切开右侧膝关节髌韧带内侧皮肤,不予处理膝关节囊内结构;模型组、HC067047组手术切除小鼠板股韧带及内侧半月板前角以构建膝骨关节炎,分别用生理盐水、HC067047每天10 mg/kg灌胃。qRT-PCR检测各组小鼠软骨组织中TRPV4 mRNA表达水平。番红固绿染色评估关节软骨受损程度,HE染色分析膝关节软骨下骨的骨量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软骨组织中细胞焦亡标志蛋白TRPV4、Caspase-1、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热蛋白结构域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GSDMD-N蛋白水平;ELISA、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血清、软骨组织中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TRPV4、NLRP3、ASC、Caspase-1、GSDMD-N、IL-1β、IL-18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HC067047组NLRP3、ASC、Caspase-1、GSDMD-N、IL-1β、IL-18水平显著降低(P<0.05)。HC067047能明显改善关节软骨形态及降低骨关节炎受损程度,并能维持软骨下骨的骨量。 结论TRPV4抑制剂HC067047能抑制软骨组织细胞焦亡,改善膝骨关节炎小鼠关节软骨的退变。  相似文献   
995.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具有来源丰富、分离简单的优点。hAMSC在组织修复中具有支持造血、再生、免疫调节、抗纤维化等作用。本文对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在各个系统疾病治疗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余晓刚  朱晓丹  周法庭  孙志民  郭庆  张蓉 《西部医学》2023,35(7):970-975+981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基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分析血管内皮细胞调控胃癌细胞发生转移的机制。方法 设置对照组和共培养组,分别将正常培养基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条件培养基作用于胃癌细胞HGC27,采用MTT法和划痕试验检测胃癌细胞HGC27的增殖活性和迁移能力。设置Control组、6 h组、12 h组和24 h组,以HUVEC的条件培养基作用于胃癌细胞6、12和24 h,Western blot检测EMT标志物和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和紧密连接蛋白的分布变化。结果 MTT及划痕试验表明HUVEC条件培养基促进胃癌细胞HGC27的增殖和迁移。与Control组比较,间接共培养后胃癌细胞的形态呈间充质状改变,丝状伪足样凸起数量显著增加。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间接共培养后胃癌细胞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水平逐渐下降,而间充质标志物N-cadherin和MMP-9逐渐增加,具有时序性变化规律。ZO-1和Occludin的表达也逐渐下降,细胞膜分布减少。结论 间接共培养下,血管内皮细胞通过上调胃癌细胞MMP-9,破坏紧密连接,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9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8)。对照组患儿给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和孟鲁司特钠颗粒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观察者组患儿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2组患儿均治疗2个月。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患儿治疗前后Th17细胞和Tr细胞水平,并计算Th17细胞与Tr细胞的比值(Th17/T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使用儿童肺功能仪检测2组患儿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变异率;分别于治疗前后收集并培养2组患儿新鲜粪便,观察肠道菌群分布情况。治疗期间观察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评估患儿临床疗效;所有患儿治疗后随访...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范科尼贫血D2蛋白(FANCD2)、乳腺癌易感基因2定位协作蛋白(PALB2)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0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94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手术过程中取得癌组织标本作为NSCLC组,将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作为癌旁组,每组19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ANCD2、PALB2在NSCL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FANCD2、PALB2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探讨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NSCLC组FANCD2、PALB2阳性率高于癌旁组(P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NSCLC患者癌组织中FANCD2蛋白与PALB2蛋白呈正相关(rs =0.486,P <0.05)。不同年龄、性别、吸烟、组织学分型、肿瘤直径患者FANCD2、PALB2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TNM分期为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患者高于TNM分期为I、Ⅱ期,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 <0.05)。多因素逐步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Ⅲ、Ⅳ期[H^R=4.125,(95% CI:2.187,10.035)]、低分化[H^R=3.146,(95% CI:3.115,9.264)]、淋巴结转移[H^R=4.124,(95% CI:3.005,13.145)]、FANCD2阳性[H^R=5.146,(95% CI:3.784,12.689)]、PALB2阳性[H^R=4.563,(95% CI:2.845,7.398)]是NSCLC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P <0.05)。多因素逐步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Ⅲ/Ⅳ期[H^R=3.689,(95% CI:2.963,11.254)]、低分化[H^R=2.167,(95% CI:1.998,5.996)]、淋巴结转移[H^R=5.648,(95% CI:3.552,12.953)]、FANCD2阳性[H^R=3.886,(95% CI:2.958,12.775)]、PALB2阳性[H^R=4.633,(95% CI:1.968,11.547)]是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 <0.05)。FANCD2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ALB2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FANCD2、PALB2在NSCLC患者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辅助评估患者预后和复发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999.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一种由于脂质沉积、泡沫细胞形成等多种因素诱发的慢性无菌性炎症过程。巨噬细胞作为AS病变的主要免疫细胞群,在所有阶段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调控巨噬细胞活动可能成为调节AS进程的有效方法。近年来,随着对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研究逐渐深入,巨噬细胞程序性死亡在AS的发生、转归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逐渐成为热点。巨噬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由胞内相关基因调控的分子程序所介导的死亡过程,包括凋亡、焦亡、自噬、坏死性凋亡、铁死亡及PARP-1依赖性细胞死亡等。该文对巨噬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基本机制及其各种程序性死亡间的相互作用在AS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AS的防治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究白藜芦醇对脑小血管疾病(CSVD)大鼠神经细胞损伤及免疫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只CSV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20只。通过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神经认知功能,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染色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海马组织BAX/BCL-2、IL-6、IL-10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IL-6、IL-1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评分高于治疗组(P <0.05)。模型组大鼠穿越次数和停留时间少于假手术组(P <0.05),治疗组大鼠穿越次数和停留时间较模型组增加(P <0.05)。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率、BAX/BCL-2蛋白表达比值高于假手术组(P <0.05),治疗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凋亡率、AX/BCL-2蛋白表达比值低于模型组(P <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