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52篇 |
免费 | 388篇 |
国内免费 | 41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0篇 |
儿科学 | 50篇 |
妇产科学 | 56篇 |
基础医学 | 704篇 |
口腔科学 | 76篇 |
临床医学 | 430篇 |
内科学 | 745篇 |
皮肤病学 | 65篇 |
神经病学 | 523篇 |
特种医学 | 19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272篇 |
综合类 | 1561篇 |
预防医学 | 436篇 |
眼科学 | 121篇 |
药学 | 1373篇 |
中国医学 | 657篇 |
肿瘤学 | 16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71篇 |
2020年 | 64篇 |
2019年 | 54篇 |
2018年 | 67篇 |
2017年 | 96篇 |
2016年 | 131篇 |
2015年 | 128篇 |
2014年 | 250篇 |
2013年 | 340篇 |
2012年 | 391篇 |
2011年 | 427篇 |
2010年 | 341篇 |
2009年 | 307篇 |
2008年 | 333篇 |
2007年 | 365篇 |
2006年 | 334篇 |
2005年 | 341篇 |
2004年 | 293篇 |
2003年 | 285篇 |
2002年 | 281篇 |
2001年 | 237篇 |
2000年 | 235篇 |
1999年 | 173篇 |
1998年 | 227篇 |
1997年 | 227篇 |
1996年 | 213篇 |
1995年 | 223篇 |
1994年 | 197篇 |
1993年 | 142篇 |
1992年 | 133篇 |
1991年 | 121篇 |
1990年 | 80篇 |
1989年 | 55篇 |
1988年 | 47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32篇 |
1984年 | 33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腹主动脉灌注丙泊酚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抗氧化和减轻钙超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本研究拟探讨腹主动脉灌注丙泊酚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与其抗氧化和减轻钙超载相关.方法 新西兰大耳白兔60只,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NS)组、10%脂肪乳(P0)组、丙泊酚30mg/kg(P30)组、40mg/kg(P40)组、50mg/kg(P50)组和60mg/kg(P60)组.全麻后开腹阻断肾动脉远端腹主动脉及双侧髂总动脉30min,并从阻断即刻开始,经股动脉预置导管向腹主动脉分别灌注生理盐水、10%脂肪乳及不同剂量的丙泊酚溶液至开放停止.再灌注48h,取L5脊髓节段,检测脊髓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脊髓前角神经细胞内Ca2 荧光强度.结果 与NS和P0组比较,P30、P40、P50和P60组的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和Ca2 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P50组最高(P<0.05),P40、P60组高于P30组(P<0.05).MDA含量:P50组最低(P<0.05),P60组低于P30、P40组(P<0.05).Ca2 荧光强度:P60组低于P50组,P50组低于P30、P40组(P<0.05).结论 丙泊酚可剂量依赖性地保护脊髓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和脊髓前角神经细胞内Ca2 荧光强度,提示该保护作用与其抗氧化和减轻神经细胞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72.
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胸段硬膜外阻滞后心功能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观察冠心病心力衰竭(CHF)病人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HTEA)前后脂质过氧化物和左心室舒缩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48例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均分为HTEA组(n=24)及常规治疗组(n=24),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治疗后CHF病人心脏舒缩功能的改善;HTEA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MDA含量HTEA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SOD则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HTEA治疗CHF病人对心脏舒缩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常规法,其增强抵抗自由基的能力是可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3.
