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27篇 |
免费 | 65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61篇 |
妇产科学 | 379篇 |
基础医学 | 105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486篇 |
内科学 | 37篇 |
皮肤病学 | 10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53篇 |
外科学 | 46篇 |
综合类 | 788篇 |
预防医学 | 319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253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71篇 |
2022年 | 107篇 |
2021年 | 120篇 |
2020年 | 81篇 |
2019年 | 68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52篇 |
2016年 | 65篇 |
2015年 | 73篇 |
2014年 | 104篇 |
2013年 | 81篇 |
2012年 | 162篇 |
2011年 | 151篇 |
2010年 | 116篇 |
2009年 | 124篇 |
2008年 | 117篇 |
2007年 | 125篇 |
2006年 | 126篇 |
2005年 | 126篇 |
2004年 | 110篇 |
2003年 | 110篇 |
2002年 | 100篇 |
2001年 | 83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32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受孕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妊娠特殊并发症及胎儿的结构异常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6~2013.09期间由ART受孕在本院产检及分娩的44例MCDA双胎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ART受孕组),分析MCDA双胎的特殊并发症及胎儿结构异常,并与同期的自然受孕的MCDA双胎组(自然受孕组,n=360)进行比较。结果:ART受孕组母体平均年龄及BMI均较自然受孕组明显增高(P0.01),组间初产妇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MCDA双胎妊娠中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81例,占20.0%;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sIUGR)47例,占11.6%,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TRAPS)10例,占2.5%;胎儿结构异常25例,占6.2%。ART受孕组与自然受孕组MCDA双胎特殊并发症及胎儿结构异常的发生风险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RT受孕对MCDA双胎妊娠特殊并发症及胎儿结构异常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2.
目的 寻求改善双胎妊娠母婴结局及减少双胎妊娠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58例双胎妊娠孕产妇及其围生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早产儿并发症、不同分娩方式及双胎特有并发症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 (1)分娩孕周不同,新生儿并发症(主要有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双胎妊娠剖宫产率93.57%,社会因素居于剖宫产原因的首位(22.75%);两种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自然分娩组新生儿窒息率(46.67%)明显高于剖宫产分娩组(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早产是造成双胎新生儿发病的主要原因,积极防治早产对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及远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鼓励双胎孕妇阴道分娩,降低社会因素的剖宫产率。双胎妊娠特有并发症会增高胎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3.
1病例报告患者25岁,孕1产0。因妊娠39+3周后规律性腹痛1h入院待产。患者平素月经周期规则,妊娠40天出现较重妊娠反应,B超检查提示双胎。妊娠5个月时自觉胎动,B超复查发现一胎停止发育,另一胎胎动活跃。无用药及外伤史,无阴道流血、流液及头晕、双下肢水肿等症状,饮食及睡眠良好。 相似文献
94.
目的: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研究双胎妊娠孕妇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其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双胎妊娠孕妇118例,分为双胎有并发症组(95例)和双胎无并发症组(23例),另选择同期正常单胎妊娠孕妇(90例)为对照(正常单胎妊娠组)。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检测并比较3组孕妇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心输出量(CO)、周围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周围血管阻力(SVR)。结果:双胎无并发症组与正常单胎妊娠组比较,HR、CI、CO轻度增高,MAP、SVRI、SVR轻度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胎有并发症组与另两组比较,CI、CO明显降低(P<0.05),MAP、SVRI、SVR明显升高(P<0.05)。结论:双胎妊娠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与孕妇心排出量降低、外周阻力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95.
患者女,29岁。孕2流1,停经17周例行产前检查。其夫家族中有多胎妊娠史。超声显示:宫内大小不一的双胎,小胎儿死亡,沉于宫底。大胎儿可见胎动及胎心搏动,头皮及胸腹壁组织水肿,胎心率143次/分,律齐,心胸比0.41,三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右房大量花束样返流,肠间隙可见积液的无回声区。脐动脉:S/D:4.5;RI:0.78;PI:1.34。大小胎儿径线测值对比:双顶径36/29mm;头围121/103mm;腹围133/85mm;股骨长20/14mm;估计体重189/97g;估计孕周17周/15周。两胎儿共用一胎盘,大胎儿(受血儿)侧胎盘厚径33mm,内部回声稍增强;小胎儿(供血儿)侧胎盘厚径20mm,内部…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 比较辅助生殖技术(ART)双胎妊娠与自然受孕(SC)双胎妊娠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17~2019年期间分娩的胎龄≥ 24周活产双胎儿3 356例,其中ART组双胎儿2 006例(1 003对),SC组双胎儿1 350例(675对),收集母亲一般资料、妊娠期合并症及新生儿一般资料、新生儿疾病及结局,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 ART组母亲平均年龄大于SC组(P < 0.05),初产率、剖宫产率及宫颈环扎手术率高于SC组(P < 0.05)。ART组母亲妊娠相关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高于SC组(P < 0.05)。ART组新生儿平均胎龄低于SC组(P < 0.05),极低出生体重儿比例高于SC组(6.8% vs 5.8%,P < 0.05),但ART未增加早产及低Apgar评分的风险。两组新生儿的病死率及新生儿疾病,如呼吸窘迫综合征、Ⅱ/Ⅲ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Ⅲ~Ⅳ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与SC双胎妊娠相比,ART双胎妊娠未明显增加新生儿病死率及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98.
双胎输血综合征的诊断目前多采用Quintero诊断分级标准。但很多研究认为,应在其基础上加入胎儿心血管功能状况和胎盘血管有无动脉-动脉交通支存在的评估。双胎输血综合征治疗方法飞速发展,对严重病例现多同时采用系列羊水减量术、胎儿镜下激光凝结胎盘血管交通支术和羊膜中隔微型穿孔术3种方法以提高疗效。虽血管活性物质可能导致双胎输血综合征发病,但成功模拟的双胎输血综合征疾病进展模型显示,胎盘血管交通支在其病理生理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9.
病例摘要患儿,男,生后5h,因发现右阴囊肿胀5h入院。系G1P2,孕35周,双胎妊娠,剖宫产,出生体重1.9kg,有羊水过多史。生后即发现右侧阴囊肿胀,进行性加剧,无触痛,无哭吵、呕吐、腹胀、发热等,已解小便,未排便。 相似文献
100.
1病例介绍患者,女,28岁,因停经38周,下肢水肿1月余,下腹不规则胀痛2 h于2006年4月2日入院.患者停经4月余时B超示双胎,孕7月余肝肾功能检查正常,Hb:80 g/L.近1月余感下肢水肿渐进性加重.孕期血压正常,食欲欠佳,大小便正常,既往体健,孕1产0.查体:四肢正常,贫血貌,消瘦,心肺听诊正常.腹隆,宫高34 cm,腹围114 cm,LSA/ROA,双活胎,胎心音好,宫缩不规则,水肿(++),双肾区无叩击痛.B超:宫内双活胎,晚孕,Hb:65 g/L,RBC:2.8×1012/L,余正常,尿常规:蛋白(++),凝血功能正常.患者要求手术.立即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娩出两男婴,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300 ml,导清亮尿80 ml.术后予以抗炎、止血、补充能量等对症支持治疗,并输同型红细胞悬液2 U.术后第1天20 h尿量约100 ml,速尿20 mg静脉推注,尿量无增加.急查肝肾功能,肝功能:总蛋白55 g/L,白蛋白25 g/L,球蛋白30 g/L,余正常.肾功能:尿素氮20 mmol/L,肌酐240 μmol/L,速尿80 mg,Q4 h静脉推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