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55篇 |
免费 | 230篇 |
国内免费 | 24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6篇 |
儿科学 | 71篇 |
妇产科学 | 46篇 |
基础医学 | 264篇 |
口腔科学 | 114篇 |
临床医学 | 624篇 |
内科学 | 699篇 |
皮肤病学 | 232篇 |
神经病学 | 44篇 |
特种医学 | 11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398篇 |
综合类 | 1480篇 |
预防医学 | 262篇 |
眼科学 | 92篇 |
药学 | 462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440篇 |
肿瘤学 | 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2篇 |
2023年 | 90篇 |
2022年 | 111篇 |
2021年 | 142篇 |
2020年 | 116篇 |
2019年 | 79篇 |
2018年 | 47篇 |
2017年 | 73篇 |
2016年 | 79篇 |
2015年 | 100篇 |
2014年 | 238篇 |
2013年 | 228篇 |
2012年 | 335篇 |
2011年 | 372篇 |
2010年 | 352篇 |
2009年 | 387篇 |
2008年 | 458篇 |
2007年 | 376篇 |
2006年 | 396篇 |
2005年 | 383篇 |
2004年 | 265篇 |
2003年 | 168篇 |
2002年 | 81篇 |
2001年 | 76篇 |
2000年 | 49篇 |
1999年 | 53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51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几种肝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肝功能检查常不能反映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肝组织活检可诊断肝纤维化,但有创伤性,且不易进行动态观察而又受穿刺部位的局限性。基于结缔组织代谢原理建立起来的测定其代谢产物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和人血清Ⅲ型前胶原(hPCⅢ)避免了上述检查方法的不足。现把几种肝病患者血清hPCⅢ含量的变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总结儿童长期发热的病因构成和诊断方法。方法对64例符合长期发热诊断标准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长期发热的首位病因为感染性疾病(80.3%),以呼吸道感染为主(36.7%),非感染性疾病以结缔组织病和肿瘤疾病为主。结论仔细准确收集病史、反复的体格检查、针对性选择实验室检查、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及侵入性检查为诊断长期发热的主要手段,部分可根据临床过程和治疗反应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5.
目的 产前对孕晚期膈疝模型雌鼠给予汉防己甲素(Tet)干预后,观察Tet对胎鼠膈疝(CDH)模型的肺血管发育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作用和影响.方法 9只健康怀孕的SD大鼠雌鼠孕9.5d被随机平均分为3组:即对照组(C组)、除草醚组(N组)和汉防己甲素组(NT组).N和NT组灌胃给予除草醚.NT组于孕第18.5~20.5天,每天给予30 mg/kg Tet灌胃,C组和N组仅给予生理盐水.孕第21.5天于麻醉下剖宫取胎鼠双肺,通过对胎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及血管发育,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方法观察CTGF在肺组织中的表达高低.结果 本实验中N组和NT组总膈疝发生率为5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肺血管数目(2.5±1.1)个较C组(4.5±1.1)个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与NT组(3.7±1.4)个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外径(ED)在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内径(ID)表现为N组(24.8±4.7)μm<NT组(42.7±4.0)μm<C组(51.9±8.5)μm,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管中层(平滑肌细胞)增殖、变厚,血管中膜厚度百分比N组(58.1%±6.0%)>NT组(25.4%±8.3%)≈C组(16.6%±9.7%),N组与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T组与C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外膜厚度百分比N组(134.0%±11.9%)>NT组(86.6%±3.8%)>C组(66.9%±16.7%),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表达强度(IOD值)结果为N组<NT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Ct值分析基因的表达,RT-PCR结果示CTGF mRNA肺组织表达由低到高为:N组<NT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et对实验大鼠动物模型的胚胎期肺血管有抑制血管重构、促血管生成和发育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et上调CTGF的表达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6.
患者56岁,住院号207645,孕2产1,40岁绝经。因发现腹部巨大肿块6d,伴腹痛、腹泻,无发热,门诊拟“腹腔巨大肿块”于2005年3月2日收入外科病房。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部膨隆,未及肠型及蠕动波,深部可触及约30cm×20cm×20cm大小包块,质偏硬,表面光滑,境界清楚,活动度 相似文献
57.
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pelvic inflammation)。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炎症发病不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几个部位同时发病。慢性炎症由于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直接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甚至引起女性的不孕。所以对于盆腔炎的治疗必须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我院妇科自引进、应用多能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以来,经临床观察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表达及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研究其在白血病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中的相互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71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对照组3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收集研究对象骨髓液单个核细胞,应用Real-time PCR方法对VEGF-C及CTGF 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VEGF-C、CTGF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呈正相关(r=0.709,P<0.05)。经1周期化疗后,达完全缓解患者及部分缓解患者与未治疗时比较,VEGF-C、CTGF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未缓解患者与初发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C、CTGF mRNA的表达在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不同程度各组及是否伴髓外浸润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C、CTGF在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具有协同作用,共同参与了白血病的发生、浸润及转移,并且与白血病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59.
背景:脐带结缔组织富含多潜能干细胞,其免疫原性弱、增殖力强。
目的:验证体外培养人类脐带结缔组织(wharton’s jelly)中多潜能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及心肌细胞方向的诱导分化。
方法:贴块法培养人类脐带结缔组织多潜能干细胞。
结果与结论:①流式细胞仪进行表型鉴定,多潜能干细胞CD105、CD73、CD90、CD44、CD54阳性,而CD45、CD34、CD106和CD133阴性。②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碱性成纤维细胞诱导后,细胞表现内皮细胞形态,可以吞噬ac-LDL并结合UEA-1。③以5-氮杂胞甘诱导后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心肌细胞标记物肌钙蛋白Ⅰ和β肌球蛋白重链表达阳性。提示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可以从脐带结缔组织中得到大量干细胞,该细胞可以向心肌及内皮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60.
背景:近期研究提示姜黄素可能是一种抗纤维化制剂。
目的:以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为靶细胞,观察不同浓度姜黄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实验,于2006-10/2007-11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完成。
材料:瘢痕疙瘩患者的手术标本5份,患者均知情同意。治疗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姜黄素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
方法: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体外原代培养,待细胞融合后传代,取第3~6代对数生长期的成纤维细胞用于实验。将不同浓度姜黄素(5,10,20 μmol/L)分别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干预24~48 h,以空白组做对照。
主要观察指标: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姜黄素作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姜黄素作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后Ⅰ、Ⅲ型前胶原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基因的表达。
结果:①姜黄素作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48 h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减少,均低于对照组(P < 0.01)。②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姜黄素干预组Ⅰ、Ⅲ型前胶原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均降低(P < 0.01),并且Ⅰ型前胶原表达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成明显的量效关系。姜黄素20 μmol/L组Ⅲ型前胶原表达低于姜黄素10 μmol/L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姜黄素10 μmol/L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低于姜黄素5 μmol/L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姜黄素对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姜黄素抑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