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14篇
  免费   1514篇
  国内免费   1084篇
耳鼻咽喉   77篇
儿科学   293篇
妇产科学   118篇
基础医学   1212篇
口腔科学   316篇
临床医学   5006篇
内科学   2677篇
皮肤病学   121篇
神经病学   500篇
特种医学   5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995篇
综合类   8284篇
预防医学   2121篇
眼科学   208篇
药学   4634篇
  77篇
中国医学   2891篇
肿瘤学   342篇
  2024年   266篇
  2023年   904篇
  2022年   1147篇
  2021年   1225篇
  2020年   1124篇
  2019年   1164篇
  2018年   533篇
  2017年   1005篇
  2016年   1128篇
  2015年   1189篇
  2014年   1645篇
  2013年   1389篇
  2012年   1568篇
  2011年   1538篇
  2010年   1254篇
  2009年   1247篇
  2008年   1414篇
  2007年   1179篇
  2006年   1212篇
  2005年   1404篇
  2004年   1100篇
  2003年   927篇
  2002年   794篇
  2001年   676篇
  2000年   524篇
  1999年   410篇
  1998年   346篇
  1997年   360篇
  1996年   315篇
  1995年   293篇
  1994年   242篇
  1993年   157篇
  1992年   160篇
  1991年   122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131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采用等离子体表面接枝改性技术在涤纶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材料表面接枝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 (PEG) ,从表面能与界面自由能的角度分析了血浆蛋白 (纤维蛋白原和白蛋白 )在材料表面的竞争吸附关系 ,结果表明接枝了 PEG长链分子的 PET材料具有优先吸附白蛋白的性质 ,其中接枝 PEG6 0 0 0的 PET优先吸附倾向最明显。预接触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 PET材料表面的血小板黏附实验表明 :吸附白蛋白的表面能够显著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 ,表现出好的血液相容性 ,而吸附了纤维蛋白原的材料表面具有降低血液相容性的性质。  相似文献   
242.
目的 :探讨红细胞聚集改变与纤维蛋白原的关系及其对心绞痛发病的影响。方法 :测定 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 40例健康人的红细胞聚集指数 (光密度法 )、红细胞变形指数 (激光衍射法 )、血浆及全血粘度 (旋转式粘度计 )和纤维蛋白原 (双缩脲法 )。结果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全血粘度 ( 4 0s- 1 )及纤维蛋白原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0 .0 5 ) ,且红细胞聚集指数与纤维蛋白原呈直线正相关 ,与全血粘度 ( 4 0s- 1 )无相关性。结论 :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是红细胞聚集增强的主要原因之一 ;红细胞聚集能力增强导致血液高粘滞 ,与心绞痛发作有关 ;选择 10s- 1 以下切变率测定低切全血粘度 ,利于观察全血粘度与红细胞聚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43.
以犬(9只)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为模型,测定了蛋白C活性、纤溶个原激活物总活力以及抗凝血酶Ⅲ活性。结果表明:正常犬出肺血蛋白C活性明显高于入肺血(P<0.05)、纤溶酶原激活物总活力也高于入肺血,而抗凝血酶Ⅲ活性明显低于入肺血(P<0.01)。正常及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过程中,出肺血蛋白C活性在松夹后10分钟之前基本稳定,之后略微下降;纤溶酶原激活物总活力在松夹后30分钟时才开始下降,二者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8804,P<0.05)。入、出肺血抗凝血酶Ⅲ活性呈一定的波动性变化,尤以入肺血更为明显,且二者波动的方向相反。提示:1)正常肺血管内皮细胞参与抗凝物质蛋白C、纤溶活力以及抗凝血酶Ⅲ的调节;2)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早期,肺对血液抗凝物质具有一定的调整作用;3)体内不同抗凝系统发挥作用的特征不尽相同,它们之间可能协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44.
目的研究包含重组SHH腺病毒纤维蛋白缓释支架对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组:FG-SHH组(将NSCs种植于重组SHH腺病毒-支架组)和对照组(controls)[以培养板、重组SHH腺病毒转染组(SHH)、纤维蛋白胶支架组(FG)为对照组];体外分离培养并鉴定NSCs,构建重组SHH腺病毒纤维蛋白缓释支架,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方法测定转染效率; MM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法检测上述各组细胞表达神经细胞相关蛋白:β微管蛋白(β-tubulinⅢ)、髓磷脂碱性蛋白(MBP)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状态。结果体外培养的NSCs高表达nestin;转染重组SHH腺病毒后NSCs可稳定表达SHH;FG-SHH支架促NSCs增殖能力较强,并且FG-SHH组β-tubulinⅢ及MBP阳性细胞率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FG-SHH组GFAP的阳性细胞率和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SHH腺病毒纤维蛋白缓释支架可以促进NSCs的增殖及其向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并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245.
