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7篇
  免费   325篇
  国内免费   103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87篇
基础医学   92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183篇
内科学   496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186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615篇
综合类   1563篇
预防医学   34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73篇
  21篇
中国医学   257篇
肿瘤学   113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294篇
  2022年   387篇
  2021年   361篇
  2020年   307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332篇
  2013年   285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368篇
  2010年   327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41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回顾性验证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预测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相关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有效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2年到2017年150名行PICC置管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置管资料。将确诊已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肿瘤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肿瘤类型相同采用1∶4配对方法,选取同期留置但未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2组患者分别评分并记录。比较Caprini评分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肿瘤患者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以及危险分级和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病例组患者Caprini风险评分(7.720±1.768)高于对照组(6.220±1.097);病例组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组评分≥7分以上的患者比例高达72%,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以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中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严重肺部疾病(OR=5.539,95%CI=1.799~17.053,P=0.003)、其他高危因素(OR=6.987,95%CI=2.105~23.196,P=0.001)、血栓史(OR=24.735,95%CI=3.624~168.822,P=0.001)3个因素是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且随着评分的增加,患者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风险随之增加。结论: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能够有效预测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2.
常芝晨  宋向阳 《循证护理》2022,(16):2161-2168
目的:搜索和归纳创伤骨科成人病人围术期静脉血栓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管理提供依据,以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指南网及数据库关于创伤骨科成人病人围术期静脉血栓管理的相关文献,采用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评价和证据分级系统,对各类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证据评定。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总结出41条关于创伤骨科成人病人围术期静脉血栓管理的最佳证据。结论:总结的创伤骨科成人病人围术期静脉血栓管理的最佳证据,以科学的方法管理围术期静脉血栓,以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3.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共选择13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为静止发病,并伴有典型的下肢肿胀、疼痛、Homans征阳性、行走困难等症状体征,且均经肢体血管彩色多普勒证实,依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1995年制定的标准进行诊断。随机分为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三位一体共管模式在骨科大手术患者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0例行骨科大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74例;年龄43~89岁[(63.7 ± 11.3)岁]。骨折类型:股骨转子间骨折58例...  相似文献   
65.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仅次于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第三大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1],也是住院患者医院内可预防的死亡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及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甲胎蛋白(AFP)及影像学特征综合诊断的PVTT患者79例、PVT患者75例。应用血管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组(MPR)等方法对门静脉及其主要分支行三维重建,观察各组栓子在平扫及增强扫描各期CT值的差异,并分析PVT与PVTT各征象的差别。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病例154例,其中PVTT患者79例,PVT患者75例,所有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肝硬化。PVTT患者血清AFP水平、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水平均高于PVT患者(P均<0.05)。在影像征象上,PVTT易累及门静脉左右支,PVT易累及门静脉主干及肠系膜上静脉(P<0.05);在附栓管壁是否光滑、栓子是否完全填充、门静脉有无局限性增宽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在肝外侧支循环、腹腔积液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VTT和PVT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及...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相关性肝坏死的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8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相关性肝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临床诊疗及预后等.结果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  相似文献   
68.
目的构建医护管一体化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闭环防治体系,探讨其在临床诊疗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医护管一体化静脉血栓栓塞症闭环防治体系为支撑,探索建立静脉血栓栓塞症综合防治模式、智能评估系统、区域培训制度,评估比较体系构建前后医护管人员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知识水平和静脉血栓栓塞症质控指标。结果 医护管一体化体系构建后,医护管人员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知识水平得分较构建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率、静脉血栓栓塞症出血风险评估率、预防措施正确实施率较构建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医护管一体化静脉血栓栓塞症闭环防治体系,可以有效规范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诊、治、管,实现医防结合,切实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观察分析ICU长期卧床患者运用充气压力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入住ICU的60例卧床患者,将其分为常规组、观察组,两组均接受常规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护理,观察组患者额外接受基于充气压力泵的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比对两组患者护理措施实施前后下肢的静脉血栓实际发生率、下肢不良情况发生率(下肢周径情况、下肢的肿胀感及疼痛感、下肢的皮温及皮肤颜色等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下肢不良情况发生率为6.67%,低于常规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观察组30例患者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0;常规组30例患者共发生6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 ICU长期卧床患者在应用充气压力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中,能够有效降低下肢不良情况的发生率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具备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应推广。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比较依度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科技期刊等数据库。收集依度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骨科大手术后VTE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Man 5.3.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5项研究,涉及2 585例患者。依度沙班组总VTE发生率[RR=0.47,95% CI(0.38,0.56),P<0.000 01]、无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发生率[RR=0.47,95% CI(0.31,0.71),P=0.000 4]均低于低分子肝素组。依度沙班组总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低分子肝素组[RR=1.22,95% CI(1.01,1.49),P=0.04]。亚组分析发现依度沙班不同剂量组总VTE发生率均低于低分子肝素组,15 mg组、30 mg组与低分子肝素组总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度沙班预防骨科大手术后VTE优于低分子肝素,但增加了总出血事件发生率。15,30 mg依度沙班可能为较安全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