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8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8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401篇
基础医学   23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67篇
内科学   99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0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92篇
综合类   1279篇
预防医学   68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504篇
  4篇
中国医学   552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260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281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1.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导致育龄期妇女不育的激素分泌紊乱与代谢异常的疾病。临床表现与生化特征各不相同,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稀发排卵或闭经及高雄激素表现,且自然流产率及诱发排卵后的胚胎种植失败率均高于正常人。目前研究认为患者不孕可能与卵泡液中分子(如抗苗勒管激素、抑制素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microRNAs等)表达改变而引发的卵泡成熟障碍相关。  相似文献   
112.
目的系统评价国产尿卵泡刺激素(uFSH)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控制性促排卵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VIP、CNKI和WanFang Data等数据库,查找比较uFSH与进口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在IVF-ET促排卵治疗中半随机或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并进行系统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5篇RCT 903例患者满足纳入标准。结果显示:uFSH在促性腺激素(Gn)刺激天数[MD=0.45,95%CI(-0.42,1.31),P=0.31]、Gn用量[MD=3.37,95%CI(-0.19,6.93),P=0.06]、平均获卵数[MD=0.17,95%CI(-0.31,0.65),P=0.49]、HCG日雌二醇(E2)值[MD=-862.40,95%CI(-1858.03,133.23),P=0.09]、临床妊娠率[OR=1.02,95%CI(0.77,1.35),P=0.90]、流产率[OR=1.10,95%CI(0.54,2.26),P=0.79]、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OR=1.03,95%CI(0.42,2.54),P=0.95]等方面与rFSH无明显差异,仅平均Gn费用[MD=-2.98,95%CI(-4.19,-1.77),P0.000 01]显著低于rFSH。结论 uFSH与rFSH相比,在Gn用量、平均获卵数、临床妊娠率等方面相当,但采用uFSH可减少促排卵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比较体外受精(IVF)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周期基因重组促卵泡激素(rFSH)与尿源性促卵泡激素(uFSH)在控制性促排卵(COS)中的有效性。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CNKI及万方数据库中自rFSH上市至2013.09前发表的文章,收集rFSH与uFSH在IVF或ICSI中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数据,采用Rev Man5.2软件对IVF或ICSI治疗周期的获卵数、FSH总用量、周期出生率、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相对有效性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篇研究,6 496个周期。总体上,rFSH较uFSH获卵数更多,FSH总用药量更少,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周期出生率和临床妊娠率r FSH和u FSH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FSH较uFSH在辅助生殖中具有更好的COS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利用经阴道三维超声定量分析LUFS患者卵泡期卵巢血流参数,探讨LUFS发生的卵泡期血流灌注特点.方法 选择在卵泡早期、卵泡中期、围排卵期行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应用VOCAL软件定量分析两组患者优势侧卵巢能量多普勒血流参数VI、FI、VFI.结果 对照组优势侧卵巢血流参数VI、FI、VFI在卵泡3个时期呈上升趋势(P<0.01); LUFS组优势侧卵巢VI、VFI在各期逐渐升高(P<0.05),FI则无明显周期性波动(P>0.05);LUFS组与对照组比较,卵泡中期及围排卵期VI、FI、VFI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成熟卵泡血流分级以3~4级为主,LUFS组多呈1~2级.结论 成熟卵泡新生血管数量少,血流量低可能是LUFS发生的血流灌注特点.  相似文献   
115.
