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5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39篇
儿科学   339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56篇
临床医学   559篇
内科学   192篇
皮肤病学   67篇
神经病学   70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506篇
预防医学   30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10篇
  20篇
中国医学   162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71.
【摘要】目的 探讨单唾液酸四已糖神节经苷酯(GM-1)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儿童重型病毒性脑炎(SVE)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3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25例,治疗A组24 例和治疗B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大剂量IVIG治疗,治疗B组在治疗A组基础上加用GM-1治疗。比较3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脑电图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结果 治疗A组、B组意识转清、惊厥控制、热退、头痛呕吐消失、肢体活动恢复、脑电图恢复正常时间及NSE、IL-6水平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A组、B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B组肢体活动恢复、脑电图恢复正常时间及NSE、IL-6水平明显低于治疗A组(P<0.05),治疗B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明显高于治疗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意识转清、惊厥控制、热退、头痛呕吐消失时间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GM-1联合大剂量IVIG治疗小儿SVE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静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8月我院接收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静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使用病毒唑加IFN-α(干扰素-α)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有效率、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及治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确切,安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68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联合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4.1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消退时间、颈淋巴肿大消散时间、手足肿胀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分析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不同剂量治疗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均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进行治疗,根据剂量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小剂量组给予剂量为400mg/(kg×d),大剂量组给予剂量为1g/(kg× d),连续治疗5d,为一个疗程,比较不同剂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小剂量组患儿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大剂量组总有效率(71.80%),小剂量组患儿治疗后的出血控制时间(3.92±0.94)d、住院时间(9.37±2.86)d均明显少于大剂量组出血时间(6.52±1.88)d、住院时间(15.62±4.81)d,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给药不仅在临床有效率方面高于大剂量给药有效率,而且能够有效控制出血时间,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有助于患儿早日出院。  相似文献   
75.
目的对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临床效果加以观察。方法临床在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实施治疗的100例新生儿溶血症患儿,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和对照组相比显著偏低,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和对照组相比,显著偏少,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并且可以对患儿光疗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黄疸消退时间显著缩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经支气管镜肺段灌洗联合病种球蛋白治疗多重耐药菌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50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认为多重耐药菌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法,均符合医院获得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标准。将50例患者随机分作联合组和对照组各25例,均实行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每日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支气管镜肺段灌洗。观察项目:1临床指标:住院天数、肺部体征开始消退时间。2出院后每3个月进行随访。结果联合组在痰量,动脉血氧分压、呼吸频率、体温等方面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平均住院日为(21.4±5.6)天,对照组为(28.6±7.3)天,P<0.05。联合组与对照组肺部体征开始消退天数分别为(7.31±1.57)天和(10.26±3.41)天,存在统计学差异(t=-2.415,P<0.05)。结论经支气管镜肺段灌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多重耐药菌肺炎疗效肯定,操作简便,使用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究典型和不完全川崎病患者均行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差异性。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病变情况进行分组,其中24例典型川崎病患儿为典型组,36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为不完全组,两组患者均行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法,应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液检测指标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不完全组患儿发热、粘膜充血、皮疹、手足肿胀及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相较于典型组患儿显著更少,数据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小板、白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等血液检测指标,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不完全组患儿4项血液检测指标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相比典型组显著更低,数据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脉丙种球蛋白对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疗效显著优于典型川崎病患儿,提示针对典型川崎病患儿需要加大给药剂量,延长给药时间以提升其临床疗效,同时针对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治疗可采取本次研究所用疗法,并可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8.
目的本次主要对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应用甲基强的松龙与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并已确诊的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46例,依照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参照组22例(甲基强的松龙治疗)与研究组24例(甲基强的松龙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参照组,P<0.05,有可比性。结论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甲基强的松龙、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的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9.
丙种球蛋白佐治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2年3月以来,我们采用阿奇霉素和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支原体肺炎(MPP)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丙种球蛋白治疗无效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本院收治的200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敏感组CRP、WBC、中性粒细胞较无效组有明显降低, ALB、Hb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敏感组CRP、WBC、中性粒细胞下降明显,而PLT明显升高(P〈0.05);无效组PLT、ALB、Hb显著性降低(P〈0.05)。不同治疗方法,丙种球蛋白治疗无效率不同。结论对待小儿川崎病,建议采用首次注射丙种球蛋白2 g/kg,一天内完成的方法,对待小儿川崎病丙种球蛋白治疗无效的患者,若进行第二剂丙种球蛋白仍未恢复正常,可以采取继续追加丙种球蛋白(第三剂)的治疗方式,若伴有冠状动脉扩张的并发症,可以采用甲泼尼龙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