本实验用家兔全血加精制大肠杆菌内毒素,体外培养提取粗制家兔内生致热原。给大鼠静脉注射复制发热模型,观察了不同温度保存和不同时间保存的EP对其致热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保存3天,-40℃保存3天,7天,30天和180天的EP与4℃保存1天的EP比较,其发热第一时相发热峰值和1小时体温反应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热第二时相△T和第二时相1小时TRI,在4℃保存3天和-40℃保存3天,  相似文献   
246.
马凡综合征微纤维蛋白1基因突变检测及单倍型连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中国人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患者微纤维蛋白1(fibillin-1,FBN1)基因的突变及对马凡综合征患者的家系成员进行症状前诊断。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和测序方法,对汉族9个家系中共17个MFS患者进行基因突变检测;运用FBN1基因内4个内含子中的可变串联重复序列构建染色体单倍型,进行家系单倍型连锁分析和基因诊断。结果:发现MFS(A)家系Ⅱ1患者有单链构象改变,测序证实为位于FBN1基因第25号外显子3243-3256核苷酸之间有I个13bp的小片段缺失,为新位点基因移码突变,其序列为gcctctgcaccca;单倍型连锁分析发现MFS(B)家系Ⅲ1是1个无症状期患者。结论:中国人FBN1基因突变可以引起马凡综合征,应用突变检测与单倍型连锁分析方法能为马凡综合征基因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47.
精氨酸加压素对家兔血细胞生成内生致热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观察了精氨酸加压素对体外培育的兔全血细胞产生内生致热原的影响。结果表明,AVR对内毒素诱生EP过程有明显抑制作用;而AVP单独与血细胞培养无降温物质产生;同时,所用剂量的AVP对EP性发热无直接抑制作用。因此作者认为,AVP1能够抑制ET诱生家兔血细胞生成EP,这可能是其降低或阻断ET性发热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48.
为探讨白细胞介素与癫痫发病机理的关系,该研究应用脑电图仪记录了侧脑室内注射白细胞介素-2(IL-2)后,大鼠海马脑电图的变化。结果显示:侧脑室内注射IL-2后,大鼠海马脑电图出现阵发性痫性放电,表现为频发棘波;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PAP法)和显微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到:侧脑室内注射IL-2后,大鼠海马回和齿状回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反应的胶质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多、胞体截面积增大、突起及其分支增多。对大鼠海马回CA1区GFAP免疫反应的胶质细胞进行显微图像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L-2组的细胞数量约增加0.48倍、胞体截面积约增加1.73倍、周长约增加1.09倍、平均光密度约增加0.20倍、积分光密度约增加2.31倍。统计结果表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上述结果提示:大鼠侧脑室内注射IL-2可促进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肥大和细胞突起的萌芽。  相似文献   
249.
<正> 近年来蝮蛇抗栓酶(简称抗栓酶)广泛应用于闭塞性血管病的治疗,具有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血液粘度、血小板聚集功能及粘附率、溶栓、扩管、改善微循环作用。常见头晕、过敏、乏力、一过性肌力减退,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有引起复视、斜视的报告,但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尚未见报道。我院应用抗栓酶近千例中发现两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0.
p38蛋白激酶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活化机制的调控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p38蛋白激酶对LPS诱导大鼠肺泡巨噬细胞激活机制的作用。方法:提取细胞核蛋白,采用Western印迹分析p38蛋白激酶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TNF-α、IL-8的含量。结果:LPS显著增加肺泡巨噬细胞TNF-α、IL-8的合成,呈剂量依赖性诱导p38的活化。特异性p38蛋白激酶抑制剂SB203580能显著降低LPS诱导的肺泡巨噬细胞核蛋白p38的含量及细胞上清TNF-α、IL-8水平。结论:LPS刺激肺泡巨噬细胞释放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8受p38蛋白激酶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