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2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9篇
耳鼻咽喉   3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8篇
口腔科学   253篇
临床医学   142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281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86篇
  1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51.
目的:探讨颌下腺部分切除术在颌下腺良性肿瘤外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52例颌下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和B组。A组接受肿瘤+瘤周部分颌下腺腺体切除术(颌下腺部分切除术),B组为对照组,接受常规肿瘤+颌下腺切除术。术后观察两组切口愈合及面神经下颌缘支、舌神经、舌下神经损伤情况,随访评价涎瘘发生率、肿瘤复发率及术区凹陷度,进行两组的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术后切口均I/甲愈合,涎瘘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颌下腺部分切除术保留了部分颌下腺组织,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颌下腺的外分泌及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52.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颌下腺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96例老年患者颌下腺肿瘤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性上皮性肿瘤71例(73.96%),恶性上皮性肿瘤25例(26.04%)。多形性腺瘤居良性上皮性肿瘤的首位,腺样囊性癌居恶性上皮性肿瘤的首位。良、恶性上皮性肿瘤的男女性别比为0.92:1和1.5:1:良性肿瘤平均年龄66岁、恶性肿瘤平均年龄69岁。颌下腺肿瘤复发率为4.17%,多形性腺瘤占75%。结论:多形性腺瘤和腺样囊性癌分别是最常见的良、恶性上皮性肿瘤;良性上皮性肿瘤多见于女性,恶性上皮性肿瘤多见于男性;多形性腺瘤易复发。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大鼠腮腺及颌下腺唾液的收集方法。方法:采用微型Lashley吸盘法收集大鼠腮腺唾液,经口内颌下腺导管口直接插管法收集颌下腺唾液。毛果芸香碱刺激唾液分泌,假设唾液的比重为1.0 g/cm3,以唾液重量代表其体积,记录唾液流率。结果:大鼠腮腺唾液流率(9.9±1.4)μL/m in,颌下腺导管插管唾液流率(19.9±10.8)μL/m in。结论:可以采用微型吸盘法收集大鼠腮腺唾液,经口内颌下腺导管口直接插管法收集大鼠颌下腺唾液。  相似文献   
54.
目的:通过比较干燥综合征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定量参数差异,观察干燥综合征患者的腮腺和颌下腺损害的各自特点。方法:38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均符合2002年干燥综合征国际分类(诊断)标准,对照组14例,所有病例按常规行唾液腺动态显像,并计算获得3项摄取功能参数:4min摄取比值(UR4)、15min摄取比值(UR15)、摄取速率(UV);3项排泄功能参数:最大排泄量(MS)、酸刺激后腺体计数下降到最低所需的时间(Tmin)和1min内排泄速率(SV1min),将两组定量参数进行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干燥综合征组腮腺不显影或显影不清楚的比例为2/38,干燥综合征组腮腺功能参数SV1min、UR15明显减低。颌下腺不显影或显影不清楚的例数为14/38,干燥综合征组颌下腺功能参数包括:UR4、UR15、UV、MS、SV1min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结论:干燥综合征患者的腮腺与颌下腺功能损害并不是完全一致的。颌下腺损害更加常见,摄取和排泌量及速度均减低。腮腺仅高峰摄取比值和早期排泌速率明显减低,摄取速率和排泄量可表现正常。  相似文献   
55.
患者为中年男性,因发现左颌下包块2+月于2008年9月22日就诊于华西口腔医院.人院前2+月发现左下颌不明原因包块,大小1.2 cm×1.0 cm,活动好,质地中等,未予重视,之后包块逐渐长大.查体:左下颌包块,大小2.5cm×2.0 cm.质地中等,活动佳,无触痛.诊断为左颌下腺占位,完善术前检查后于9月26日在全麻下行左颌下腺肿物及腺体切除术,术后病理活检显示为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送检淋巴结查见转移癌.  相似文献   
56.
