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86篇 |
免费 | 553篇 |
国内免费 | 24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1篇 |
儿科学 | 54篇 |
妇产科学 | 432篇 |
基础医学 | 499篇 |
口腔科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1801篇 |
内科学 | 731篇 |
皮肤病学 | 39篇 |
神经病学 | 100篇 |
特种医学 | 26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537篇 |
综合类 | 3392篇 |
预防医学 | 1092篇 |
眼科学 | 68篇 |
药学 | 1435篇 |
35篇 | |
中国医学 | 861篇 |
肿瘤学 | 4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2篇 |
2023年 | 376篇 |
2022年 | 395篇 |
2021年 | 606篇 |
2020年 | 434篇 |
2019年 | 485篇 |
2018年 | 214篇 |
2017年 | 429篇 |
2016年 | 487篇 |
2015年 | 532篇 |
2014年 | 769篇 |
2013年 | 733篇 |
2012年 | 878篇 |
2011年 | 876篇 |
2010年 | 727篇 |
2009年 | 674篇 |
2008年 | 531篇 |
2007年 | 424篇 |
2006年 | 360篇 |
2005年 | 348篇 |
2004年 | 286篇 |
2003年 | 264篇 |
2002年 | 183篇 |
2001年 | 159篇 |
2000年 | 123篇 |
1999年 | 57篇 |
1998年 | 59篇 |
1997年 | 41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53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31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51.
目的 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妇科止血灵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分析。方法检索并选取1989—2020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妇科止血灵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试验进行研究,采用Revman5.1软件统计并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共有5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与对照组比较,妇科止血灵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比数比(OR)合并值为4.02(95%可信区间为2.09~7.73)。促黄体生成素水平的加权均数差(WMD)合并值为-1.90(95%可信区间为–2.35~-1.46)。卵泡刺激素水平的WMD合并值为-4.52(95%可信区间为-7.19~-1.85)。雌二醇水平的WMD合并值为–87.91(95%可信区间为-88.78~-87.03)。孕酮水平的WMD合并值为-3.97(95%可信区间为-5.71~-2.77)。用药安全风险OR合并值为0.89(95%可信区间为0.46~1.73)。结论 Meta分析结果显示,妇科止血灵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安全、有...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联合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年龄、窦卵泡计数(AFC)预测卵巢反应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1月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科首次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或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患者201例。基于卵巢敏感指数(OSI)患者被分为卵巢低反应组(n=22)、卵巢反应正常组(n=150)和卵巢高反应组(n=29)。分析血清AMH、AFC及年龄与OSI的相关性,并比较三组AMH、AFC及年龄,绘制并分析AMH、AFC及年龄独立和联合预测卵巢反应性的ROC曲线。结果 AMH、AFC与OSI呈正相关(R=0.635、0.674,P <0.05);年龄与OSI呈负相关(R=-0.370,P <0.05)。三组AMH、AFC和年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H、AFC在卵巢高反应组>卵巢反应正常组>卵巢低反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在卵巢高反应组<卵巢反应正常组<卵巢低反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MH、AFC及年龄独立和联合预测卵巢低反应的AUC...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取卵术中因获卵率明显低于预期由单腔取卵针改为双腔取卵针的边缘性空卵泡综合征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方法:比较单腔改双腔取卵针(研究组,26例)和常规单腔取卵针(对照组,26例)患者的获卵率、正常受精胚胎数、D3优质胚胎数、可利用胚胎数、累积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术中出血量及患者麻醉苏醒后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相比研究组的获卵率(61.5%vs 99.2%,P=0.000)、正常受精胚胎数(4.27±3.66 vs 6.46±3.26个,P=0.027)、D3优质胚胎数(2.73±2.46 vs 5.00±3.58个,P=0.010)、可利用胚胎数(2.38±1.42 vs 3.42±2.14个,P=0.044)明显低于对照组,但是累积妊娠率(41.7%vs 64%,P=0.117)及早期流产率(20%vs 11.8%,P=0.613)无显著差异。术中出血量(4.0±2.15 vs 3.46±1.77mL,P=0.330)、患者麻醉苏醒后疼痛评分(2.08±1.74 vs 1.92±1.83,P=0.758)无显著差异。结论:取卵术中要及时识别边缘性空卵泡综...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术(PCI)患者手术前后血中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方法选择接受PCI术的患者80例,检测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血CysC水平。结果 80例患者术前和术后24h及48 h SCr、GF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对比剂肾病(CAN)。CysC水平在术后24 h及48 h显著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CI术后SCr变化不明显的患者血CysC水平已升高,提示CysC对造影剂肾病(CAN)有早期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变化及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将纳入研究对象的6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设为观察组,并分为低度、中度和重度组,将同期入院的60例正常妊娠孕妇设为对照组,对各组孕妇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胱抑素C的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水平;观察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升高而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水平的定期监测,可以及早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对妊娠高血压具有早期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7.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抑素转基因双歧杆菌口服冻干粉剂(endostatin transfected bifidobacterium oral powder prepara-tion,ETB-2)体外抗肿瘤作用及对大鼠大肠痛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ETB-2对人结肠癌细胞株LS-174T、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的作用.以二甲肼(DMH)为诱发剂,观察ETB-2对大鼠大肠癌的防治作用;DMH诱癌及ETB-2灌胃时间为18周,在第33周结束实验.结果 ETB-2在体外对人结肠癌细胞株具有显著的选择性杀伤作用,体内给药可明显降低大鼠大肠癌发生率(60%:100%,P<0.01),但大肠癌平均个数及肿瘤体积指数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ETB-2对DMH诱导的大鼠大肠癌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8.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2,(12)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儿童与正常儿童血清激素水平的差异。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 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DSM-Ⅴ)诊断标准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湖南省妇幼保健院120例ASD儿童(男68例/女52例, 月龄24~108个月)和120例正常对照儿童(男68例/女52例, 月龄24~109个月)。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孕酮(P)、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生长激素(GH)、皮质醇激素(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计量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ASD儿童血清P、LH、CORT、ACTH水平分别为0.61(0.36, 0.95)nmol/L、0.38(0.26, 0.45)IU/L、345.28(223.98, 465.50)nmol/L、10.41(6.43, 16.65)pg/ml, 高于对照组的0.16(0.16, 0.16)nmol/L、0.25(0.21, 0.32)IU/L、167.80(125...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对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衰)病人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96名缺血性心衰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他们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高低,把他们分为2组:高CysC组和低CysC组。对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时限3个月的观测。比较2组病人在3个月内出现心血管事件、死亡情况及复发或者出现并发症再次住院的情况。分析心衰组病人体内的胱抑素水平的变化对患者体内的BNP、肌酐、c反应蛋白等物质含量变化造成的影响。结果:病人出现缺血性心衰之后,高血清CysC组病人与低血清CysC组病人的情况比较起来,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病人病发再次住院率方面的数据有明显差异,得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ysC与肌酐、脑钠肽(BNP)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iCysC水平和缺血性心衰病人近期预后有紧密的联系,血清CysC基本可以作为缺血性心衰病人近期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