谷氨酰胺对肝门阻断后肠道损伤的影响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对肝门阻断后肠道损伤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A组)、对照组(B组)和实验组(C组).采用Pringle法进行肝门阻断,持续35min,在肝门阻断前C组大鼠腹腔注射Gln.分别于肝门阻断前及再灌注后2、4、24 h,每组各选取10只大鼠,测定肠道组织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水平,检测血清TNF-α水平以及门静脉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与A组相比,再灌注后B组肠组织中MDA水平增高(P<0.05),而GSH及SOD水平下降(P<0.05),TNF-α及内毒素水平明显增高(P<0.05).再灌注后2h及4h,C组肠道GSH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P<0.05).与B组相比,再灌注后C组肠道组织SOD活性明显增高,而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TNF-α及内毒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肝门阻断可以造成肠道屏障的破坏;而Gln对肠道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并将减少内毒素易位、炎性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清除剂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将Wistar大鼠分成三组,各组通过门静脉插管,对肝脏进行原位灌洗,心脏搏动组以4℃HTK液灌洗;心脏停跳组在心脏搏动停止60min后,以同样方法灌洗肝脏;SOD实验组灌洗方法同心脏停跳组,但灌洗液中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7500IU。灌注结束后,快速切取肝脏,于4℃HTK液中保存24h,然后在体外以Krebs-Henseleit缓冲液再灌注45min。测定再灌注过程中的门静脉压力,收集再灌注液,进行血气分析,测定其中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酸乳酸脱氢酶(GLDH)及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含量;切取肝组织,检测其能量底物总和(TAN)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再灌注期间,SOD实验组的门静脉压力为(6.4±0.9)cmH20,明显低于心脏停跳组的(12.1±0.7)cmH20(P〈0.01)。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灌注液中AL]r和GLDH的浓度不断升高,但SOD实验组明显低于心脏停跳组(P〈0.05)。心脏停跳组肝脏氧消耗量明显低于心脏搏动组(P〈0.01),而SOD实验组氧消耗量明显增加(P〈0.01)。SOD实验组的TAN为(7.6±0.4)μmol/g,明显高于心脏停跳组的(5.3±0.7),μmol/g(P<0.05)。SOD实验组灌注液中LPO的含量为(0.42±0.10)nmol/g,明显低于心脏停跳组的(0.98±0.18)nmol/g(P<0.01)。心脏搏动组只有极少量的肝窦内皮细胞和肝细胞凋亡,SOD实验组中凋亡细胞的数量也非常有限,而在心脏停跳组,则有大量的肝窦内皮细胞发生凋亡。结论:在体外,SOD能显著减轻大鼠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这可能与SOD抑制了氧自由基所致的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5.
丹参对梗阻性黄疸肾损害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 (梗黄 )肾损害及丹参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 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胆总管结扎组和丹参治疗组 ,以结扎胆总管方法建立梗黄肾损害鼠模型 ,丹参治疗组每日每只腹腔内注射 2g丹参注射液。 3组大鼠分别于术后第 7、14、2 1和 2 8天活杀 ,检测血清和肾组织中丙二醛 (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变化 ,并观察肾功能和肾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与非治疗组相比 ,丹参治疗组的血清及肾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升高 ,而MDA则显著下降 (P <0 .0 5 ) ,肾功能和肾病理组织改变也较轻。结论 :氧自由基所引发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是梗黄鼠肾损害发病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应用丹参可明显降低肾脏病理组织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检测过氧化体增殖剂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PPARs)、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中的表达,明确其在梗阻性黄疸肝脏损害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和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肝脏组织行HE病理切片检查.肝脏组织匀浆后检测组织中总SOD和CuZn-SOD活力,RT-PCR方法检测PPARs在肝脏中的mRNA,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PARs及NF-κB在肝脏中的表达.结果 胆道结扎组(bile duct ligation,BDL)血清TB、DB及ALT明显增高(P<0.01).肝组织中总SOD和CuZn-SOD活力胆道结扎组较假手术组明显减低(P<0.01).除7 d组的PPARβ外,胆道结扎组PPARs在肝脏中的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调(P<0.01),且19 d组较7 d组显著;PPARs在肝脏组织表达明显下降(P<0.01);NF-κBp65蛋白在胆道结扎组激活并出现核移位,19 d组较7 d组更加显著.胆道结扎组大鼠肝脏总SOD活力与PPARs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NF-κBp65蛋白表达与PPARs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PPARs在梗黄大鼠肝脏中,基因和蛋白水平均受到抑制,且随梗阻时间延长而加重;PPARs可能为SOD及NF-κB的上游调控因子,在梗黄肝脏损害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7.