目的分析BMP-4在化疗后卵巢早衰(POF)小鼠卵巢中的表达,探索BMP-4与卵巢早衰卵巢中卵泡发育的关系,为卵巢早衰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48只4~5周龄具有正常动情周期的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POF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皮下注射白消安建立卵巢早衰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0.9%的生理盐水;正常组。观察并记录小鼠的一般情况,应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卵巢形态学变化、各级卵泡数的变化及BMP-4的分布情况。结果 1POF组小鼠体重下降,卵巢体积缩小,HE染色显示卵泡数目减少,原始卵泡数目(15.44±2.16)与正常组(55.25±16.09)和对照组(53.37±18.11)相比明显减少(P0.05)。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MP-4在正常组卵巢和对照组卵巢中的表达比在POF组卵巢中的表达高。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MP-4在POF卵巢中的表达明显减少,其中原始卵泡(39.83±6.50)减少最为明显,与正常组(68.61±5.25)和对照组(66.72±6.2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OF卵巢中的BMP-4表达最低,约为正常组的0.6倍(P0.05)。结论 POF组的BMP-4表达降低明显,在原始卵泡中降低最为明显,推测其对原始卵泡的存活和发育及调控卵泡闭锁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探究促黄体生成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LHCGR)基因突变与空卵泡综合征(EFS)的关系,指导相关生殖疾病的诊治。方法 通过基因测序对一例EFS的不孕症患者进行LHCGR基因突变和家系分析。结果 该患者LHCGR 基因第11 外显子处存在纯合突变:chr2:48915113A>G,c.1823T>C,p.Leu608Pro,突变使LHCGR 蛋白在第 608 位由亮氨酸(Leucine, Leu)突变为脯氨酸(Proline ,Pro)。对该患者进行家系分析并对其家庭成员测序发现,父母在此位点属于杂合突变,先证者弟弟(46,XY。未育)属于纯合突变,先证者妹妹(育有一女孩、一男孩)属于杂合突变。结论 LHCGR基因突变可导致EFS,进而导致相关生殖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7.
目的:通过构建ID3-Gdf9-Cre+的条件性敲除小鼠对雌性小鼠的表型进行研究,从而进一步确定分化抑制因子Id3对雌性生育能力的影响。方法:我们利用配繁出的ID3-Gdf9-Cre+的条件性敲除小鼠,通过HE染色、卵泡计数条件性敲除小鼠卵巢中的卵泡发育的情况进行检测,通过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实验和体外超排实验对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进行检测,通过交配实验对生育力进行检测。结果:通过RT-pcr、WB的结果显示出我们成功在卵母细胞中对ID3进行了敲除;对3W、8W小鼠卵巢进行HE染色并对各级卵泡进行计数,结果表明条敲小鼠中各级卵泡发育正常;通过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以及体外超排实验显示了条敲小鼠中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正常;结论:在正常饲养条件下,条件性敲除ID3不影响正常卵泡的发育以及雌性小鼠的生育力。  相似文献   
118.
目的:观察琥珀散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保守性手术后经病理确诊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单纯给予GnRHa注射剂;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琥珀散。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停药9个月后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_2)、促卵泡生长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与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糖类蛋白125(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125,CA125)、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IL-6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以及复发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E_2、FSH、L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P0.05),且3个月后研究组血清E_2、FSH、L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停药9个月后,研究组血清E_2、L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P0.05),且治疗3个月、停药9个月后研究组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P0.05)。停药9个月后,研究组VEGF、IL-6水平下降(P0.01),IL-2水平升高(P0.01);研究组复发率为3.70%,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为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琥珀散可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血清CA125水平,调节内分泌与免疫因子,并可防止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探讨培坤丸联合左炔诺孕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8年2月在自贡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78例,根据用药差别分成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左炔诺孕酮片,2片/次,2次/d,待阴道停止流血3 d后,药量改为1次/d,1片/次,维持治疗14 d,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培坤丸,9g/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经期天数、WHOQOL-BREF评分及性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6.92%和94.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和WHOQOL-BREF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经期天数均显著减少(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雌二醇、卵泡刺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培坤丸联合左炔诺孕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且能够显著提升排卵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葆宫止血颗粒联合炔诺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唐山市丰润区中医医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9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口服炔诺酮片,5 mg/次,1次/8 h,连用3 d;而后减量至5 mg/次,1次/12 h,连用7 d,再以1次/d维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葆宫止血颗粒,15 g/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2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止血效果、外周血血红蛋白(HGB)水平、子宫内膜厚度、血清性激素水平和36项健康调查简表第二版(SF-36 v2)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1.3%和9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HGB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变薄(P0.05),且治疗组外周血HGB水平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子宫内膜厚度则显著薄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雌二醇(E2)、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的血清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性激素指标血清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v2生理领域总分和心理领域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SF-36 v2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葆宫止血颗粒联合炔诺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整体疗效确切,可迅速控制患者急性出血,改善贫血状态,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