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167篇
  免费   21190篇
  国内免费   11964篇
耳鼻咽喉   5864篇
儿科学   1574篇
妇产科学   3683篇
基础医学   14651篇
口腔科学   2863篇
临床医学   47615篇
内科学   21469篇
皮肤病学   1388篇
神经病学   3212篇
特种医学   144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46篇
外科学   34839篇
综合类   83458篇
预防医学   16144篇
眼科学   1501篇
药学   29034篇
  499篇
中国医学   11724篇
肿瘤学   60944篇
  2025年   16篇
  2024年   3469篇
  2023年   6612篇
  2022年   7777篇
  2021年   10224篇
  2020年   9227篇
  2019年   7074篇
  2018年   4033篇
  2017年   6350篇
  2016年   7598篇
  2015年   8118篇
  2014年   12775篇
  2013年   12874篇
  2012年   17493篇
  2011年   18880篇
  2010年   18398篇
  2009年   18876篇
  2008年   19119篇
  2007年   17662篇
  2006年   16395篇
  2005年   16423篇
  2004年   14907篇
  2003年   11741篇
  2002年   10769篇
  2001年   10588篇
  2000年   8960篇
  1999年   8378篇
  1998年   8253篇
  1997年   8813篇
  1996年   7900篇
  1995年   6440篇
  1994年   5526篇
  1993年   3884篇
  1992年   3581篇
  1991年   2532篇
  1990年   1556篇
  1989年   1331篇
  1988年   235篇
  1987年   209篇
  1986年   158篇
  1985年   102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6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胸大肌肌皮瓣在头颈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可敬  郭良 《实用癌症杂志》2003,18(1):83-84,91
目的 总结胸大肌肌皮瓣在头颈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1992年10月至2001年12月,对80例头颈肿瘤患者应用81块胸大肌肌皮瓣进行一期组织修复。结果 全组肌皮瓣完全存活71块。2块肌皮瓣皮肤完全坏死。8块肌皮瓣皮肤远端轻度坏死。结论 胸大肌肌皮瓣血供可靠,修复操作简单,用途广泛,能满足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992.
化疗是一种"以毒攻毒"的全身性治疗方法.在人类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法中,化疗也许是毒副作用最大的一种.这种高毒性的治疗方法之所以仍然活跃在肿瘤治疗的舞台上,是因为适宜的化疗对恶性肿瘤的杀伤最终要超过对身体正常组织的损害,而且化疗的治疗价值也常常是其他治疗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993.
王思亮  迟峰  金雪瑛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11):2199-2201
目的:观察全脑放疗联合尼莫司汀同步化疗治疗实体肿瘤伴多发脑转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9例实体肿瘤脑转移患者分别采用全脑放疗联合尼莫司汀同步化疗和单纯全脑放疗方案治疗。同步放化疗组:全脑照射(WBRT)为DT2Gy/次,5次/周,总剂量40Gy。放疗开始的第1天同时给予尼莫司汀(ACNU),2mg/kg,d1,每4-6周重复,共使用2-4个疗程。单纯放疗组:全脑照射(WBRT)为DT 2Gy/次,5次/周,总剂量40Gy。放疗结束后3个月评价疗效。结果:同步放化疗组总有效率65.0%(13/20)高于单纯放疗组(42.1%,8/19);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情况,同步放化疗组优于单纯放疗组;不良反应以放疗脑充血水肿及尼莫司汀引起的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为主。结论:全脑放疗联合尼莫司汀同步化疗治疗实体肿瘤脑转移的近期疗效、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单纯放疗,不良反应可耐受,可作为实体肿瘤脑转移患者的解救方案。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切除术后并发心房纤颤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选用行胸部肿瘤切除术患者486例,术后并发心房纤颤者42例(占8.6 %)。术前心脏功能欠佳、术后心率较快、年老体弱的患者,给予西地兰0.4 mg~0.6 mg,缓慢静脉推注。治疗效果欠佳者,追加西地兰0.2 mg,同时给予β蛳受体阻滞剂。术后心肺功能良好、心率稳定、年龄偏低者,给予异搏定40 mg或硫氮卓酮10 mg,静脉推注。并用乙胺碘呋酮0.2 g,3次/d,1周后改为0.2 g,1次/d,连续服用0.5 a。结果:患者于术后2 d内转为正常窦性心率者8例(19.0 %),术后1周左右转复为窦性心率者18例(42.9 %),转为慢性心房纤颤者16例(38.0 %)。结论:综合防治心房纤颤的发生,对胸部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5.
采用DNA-RNA原位杂交方法,用生物素化的cDNA探针检测了13例煤烟诱发的小鼠肺癌组织及5例对照组肺组织中c-myc基因和p53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13例肺癌标本中9例有c-myc高表达,13例有p53高表达;相应的癌旁组织中,仅有1例有c-myc表达,5例有p53表达;对照组中均无二种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c-myc及p53基因的高表达是肺腺癌发生中较常见的基因改变,在煤烟诱发的鼠肺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6.
食管、贲门癌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全身、局部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生物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观察分析50例食管、贲门癌局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TAM)的分布特征,采用ELISA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地体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表达和一氧化氮(NO)生成水平进行动态检测。结果:1)癌周物浸润密度大于癌果间质;2)2术前血清sIL-2R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根治术后s  相似文献   
997.
蛋白质组学作为肿瘤研究的新平台,通过从整体水平研究蛋白质间的网络调控,对胰腺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肝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尤其在筛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早期特异性标记物中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自发性实体肿瘤溶解综合征(STLS)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口服别嘌醇、碱化尿液、再水合。结果:临床表现及血液生化数据均有所改善。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突发性高尿酸症、高钾血症和急性肾衰竭时应警惕STLS。  相似文献   
999.
替吉奥(S-1)是一种第4代氟尿嘧啶衍生物口服抗癌剂,包括替加氟(FT)和两类调节剂吉美嘧啶及奥替拉西.日本目前晚期胃癌化疗80%以上病例使用S-1,有效率可达44.6%.新辅助化疗能减少肿瘤负荷,降低原发肿瘤分期,增加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替吉奥联合顺铂作为一种新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胃癌总缓解率达76%,足目前为止进展期胃癌化疗方案中缓解率最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胰腺癌患者螺旋断层放疗(TOMO)后致胃、十二指肠放射性损伤的内镜下表现,并寻找预测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2月至2015年5月在中国空军总医院放疗科行TOMO的胰腺癌患者70例,放疗前、后均行内镜检查,描述内镜下放射性胃、十二指肠损伤,对致胃、十二指肠放射性溃疡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放疗后行内镜检查的中位时间为1个月,内镜结果显示放射性胃、十二指肠炎症41例(58.6%);放射性胃、十二指肠溃疡30例(42.9%),活动性出血7例(10.0%),放射性溃疡并瘢痕造成局部狭窄3例(4.3%),新发胃潴留6例(8.6%),新发胃底静脉曲张4例(5.7%).临床因素手术减黄、放疗防护(氨磷汀)与胃放射性溃疡的发生有关(x2=4.186,P=0.041x2=5.679,P=0.017);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评分≥2与十二指肠放射性溃疡的发生有关(x2=3.960,P=0.047).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表明,胃平均剂量>13.39 Gy、≤13.39 Gy时溃疡的发生率分别为25.0%、9.1%,曲线下面积(AUC) =0.740,P=0.048.结论 胰腺癌TOMO后胃肠道损伤普遍存在,手术减黄是放射性胃溃疡的保护因素,平均剂量>13.39 Gy是放射性胃溃疡的剂量预测指标,建议TOMO后早期行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