清燥布津法对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颌下腺AQP-5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干燥综合征(SS)动物模型,观察清燥布津法对SS小鼠模型颌下腺水通道蛋白-5(AQP-5)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BALB/c小鼠颌下腺匀浆离心后的上清液加弗氏完全佐剂(CFA)制成乳化免疫抗原,采用多点注射法免疫同系鼠,同时注射白百破疫苗建立SS小鼠模型。以环戊硫酮为对照组,观察中药清燥布津合剂对SS小鼠模型唾液分泌、病理及颌下腺AQP-5(免疫组化法)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小鼠的体质量、唾液流率下降,饮水量增加。颌下腺组织中淋巴细胞重度浸润,腺体破坏。免疫组化方法显示:AQP-5在腺体的分布和表达减少或消失。中药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小鼠的体质量、唾液流率增加,饮水量减少。颌下腺组织中只有淋巴细胞的轻度浸润。腺体的结构正常,无破坏。AQP-5在腺泡、闰管、导管等处均有较强表达。中药高剂量组疗效优于其他治疗组。结论:清燥布津法有明显抑制腺体破坏,改善唾液分泌功能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免疫炎症、促进AQP-5在小鼠颌下腺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利胆排石片治疗颌下腺导管涎石症的临床疗效及初探异物涎石的可能成因。方法:收集16年间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颌下腺导管涎石症者58例,随机分为利胆片组30例和手术组28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利胆片组有效率为93.33%,手术组为92.86%,二者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利胆片中的药物归胃和胆经,具有清热利湿、调气通瘀、化积排石之功效。涎石排出后,利胆片组约73%和手术组75%的病人能恢复腺体功能。②口腔内异物,经"虹吸现象"和"逆蠕动"作用,诱其进入导管致涎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8.
唾液是一种复合的外分泌液,主要由三对大涎腺包括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及小涎腺的分泌物所组成,在口腔内恒定地浸泡并覆盖于软、硬组织表面。唾液中含有多种成分,发挥多种生理功能。唾液分泌分静态分泌和刺激分泌,静态分泌是指无刺激状态下涎腺的基础分泌,其中分布在唇、颊腭、舌等部位粘膜下的小唾液腺分泌是主要来源,也是形成唾液薄膜的重要部分。刺激分泌又叫动态分泌,指在味觉或咀嚼等刺激下涎腺的分泌,主要由三对大涎腺的分泌组成,主要反映涎腺的储备功能,对进食的吞咽等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9.
陆慧  焦建军  马超  李慧敏 《广西医学》2022,(10):1072-1076+1085
目的 探讨下颌下腺瓣对口咽部组织缺损患者面形修复效果及口腔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63例口咽部肿瘤切除术所致的口咽部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下颌下腺瓣进行修复。记录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皮瓣制作和吻合时间、术后经口进食时间),观察患者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和皮瓣黏膜化情况、外观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手术前后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发音功能(基频、基频微扰、振幅微扰、最长发音时间)、咀嚼功能(咬合力、咀嚼效率)、疼痛程度(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及张口度。结果 63例患者的手术时间、皮瓣制作和吻合时间、术后经口进食时间分别为(6.54±1.23)h、(1.07±0.21)h、(19.65±4.51)d。63例患者的皮瓣在术后1周均成活,均未出现皮瓣边缘坏死与皮瓣坏死,皮瓣在术后1个月或2个月内逐渐黏膜化,黏膜表面质地、外观逐渐趋于正常。所有患者术后面形恢复良好,外观满意度为88.89%(56/63);有7例患者发生颈部血肿,10例发生切口感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98%(17/63)。患者术后洼田饮水试验评级优于术前,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均低于术前,基频、最长发音...  相似文献   
60.
李君  苏荣玉  周华  唐海立  金松 《口腔医学》2022,42(7):637-640
目的 评价自后端摘除舌下腺在治疗舌下腺囊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本科室曾经收治的86例舌下腺囊肿患者资料,均使用摘除患侧舌下腺的手术治疗方案,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传统舌下腺摘除术和由后端向前逆向摘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逆向摘除组较传统术式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9,P<0.01)。手术时长明显缩短,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5,P<0.01)。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10.7%到0%),但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由后端向前端逆向摘除舌下腺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了术中出血量,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安全性,适合在舌下腺摘除术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