茶多酚对大鼠睾丸扭转/复位模型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大鼠睾丸扭转/复位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第Ⅰ组为假手术组(切开左侧阴囊游离睾丸,但不予扭转),第Ⅱ、Ⅲ组扭转左侧睾丸720°6h,分别于扭转复位前30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茶多酚,术后连续3d分别以低剂量维持。3组大鼠喂养至术后第5天处死,切取左侧扭转睾丸检测睾丸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生精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Ⅰ、Ⅱ、Ⅲ3组左侧扭转睾丸组织SOD活力分别为(285.00±22.51)、(242.00±17.62)、(261.00±10.01)nU/mg;MDA含量分别为(1.81±0.20)、(4.34±0.34)、(2.94±0.38)nmol/mg;3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Ⅰ、Ⅱ、Ⅲ3组左侧扭转睾丸生精细胞凋亡指数(AI)分别为6.64±1.82、55.23±6.46、31.84±5.56,第Ⅲ组与第Ⅱ组相比,其生殖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5)。结论:茶多酚对因睾丸扭转导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慢性前列腺炎(CP)是成年男性、男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反应异常是其病因之一。本文通过对CP患者和健康男性的血清和前列腺按摩液(EPS)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测定,探讨其在CP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从门诊中确诊的CP患者中选取120例,分为Ⅱ型组(40例)、ⅢA型组(40例)、ⅢB型组(40例),以40例健康男性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和EPS中CuZn-SOD及MDA含量,并比较其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各组间血清CuZn-SOD活力相互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P各组血清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CP各组之间血清MDA含量相互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型组、ⅢA型组EPS中CuZn-SOD的活力均低于ⅢB型组及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Ⅱ型组与ⅢA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ⅢB型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型组、ⅢA型组EPS中MDA的含量明显高于ⅢB型组、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Ⅱ型组与ⅢA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B型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Ⅱ型组、ⅢA型组CP患者前列腺氧化应激水平高于健康男性,ⅢB型患者前列腺氧化应激水平与健康男性无明显差异;血清及EPS中CuZn-SOD、MDA水平可作为CP诊断和判断疗效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9.
+Gz重复暴露对大鼠多脏器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重复+Gz作用下大鼠多脏器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n=10);对照(+1Gz)组,+10Gz组,两组分别受+1Gz,+10Gz作用。离心机暴露条件:+G增长率0.5G/s,峰值持续时间30s,间隔1min,5次/d,3d/wk,共3wk。末次离心机暴露后次日,将大鼠断头处死,于冰浴上速取肺、心、肝1肾制备匀浆及心、肾线粒体。检测丙二醛(MDA)、甘谷胱肽(GSH)的含量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对照组比,重复+10Gz暴露后,心肌线粒体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肝匀浆及肾线粒体SOD含量明显降低(P<0.01),而心、肾线粒体GSH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重复+10Gz应激导致心肌线粒体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对肝、肾氧自由基代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0.
Abe M Saitoh H Sato Y Hamaguchi K Kiuchi 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gal medicine》2001,114(4-5):232-236
Severe muscular injury sometimes causes renal failure, and myoglobin in skeletal muscle is known to induce toxic free oxygen
radicals in the kidney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expression of myoglobin and the scavenger copper/zinc
superoxide dismutase (Cu/Zn-SOD) was investigated in kidneys taken from two autopsy groups, a group with tourniquet shock
(n = 4), and a group with severely injured skeletal muscle (n = 18). Paraffin-embedded kidney sections were used for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by the avidin-biotin-complex (ABC) method
using antibodies against myoglobin and Cu/Zn-SOD. Detection of the two antigens was analyzed qualitatively. In most cases
of tourniquet shock in which the survival time was considered to be relatively long, myoglobin staining was positive and Cu/Zn-SOD
was negative. Among the seven cases of severely injured skeletal muscle in which the survival period was considered to be
relatively short, positive staining was detected immunohistochemically for both myoglobin and Cu/Zn-SOD. Moreover, in most
of the cases in this group that showed acute tubular necrosis,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as negative for both markers,
whereas positive staining was found for most of the cases in which the kidneys were revealed to be normal by HE staining.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when myoglobin enters the kidneys via the circulation, Cu/Zn-SOD reacts to eliminate free radicals,
but is depleted by consumption in the long run, and that there might be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histological findings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expression.
Received: 2 December 1999 / Accepted: 22 May 2000 相似文献